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0章 燃燒的蠟燭(1 / 2)







秦凡點點頭,對方的這個形容一點不為過。

七八公裡要開車半個小時,可以想象道路是如何崎嶇。

俗話說,要致富先修路。

雖然道路不是以前的泥濘路,但依舊太狹窄,彎道太多。

“於村長,當初修路時,為什麼不把道路擴寬一些。”秦凡問。

於富春笑了笑,滿是滄桑的臉上立即布滿了溝壑。

“嗬嗬,那個工程就太大了,你們這一路過來,是不是感覺很多時候都是在半山腰開車?”

“是的,差不多有一半的路是那樣,懸崖峭壁。”小文說。

“對呀,你們想一想,如何把道路擴寬、拉直?”

秦凡和小文他們都是一怔,旋即就明白過來。

如果要擴寬,隻能開山來擴路。

要想拉直,除非是逢山架橋。

可貓兒嶺這裡有什麼?有金礦、還是有寶礦?可惜什麼都沒有。

投入基礎建設,也是要考慮成本的。

不可能為了百來戶人家投入上百億、千億的資金來架橋鋪路。

“嗯,我倒是忽略了這點。”秦凡笑著點頭說。

“哦,於村長,我聽說貓兒嶺這裡有三個小村子,但是隻有一所村小,具體情況是怎麼樣的?”

見秦凡問起這檔子事,於富春深深地吸了一口煙,歎氣一聲。

“秦先生,說起這件事,真叫人悲哀,如果不是小杜老師從她媽媽手中接過教育的旗幟,我們這裡的孩子連讀書都困難!”

“哦,為什麼呀?”鳳凰女問。

於富春苦笑一下。

“這裡窮啊,條件太艱苦,沒有人願意來,去一趟縣城都要坐車兩個多小時。”

秦凡和小文他們都點頭。

太窮,太艱苦,這是很現實的問題。

正是因為很窮,很艱苦,以至於連村民都搬走不少。

於富春聊起往事,好像心情變得很紛亂。

他又點燃一支香煙,“唐老師,哦,就是小杜老師的媽媽,原名叫唐紅棉。”

“年青時前來支教,那時的條件比現在還艱苦,她菩薩心腸,可憐我們山村的孩子,最後義無反顧地選擇了紮根農村。”

“這一待就是三十幾年,唐老師與上馬村的杜淮山結婚,生下了杜玉珍,也就是現在的小杜老師。”

聽到這裡,秦凡不禁肅然起敬。

他腦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現出那個麵對四鼠,有些膽怯地杜玉珍。

表麵上很柔弱,卻可以為了山村孩子,和丈夫一起支撐著鄉村教育事業,為了孩子們的明天更是沿街賣唱。

兩代人都堅持著鄉村教育,僅憑這種堅持,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那杜老師的父母呢?現在退休了吧。”秦凡問。

於富春一怔,苦笑著搖頭。

“唉,他們兩口子都是好人啦,五年前,唐老師不幸患上胃癌,隻堅持了半年就走了。”

“她的離開,讓孩子們哭了幾天幾夜,失去愛人的杜淮山鬱鬱寡歡,兩年後也跟著而去。”

“唐老師去世後,我們按照她的遺言,把她葬在貓兒嶺的半山,讓她可以遙遙相望學校。”

“她臨死時還叮囑小杜老師,一定要把撫恤金投入到對學校的修繕中。”

頓了頓,於富春說:“她就像一隻蠟燭,直到快死了…還在燃燒!”

說到這裡,於富春哽咽起來,毫不顧及的掉下老淚。

秦凡、小文和鳳凰女、宇文向晚都感覺心中沉甸甸的。

一時間,秦凡竟然不知道該如何安慰對方。

誰也沒想到,一個普通的鄉村老師身上竟然有這般閃光點。

於富春又掏出香煙,點燃了一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