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見不得光的沐總(1 / 2)





這夜校雖然是教課教學的地方,但是考慮到這些普通百姓的接受能力,周易每天教的東西都還是非常有限的。

昨天周易的《三字經》教到了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今天周易又從竇燕山開始教起。

雖然這個世界也有和周易穿越之前的世界一樣,有著《論語》《周易》《大學》等古書的存在,但是古代的先賢人物卻截然不同。

起初周易將《三字經》說出來,讓縣裡僅有的幾個識字會寫的人幫忙抄寫時,那些人就曾問過孟母、竇燕山這些是什麼人。

周易也不好解釋,隻是用了一句太古時期的聖人搪塞的過去。

這些人自然不敢質疑周易的學識,畢竟自家的縣太爺那可是連湧泉神石這樣的神物都認識的聖人呢。

所以周易怎麼說,整個平涼縣的人他們就怎麼學,怎麼記!

今天周易又教了三句《三字經》,教到了“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這一句。

教完文化知識,隨後又開始到了乾貨講解階段。今晚周易選擇給全縣人講解了一些繩子的打結技巧。

起初有些剛來平涼縣不久的人還不以為意,認為繩子打結技巧是個人都會。

但是直到周易示範過後,那些剛才還心懷不屑的人才知道自己是多麼的坐井觀天。

周易教導了大家夥如何打半結、平結、八字結、普魯士結、營釘結等十多種結扣,最關鍵的是這些結扣用處都不一樣,不同的場景需要用到不同的結扣。

單單是一個打結,自家縣太爺就能講出這麼多種方法,在場的無不歎為觀止。

但是最讓平涼縣百姓期待的不是周易講的這些乾貨知識,而是周易“第三堂課”要講的《三國演義》故事。

在此之前,所以已經給平涼縣全縣人民講過了《竇娥冤》、《白毛女》、《趙氏孤兒》、《梁山伯與祝英台》等故事,現在已經講起了三國演義。

之所以給平涼縣百姓們講這些故事,倒不是因為周易吃飽了沒事做閒得慌,他這麼做其實大有深意。

周易是通過這一個個故事隱晦的在平涼縣百姓心中種下一顆反抗的種子。

“昨天咱們講完了第40回:蔡夫人議獻荊州,諸葛亮火燒新野。今天咱們接著講第41回:劉玄德攜民渡江,趙子龍單騎救主。”

聽周易縣太爺講太古時代的故事,所有人都能挨攏著坐了,平涼縣百姓紛紛把位置往紛紛把位置儘量往前挪,生怕錯過一絲一毫的精彩。

周易喝了一口涼白開潤潤嗓子,緊接著又繪聲繪色的說道:“卻說那張飛因關老爺放了上流水,遂引軍從下流殺將而來,截住曹仁混殺。忽遇許褚,便與交鋒;許褚不敢戀戰,奪路走脫…”

台下眾人一個個屏氣凝神,聽得津津有味。

這一下齊南知道為什麼自己的弟弟現在對“學習”這麼有興趣了。

縣太爺周易教授的《三字經》不僅朗朗上口,簡單易學,就連這三國演義的故事也是引人入勝。

即便是為了聽三國演義的故事,這些人也會認真去學。

“卻說玄德同行軍民十餘萬,大小車數千輛,挑擔背包者不計其數,路過劉表之墓,玄德率眾將拜於墓前,哭告曰:辱弟備無德無才,負兄寄托之重,罪在備一身,與百姓無乾。望兄英靈,垂救荊襄之民!”聽到劉備帶著著十餘萬軍民一同渡江躲避曹操的追殺,場中不少百姓都在心中暗歎:“劉皇叔真是仁義之主,不過比之於縣太爺還是稍遜一籌。”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