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對了小北,大廈之前的物業人員都有調查過嗎?有沒有去向不明的?”
顧新城翻看著材料,輕聲說道。
以死者的年齡和生活水平來說,大抵最有可能是大廈裡的保安、清潔人員或者維修工人。
“都追查過了。5年前,物業集團對45歲以上的員工進行了一輪裁撤。原本他們大多也都是靈活就業的短期合同工。離開銀華大廈之後,大部分去了超市、小區做保安。
嗯,名單何晴她們一一核實過。聽說員工之間的關係都挺融洽的,也沒有被報失蹤的可疑人物。”沈北北答道。
顧新城輕輕蹙眉,沒有做聲。
凶手這樣細致的謀劃,大概率是積累型複仇。他多半與死者不睦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了,但此人不行於色,善於偽裝和壓抑自己的情緒。
相對於受害者,平時他也不是以一種弱者的形象出現。甚至在社會地位上,還要遠高於受害人。所以,周圍的人很難注意到,他的不滿與怨恨已經積累到了繁體。
可奇怪的是,死者的家屬為什麼沒有報警呢?
四十五歲是一個特殊的年齡,上有老、下有小。這個年齡的男人,一般都是家裡的經濟支柱。不管其當時的婚姻情況如何,是否獨居?
家屬早晚都應該會發現異常。
彆說是七年,失蹤不到七天就會報警。
死者的外貌、手指的彎曲等特征,指向已經相當明顯。為什麼七年後的今天,仍舊無人聯係警局呢?
------------------------
“隊長,這是當年銀華大廈內所有公司的名單,在冊的員工名單以及外聘人員名單,都從社保係統中一一核查出來了。”
“好,辛苦了。”
廖捷接過整整50頁的材料,快速翻閱起來。
調查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但現在,警方隻能用“海底撈”的辦法,不放過對七年前銀華大廈內所有公司、職員的審視。
當年,銀華大廈共有38層,大大小小60多家公司入駐。員工總數接近2000人。
整體上,男女員工的比例五五開,但每家公司的情況大不相同。身高在一米八左右的男性,已經被特彆標注出來。
其中,五樓的園林綠化公司,以及12層的建築工程公司,符合甄選條件的男員工最多。
最大的原因是因為這兩家公司,原本總人數就多。
五樓的“向榮綠化”,此前警方曾經去調查過。而那家建築公司,是銀華大廈當時最大的租戶。12層和“十二上”,也就是13層,都是他們租下的。
由於13這個數字,依舊被一些生意人所忌諱,所以這層樓的租金要比其他樓層便宜很多。
“建築公司?他們那裡是不是有水泥材料?”
廖捷的目光停在了那家公司的名單上。
"哦,恰恰沒有。”麥小冬搖了搖頭,“銀華大廈還真是他們的行政和商務中心。這家公司有不少大型的材料合作商,但東西都是整體運輸到施工現場的。
蔣科他們去看過了。12樓和13樓,都是格子間和會議室,這些年也沒有重新規製過。隻有一個很小的儲藏間,放的都是清潔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