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8章(1 / 2)







燧發槍的工藝取得重大突破,是朱慈烺召來的畢懋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畢懋康和湯若望二人,晝夜的研究朱慈烺提出的燧發槍發射原理。終於取得巨大突破之後,改進了製作過程。

其實,畢懋康在其《軍器圖說》一書中,早就介紹了自生火銃。將鳥槍用火繩點火的裝置改進為用燧石作發火裝置,從而克服了火繩點火怕風雨的弱點。燧發槍在發火裝置上安置燧石發射時,由射手扣動扳機,安置於扳機上的龍頭下擊同它的改造與完成大致與歐洲屬同一時期,然而在中國並未得到及時的推廣。

正所謂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畢懋康這項偉大的發明,差點就淹沒在曆史的長河中。

是朱慈烺力排眾議,找到了此人,將畢懋康請進兵仗局。這才,使得他學以致用。

劍門關易守難攻,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李定國奉命駐守與此,使得朱慈烺的十二團營進攻四川受挫。

此時,朱慈烺僅帶著四個人,便到了劍門關外。

貼身隨從狗腿子孫旺財,暗衛孟樊超。此外,就是軍師李岩和宋獻策了。關鍵時刻,李岩和宋獻策能幫上大忙。

劍門關因唐代大詩人李白《蜀道難》中“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而聞名。

劍門山中斷處,兩旁斷崖峭壁,直入雲霄,峰巒倚天似劍;絕崖斷離,兩壁相對,其狀似門,故稱“劍門”。享有“劍門天下險”之譽。

諸葛亮任蜀漢丞相時,見大小劍山之間有閣道三十裡,又見大劍山中斷處壁高千刃,天開一線,便在此壘石為關,以為屏障,稱劍閣,又稱劍閣關。後來諸葛亮五出祁山,薑維十一次北伐中原,都曾經過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