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章 漢軍擎旗出征,遊俠仗劍殖民,西域將沐王化!(1 / 2)







:[]

但是,留下這些撮爾小國,雖然可以讓大漢的威名遠遠傳播出去,卻也是權宜之策。

西域三十六國分布在絲綢之路沿線重要的綠洲上,來往的行商使團必須在這些地方獲得補給,因此位置險要。

為此,匈奴和大漢,甚至是烏孫國都要對他們進行拉攏。

幾方勢力相互僵持和拉鋸,此消彼長,時而匈奴占上風,時而大漢占上風,西域三十六國在夾縫中生存下來。

西域三十六國倒向匈奴人時,常會襲擊漢朝的使團和商隊,造成了許多人員和財物的損失。

以前,匈奴和大漢在西域的實力相當,大漢即使在西域各國駐軍,也極易遭到匈奴人的偷襲。

到時候,玉門關內的漢軍鞭長莫及,駐軍就要單獨麵對洶洶的匈奴賊寇,那無異於自尋死路。

如今卻不同了,劉賀此次要對匈奴人發動最後一戰,徹底將匈奴從漠北趕出去。

這意味著對西域三十六國的管轄方式也要發生改變。

此次,西域三十六國在常惠威逼利誘下,聯合派出兩千五百勝兵,組成了西域護軍,由劉病已任都尉,跟隨烏孫軍出征。

西域護軍的人數不多,但卻是一份投名狀——讓他們不再首鼠兩端。

這是劉賀徹底解決西域三十六國及西域問題的一個開始,後麵的方略已經謀定,會步步展開。

第一步是建立西域都護府。

在原來的時間線上,要到十六年之後,大漢才會在烏壘城建立西域都護府。

之後,大漢會直接給西域各國“國王”授官,將其納入到大漢的行政體係之中,對其進行直接管轄。

哪怕是撮爾小國,也難免會進行反抗,所以少而精的駐軍是必不可少的。

西域都護府的建立,標誌著大漢對西域正式施行管轄,有了“自古以來”的主權宣稱。

劉賀將西域都護府出現的時間提早了十六年,本該出任第一任西域都護的鄭吉如今還在韓增手下擔任隊率。

但是,劉賀已經想到了一個人來承擔這份榮譽和責任——那就是大鴻臚行人、海昏侯劉病已。

這樣一來,劉病已既可以發揮自己的才能,又可以遠離長安城,對他,對劉賀都是一件好事。

第二步就是移民和屯田。

等西域都護府完成對各國的直接管轄之後,劉賀將會下令,用優厚的條件,從天下召集百姓移民到西域各國,充實當地。

西域並不是一望無際的荒漠,不隻有小塊的綠洲,也有許多一望無際的平原和草地。

北冰洋和大西洋的水汽會沿著山脈間的縫隙,長驅直入,直達西域西部和北部。

在這兩股水汽的滋潤之下,漠北的許多地方甚至比河套地區更適合耕種和放牧。

隻要處理好人地關係,合理開發,此處足以容納數量龐大的移民。

兩千多年後,為了充實邊塞,不也有數以萬計的漢人軍民來到此處,為華夏構建一道屏藩,將此地開發成新的“塞上江南”?

劉賀不隻要將西域納入大漢的管轄範圍,更要通過移民讓漢民實充西域,將此處發展成漢地的核心。

第三步自然是徙胡民至漢地。

等西域的大漢移民足夠多之後,原來居於此處的西域諸國之人就沒有留下來的必要了。

劉賀不願意做出儘屠胡民的事情,倒不是說他還有當任君的奢望,而是為了幾萬胡民就背上這個罪名不劃算。

到時候,他會直接下詔將西域各國的胡民徙到漢地來。

當然,已經人滿為患的關中地區沒有他們的生存空間,他們的落腳地是關東郡國,是長江中下遊。

他們要麼會在不斷的通婚中,逐漸被大漢百姓同化,要麼會死在為大漢開拓南方的道路上。

總之,他們會像一滴微不足道的水,融入到汪洋大海當中,完完全全地成為大漢的一份子。

這是他們的榮耀和宿命。

這個過程中,一定會有人抵抗作亂。

一旦出現這樣的事情,他們就不再是大漢的百姓了,而是大漢的敵人。

到時候,漢軍兵鋒所指,一定會血流成河。

第四步則是有序開發西域。

大漢各郡國有的事物,西域也必須要有:府衙、驛亭、直道、《聖訓正經》……都會出現在西域。

到時候,西域不僅會成為大漢帝國的西大門,也會成為溝通中西的坦途大道,更會成為真正的塞上江南。

到了最後,西域會成為漢軍邁向中亞和歐羅巴的跳板,為大漢開疆拓土奠定基礎。

至於這開疆拓土的先鋒,劉賀也早就想好了,那就是盤踞在長安和三輔的遊俠們。

真正有名望的遊俠已經很少了,但是遊俠這個群體仍然非常龐大,加上效仿他們的惡少年,恐怕有數萬之多。

讓他們留在長安城或者地方郡國,仍然會是一個不安定因素。

當街殺人、依附大族、擾亂民間——此時的俠與後來的俠可完全不是一個東西。

這一年多來,劉賀按照原來的計劃,讓郭解帶著劉病已遊走在遊俠之中,將“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理念傳播開來。

郭解和劉病已做得不錯,已經有了很大的效果,如今的遊俠們蠢蠢欲動,想出塞做一番事業。

西域開發之後,劉賀會號召這些本就有冒險精神的遊俠和他們的親眷,向中亞和歐羅巴進軍。

他們會像曆史上的白人殖民先驅一樣,在中亞和歐羅巴建立一個一個華夏子民的據點,成為大漢開疆拓土的跳板。

也許再往後,這些遊俠還會漂洋過海,到新大陸去殖民開拓,讓漢旗插滿整個寰宇。

再往後的事情,劉賀就已經看不清了。

大漢到底能夠走出去多遠,就不是劉賀能夠控製的了。

就如同之前他所做的其他事情一樣,他隻給一個最初的推動力,而後的發展路徑就交給大漢百姓臣民自己來決定吧。

所有的這些野心的起點,都寄托在眼下的這場戰爭上。

劉賀有絕對的自信,知道漢軍一定會旗開得勝,但是他仍然會有些緊張:畢竟有許多人,注定不能再走回長安城了。

這一日,從辰時到午時,整整四個時辰,數萬漢軍在在劉賀的目送之下,儘數開離長安城。

站在北門城樓上的劉賀一直沉默不語,目送那些越來越模糊的身影越走越遠。

直到遠在天邊的黑影越來越模糊,並最終消失在視野的儘頭時,劉賀才將自己的視線收了回來。

新政方興未艾,還有許多措施要逐漸推行,劉賀是一刻都不能停下來。

他要乘著漢軍的威嚴,儘快將這些新政一項一項地推行下去。

“韋賢!”劉賀轉向了不遠處的韋賢問道。

“老臣候詔。”韋賢說罷,三步並作了兩步,拜在了劉賀的身前。

以往,韋賢仗著自己是一個老臣,總有幾分傲氣,喜歡端著架子。

但是今日,他的身體伏得格外低,狀貌更是恭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