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1章(2 / 2)







浮法玻璃成型工藝中,玻璃液與耐火材料的主要接觸部位是流道和流槽。

浮法玻璃的生產是一項從沒有過的實驗,由於古人在錢幣鑄造中,往往添加一定量的錫。所以錫相對獲取容易,由於沒有任何可以借鑒的資料,一開始實驗生產就遇到一波又一波的難題。

這些大明偉大的工匠們,利用小爐匠補鍋的辦法,現場加工七長長的小錫槽。結果,高溫玻璃水通過錫槽時容易凝結,造成玻璃厚薄不均。有時玻璃水在錫槽裡亂濺,工人們身上到處是傷。

後來,古人在錫槽下部添加了煤炭解熱係統,玻璃水通過錫槽容易凝結的問題解決了。接著,這些工匠們又研製了玻璃拉邊機,精心設計速度、角度、壓入深度,並將成型部分工藝形狀作了修改,玻璃越拉越寬、越拉越平,質量越來越高。

沒有先進的技術,古人就是用這種方法,一步步的改進。使得如今西山玻璃廠製作出來的玻璃,與現代玻璃幾乎沒有區彆了。

更重要的,是這種製作方法大大的提高了生產效率。使得玻璃的生產,更加規模化。

朱慈烺參觀了新建玻璃廠的製作方法,也不由得驚喜交集:“厲害啊厲害,我居然沒有想到,你們改進了這麼多的工藝。”

可當朱慈烺提出來,用玻璃製作出一根根巨大的玻璃管的時候,工匠們沉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