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隊長,咱們一會兒要不要問問出版編輯。老先生他最近,是不是在寫什麼新書?或者有新的複出計劃?”
顧新城向潘亮建議到。對方點點頭:
“行,等會看完現場,咱們找劉洽和曹老先生的兒子們都問一問。”
“嗯,冒昧的問一句。這個茶山村裡,近年來有沒有發生其他的傷人案?”
想到剛才法醫在屍體發現現場的初步判斷,顧新城有些疑慮。凶器如果是鋤頭、鑿子這類大物件的話,倒真不像是有人從外麵帶進來的。
一來是這些東西在城中並不好找,而且還引人注意。二是,如果凶手一開始的目標就是為了威脅曹老交出什麼東西?又怎麼可能帶著這麼顯眼的凶器過來呢?
潘亮低頭沉思了片刻,像是想到了什麼。
“茶山這幾年的經濟收入不錯,很多年輕人也沒有出去打工,就在老家安居樂業。刑事案件還真是沒有。不過...那都是三年前的事兒了。”他說。
顧新城好奇的問到,“什麼事兒?”
“哦,當時茶山剛剛開放農家遊。有一對年輕的遊客,是對小情侶,周末的時候跑過來玩。住了一夜。結果第二天一早,那男的報警說,女朋友不見了。我們當時出動了一組同事,在山上到處尋找,也沒找著。”潘亮回憶道。
“後來呢?”顧新城追問。
“後來?因為有村民當晚聽到過他們吵過架,就推斷有可能是女孩兒生氣,自己一早上先下山了。不一定是在茶山上不見的。後來那姑娘的父母也過來找過,挨家挨戶的,但就是沒找著。”潘亮說。
說歸說,但這個案子已經過了三年,家人都已經放棄了尋找。
跟此次曹老先生的遇害,更是八竿子都打不著了。
但也可見茶山的民風淳樸、鄉親互助。警員們愈發判定,這次的凶手倒很有可能是外來的。
果不其然,上山去尋找目擊者的警員們回複,昨天下午,茶山超過半數的人家都在一起采集新茶。剩下在家的,也都是些老弱婦孺,全然沒有殺害曹老的動機與能力。
正說著,痕跡科的警員已經走了過來,“潘隊,顧警官,現場的搜證已經完畢。”
潘亮問:“情況怎麼樣?”
“發現了大量的鞋印,都是同一個人的,主要出現在二樓的書房。鞋底有粗糙的紋路,很像是捕魚用的膠鞋,部分鞋印上帶有水痕。我們還需要回去作進一步的化驗。另外,在書房散落的文件上找到了指痕,嫌疑人應該是佩戴了一雙舊手套。左手無名指和食指處有破損,留下了部分指紋。”對方答道。
顧新城問,“房間內有沒有搏鬥、或者拖拽過的痕跡?”
“沒有。除了曹老先生本人的生活痕跡,也沒有發現其他人有在這裡居住過。”
“好,辛苦了。有什麼情況隨時再通知。”潘亮點點頭,沒有再多說什麼。
膠鞋、舊手套,殘破的指紋,凶手應該是有備而來,但為什麼是舊手套呢?
“隊長,死者的家屬已經到分局了。要不要讓他們來現場?”
一名女警走過來問到。
“不了,現場勘查基本結束,你們繼續到附近走訪調查,不要遺漏了。”
“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