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2章(1 / 2)







朝廷曾出台政策,大力鼓勵銀票交易。其實從北宋時期就有交子紙幣的發行,奈何後來都以泛濫發行而告終。

這使得民間的百姓們對於紙幣交易,有著本能的恐懼。

即便是朱慈烺下旨,嚴格控製銀票的發行數量。首先,銀票的發行必須和國庫的收入掛鉤。也就是說,國庫每年收到多少賦稅,發行多少銀票。

朱慈烺並不太懂經濟學,他隻知道這麼做是為了防止貨幣泛濫。可是過快的經濟發展,銀票的數量也是遠遠跟不上經濟發展速度。

比如說,隨著沿海貿易的興起,大宗商品交易日益活躍。這些商品基本上都是以物易物的形式來進行。比如大明一船的瓷器去了南洋小國,南洋小國會用他們當地的特產來作為交換。

同時,嗅到了商機的南洋商人。他們開始遠航航海到福建沿海等地,與大明進行貿易合作。

以物易物總有其中差價,這些差價就得以貨幣的形式進行交易。南洋商人對於大明的銀票更是不放心,他們隻喜歡銀兩。

銀兩雖好,可是攜帶並不方便。十萬兩銀子,就有三噸多重。

這個時候,官辦的錢莊就顯得格外重要。那就是以朝廷自身為信譽,在沿海各地以及貿易興盛的地區,興建大明錢莊。

說白了,就是大明的銀行。大明錢莊不再屬於民營組織,而是屬於官辦性質。隸屬於,戶部下設的一個獨立部門。

每個錢莊設置莊丞一人,此外就是典吏、主簿等等職務。類似於現代的行長、副行長銀行經理等等。這些人,食朝廷俸祿,統一製式官服。

就是以大明朝廷為信譽,開設的這麼一個錢莊。而且在大明錢莊存取銀兩,不收取任何的費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