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裡麵的環境太惡劣了,沒等大軍抵達,估計士兵就得倒一半。
哎,怎麼想個辦法勸阻殿下呢?
眾人的腦海裡麵紛紛閃過了這些念頭。
李恪掃了一眼眾人的表情,他大概知道大家在想什麼,停頓了一下,然後李恪淡淡的開口道:“我問一下,咱們這嶺南道部分地區,水稻也可以做到兩熟,甚至三熟吧?”
“可以眾人都紛紛點頭,不知道殿下問這個乾什麼。
“也就是說,嶺南其實不缺少糧食?”
“不缺眾人都沒什麼表示,其實全大唐都不缺糧食,主要是現在的大唐人口少,即便是人口集中的關中等地,相較於大漢巔峰或者是後世其他朝代的巔峰,人口估計也就隻有幾分之一。
不缺少耕地,自然不缺少糧食了。
曆史上的大唐前期的自然災害還是能餓死人,其實是因為糧食調配不及時,像是嶺南等地的糧食根本無法運送到受災地區,其他地區運送過去的糧食也杯水車薪。
第二部分原因就是大唐前期剛成立,一直都是連年打仗,很多從地方搜集的糧食優先供應了軍隊,這就意味著官方沒有儲備糧,當然無法應對饑荒了,以古代的運輸條件,臨時抱佛腳,那怎麼可能不產生流民?
其次就是,遇到災年,想要收購糧食的時候,即便是未受災地區的百姓都不敢賣糧,他們也怕自己這裡遭災,這些原因堆積在一起導致了武德末年和貞觀初年的缺糧。
而且大唐初立,百廢待興,官方漕運力量不足,而商業又不如後世大宋那麼發達,官方和民間的運送力量都缺。而大唐國庫又窮,李世民他們又不懂經濟需要流通的道理,國庫窮,想省錢,有些事能不辦就不辦。
但後世的一個普通人都知道一個道理,省隻能攢小錢,大錢永遠都不是省出來的,尤其是對國家而言。
嶺南不缺糧,但是並不代表嶺南的所有百姓都有糧,比如說那些山裡麵的部落,李恪就知道,他們肯定是缺糧。
想一想,一千多年後的後世,雲南山區裡麵都是各種貧困區,甚至不少山裡的少數民族沒有國家扶貧政策還是靠山吃山,放到大唐他們的生活可想而知。
“我明白了,雖然說我們跟這些蠻戎部落沒有辦法交流,但是我想諸位肯定也是能聯係上幾個蠻戎部落的吧?”李恪看著他們問道。
“這個自然是可以大家都沒什麼意外,這些部落裡麵有不願意跟漢人交流的,自然也就有沒那麼抵觸的,聯係上幾個蠻戎部落的那肯定是可以的。
“行了,那事情就這麼定了,諸位可以回去考慮考慮,然後我給諸位三天的時間,三天後我們再聊,對了,另外孫思邈孫道長也跟著我過來了,可以先幫諸位看看身體李恪微笑著點點頭道。
如果李恪沒記錯的話,這裡麵有幾個人都快去世了,比如說丘和,好像是明年去世的,孫思邈在的話,讓他多活個一兩年沒問題吧?像是丘和這樣的老人,雖然是老了一些,但是影響力也是十足啊,明年去世這怎麼能行?
怎麼不得再活個兩三年,好歹得等大唐拿下東南亞之後再去世也來得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