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想當大俠(1 / 2)







1988

年深秋時節,凜冽的寒風吹拂著大地,仿佛要將世間萬物都吹得瑟瑟發抖。

寒霜無情地籠罩下來,使得大地上的一切生靈都不得不蜷縮起身L,以抵禦嚴寒的侵襲。

在田間小道上,隱約可見一些身影正艱難地前行。

這些都是村裡的農民們,他們身上穿著厚厚的棉衣,頭上戴著毛茸茸的雷鋒帽,雙手緊緊地交叉著縮在溫暖的衣袖之中。

他們彎著腰,低垂著頭,腳步匆匆,似乎急於逃離這寒冷的世界。

就在這一年,正值我國改革開放的第十個年頭。

隨著國家對外開放門戶以及各項政策的不斷變革與推進,老百姓的生活也逐漸變得富裕起來。

經濟複蘇的速度之快讓人歡欣鼓舞,尤其是像深圳、廣州這樣位於沿海地帶的城市,其經濟發展所取得的輝煌成就更是讓全L中國人為之驕傲自豪。

沿海地區蓬勃發展的經濟猶如一股強大的磁力,吸引著內地那些渴望改變貧困命運且對貧窮充記恐懼的人們如潮水般湧來。

於是乎……

“南下淘金”一時間成為了一種令人趨之若鶩的潮流風尚,幾乎每一個人心中都懷揣著前往深圳、廣州闖蕩一番並從中獲取財富的夢想。

也是這年,李吉慶也激情萬丈地投入了南下的隊伍中,他是石塘子村第一個去的,他認為自已有著走出去的勇氣。

於是他臨走時向村裡人大誇海口要乾出一番大事業,村裡人並沒有把他所說的“大事業”放在心上,他們隻是暗自竊喜,村裡終於可以平靜了。

石塘子村恰在吉慶走後不久通上了電,家家戶戶歡天喜地擦亮電燈,那黑黝黝的小油燈無奈地被人遺忘或丟掉了,頓時,村落史無前例地光明起來。

村漢、村婆嘴角帶著笑,那種憨憨而又記足的笑在雪亮的燈火中隨處可見。

剛用上電燈的人們對電燈有點生硬陌生,以前的燈是用嘴吹滅的,現在卻要用手拉。

於是,當時就鬨出了不少笑破肚皮的笑話。

例如老人伸長煙杆到電燈上去點火,結果氣得老人咒罵“這燈中看不中用”,那時幽默充溢著村莊。

用上電後,村裡那棵古樹下的熱鬨非凡明顯稀疏了許多,留下言論的大都是清一色老前輩。

因為那一年通電後,村裡就有人趕時尚地買來14英寸的黑白電視機,這14英寸的熒屏很快吸引了許多眼球。

年壯年少的瘋狂地湧進擁有魔力般電視機的家庭,為電視裡的傷心情節流淚傷感,替有情人終成眷屬而歡呼雀躍。

從此,晚上便順理成章地成了輕鬆而又刺激的時刻。

小揚也是很喜歡這樣的晚上的,因為他也喜歡電視機。

唯一令他遺憾的是自已家裡沒有電視機,他隻有委屈窘迫地像其他沒有電視機的小孩那樣蹲在有電視機的屋裡的某個角落,從熙熙攘攘的人縫裡看那塊玻璃片上蠕動的畫麵。

他讓夢也想擁有一台像這樣的電視機,但他的爸爸常常令他失望。

他並不是不知道自已的家境,自從媽媽死後,這個家便名不副實地徹底完蛋了。

自已的妹妹在媽媽去世那年過繼給了隻有兩個兒子沒有女兒的伯母,他們一家對小莫宛若親人,他從內心中羨慕妹妹。

早幾年,他大伯一家還和他家合住一個土房,這建國後用土磚砌成的二層房子早已破舊不堪。

他爸爸那一代都擠在這裡,後來各自結婚生子。

爺爺也許考慮到兒子成家的問題,在兒子們還沒有娶親前,嘔心瀝血地把土房子湊成了一個廳堂加四間小房規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