第672章 送援兵(1 / 2)

不讓江山 知白 2192 字 3個月前






廷尉軍從冀州出發前往各州縣,關於山河印,不管他們的目標是什麼,這樣做對於李叱來說也無害處。</P>

至於慕風流是如何逃走的事,李叱沒有讓張湯處置,甚至是沒有處置。</P>

那一隊當值看守慕風流的廷尉,每個人都領了該有的責罰,但並沒有深究。</P>

事情似乎就這樣過去,冀州城裡又重新變得安靜下來。</P>

“軍報!”</P>

正在大廳裡議事的李叱聽到門外喊聲,側頭看了看,一名軍士快步跑過來:“大將軍軍報。”</P>

李叱把軍報接過來看,然後就鬆了口氣。</P>

燕先生已經歸來,豫州的事都交給武先生處置,武先生有大才,治理地方自然不在話下。</P>

況且冀州這邊的民治已經有了一整套的策略,稍稍改動後用於豫州,也並無不妥。</P>

“又下三十城。”</P>

李叱把軍報遞給燕先生。</P>

燕先生道:“再下三十城的話,豫州就有半數以上的疆域被大將軍拿下了。”</P>

他看向李叱說道:“新軍雖然才訓練一年多些,是不是要調去豫州,大將軍的兵力不足以控製全局,且已經打下來這麼大地方,京州那邊不會沒有舉動,朝廷說不定已經在調兵遣將,若無後援,大將軍用兵也會有些難。”</P>

李叱點了點頭:“新軍雖然還不足以為戰,可是鎮守地方沒問題,我回頭把新軍五萬全都調入豫州交給老唐。”</P>

燕先生道:“全都要調走嗎?那冀州就空虛了。”</P>

李叱道:“冀州並無擔憂之處,柳戈在西北,夏侯在正北,莊大哥在東邊,老唐在南邊,四麵穩固,冀州留兵無用。”</P>

燕先生嗯了一聲:“那是不是派人去西北,把柳戈換回來,讓柳戈帶兵五萬去豫州?”</P>

李叱沉思片刻,點頭:“也好,連夕霧連先生文武雙全,就讓他文武兼領吧。”</P>

燕先生道:“是個合適的人選。”</P>

他看向李叱:“可是擴充如此迅速,咱們能用的官員捉襟見肘,但此時若廣開門路,怕是又會中了山河印的計策。”</P>

李叱笑道:“總不能因為擔心這個,連官員都不啟用了。”</P>

燕先生道:“關於那個慕風流。”</P>

他看向李叱:“你雖然沒有問過我,可我心裡還是有些不踏實。”</P>

李叱道:“此人策略,不過是讓我們分心離德,先生想這些做什麼。”</P>

高院長在一側說道:“我和燕青之回想了一下當年的事,越想越覺得當年可能真的有問題。”</P>

他看向李叱道:“那個時候他不叫慕風流,應該是叫遊有方。”</P>

高院長把當年的事,詳細說了一遍。</P>

那時候高院長因為看不慣都城官場上的風氣,又厭惡權閹劉崇信一手遮天,所以辭官不做回歸冀州。</P>

他想在冀州創辦書院,奈何高院長在都城為官的時候兩袖清風,哪裡有什麼銀子。</P>

於是回到冀州之後,高院長就遊說城中豪紳名門,希望他們出資幫忙。</P>

高院長這個人,自身就是一塊金字招牌,他是當世大儒。</P>

若能拜入他門下,那些大家族出身的年輕人身上就又好像鍍了一層金一樣。</P>

於是這些人紛紛響應。</P>

就在這時候,遊有方出現,他說代表冀州商人,也願意為籌建書院的事出一分力。</P>

而且,他籌集來的資金極為雄厚,以至於高院長不必再去東奔西走四處拚湊。</P>

最主要的是,那些名門望族之人,雖然願意出資,但卻有各種條件。</P>

這遊有方卻並無什麼苛刻條件,他當時言辭懇切的說,也隻是希望給他們這些商人的孩子開一條門路,希望書院不是隻對名門望族行方便。</P>

於是高院長就答應下來,接受了遊有方的贈銀。</P>

再之後,書院建起來的前幾年,遊有方還經常來書院拜訪,還會在書院裡聽課。</P>

與書院裡不少教習都有交往,燕先生那會也認識他。</P>

可是書院建起來幾年後,就傳出遊有方生意破產的消息。</P>

高院長他們還曾不斷打聽過遊有方下落,卻一直沒有任何回應。</P>

高院長道:“當時與他說好的,書院非盈利之地,但若有盈利,也都應歸他所有,但他當時堅持拒絕,隻說希望能造就更多人才。”</P>

他看向李叱:“想來,那時候便也是山河印的布局之一,想利用書院為他們培養人才。”</P>

燕先生歎道:“如果山河印在暗中與這數十年來的書院弟子接觸,難以想象,到底有多少人是山河印的成員了。”</P>

高院長道:“讓人擔憂的就是這個,這些弟子離開書院後,多是在地方為官,還有一些人在朝廷為官。”</P>

李叱道:“所以山河印才有那個底氣,說是可以左右朝局,甚至影響皇族傳人。”</P>

他緩了一口氣後說道:“此事先放一放,張湯繼續按照口供去挖人,我們要緊事還是豫州戰事。”</P>

他沉思片刻之後說道:“剛才說讓柳戈率軍去豫州......先不用了。”</P>

燕先生一怔:“你要親自去?”</P>

李叱道:“你們發現了沒有,山河印露頭,是在我們開始準備進軍豫州的時候。”</P>

燕先生眼神一亮:“寧王的意思是,山河印的根基在豫州。”</P>

李叱道:“在我們沒有成勢之前,山河印對我並不感興趣,可是後來發現我有進軍豫州的能力與打算,他們便開始冒出來。”</P>

他看向燕先生:“所以我打算去豫州看看。”</P>

燕先生點頭:“也好,你若親至豫州,將士們必士氣鼓舞。”</P>

商量好了之後,李叱就開始著手準備南下的事。</P>

冀州這邊的民治諸事不用他操心,已經完全都在正軌之內。</P>

這次出行,李叱點起新軍五萬,高希寧帶著廷尉軍一部分隨行。</P>

幾位資曆比較老的千辦留守,四位年輕千辦,都要隨軍南下。</P>

受了傷的早雲間也要隨行,他的傷勢在腿上,一路上坐車南下倒也不會影響。</P>

除了廷尉軍之外,作為諜衛大統領,餘九齡當然要隨行。</P>

讓彆人都有些意外的是,才來冀州不足三個月的曹獵,也被要求隨軍南下。</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