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1章(1 / 2)







這麼天大的一件事,沈正奇自然不敢放這些鄉勇們回去。此事人證物證俱全,必須儘快上書皇太子,請皇太子定奪。

還好,此時的皇太子尚在湖廣,並未離開。沈正奇不敢怠慢,親自書寫奏疏,八百裡加急送到了勳陽府朱慈烺手裡。

鄖陽府為處置鄂、豫、陝三省流民而建,開設於明成化十二年,一直延續到民國建立而被廢止,曆時約四百三十年之久。治所一直在今湖北鄖陽,其轄境屬縣屢有變更。成化十二年轄鄖縣、上津、竹山、房縣、竹溪縣,鄖西縣、丹江口、白河縣、淅川縣、穀城縣曾一度歸屬,旋即劃出。

明朝中期以後,政治腐敗,皇帝昏庸、宦官專權、吏治敗壞,土地兼並劇烈,又時逢連年災害。

水災、旱災、蝗災等災害頻繁發生。種種惡劣的社會生存環境,造成明朝中期以後大批農民失田失業已到達無法維持生計的邊緣,成批成批的農民背井離鄉,四處逃亡,流民遍及全國。流民問題成為明朝中期以後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

荊襄地區是當時最大的一個流民聚集區,破產的農民如潮水般地從四麵八方湧進,流民人數驟增到一百五十多萬。

元朝至正年間這一帶就已有流民聚此,當時官府將這一帶作為封禁區,是不許百姓遷入的,但是直到元朝滅亡也莫能製。

明朝建國初,朱元璋延續元製,對荊襄地區仍實行封禁政策,曾派遣衛國公鄧愈率兵到房縣清剿,“空其地,禁流民不得入”。

明朝最大的封禁山區就是以今之十堰市為中心的荊襄地區。荊襄地區泛指湖廣、河南、四川三省結合地,大約西起終南山東端,東南到桐柏山、大彆山,東北到伏牛山,南到荊山,這裡山巒連綿,川回林深。

由於當時該地區人煙稀少,容易獲得墾地。同時這裡的氣候介於南北方之間,比較溫和,雨水適中,既可以種水田,也可以種旱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