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食品衛生安全,不能光指望學校和企業的“良心”,因為有些人的良心可能比變質的肉還臭。要根治這些發爛發臭的“病根”,隻能靠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隻有不打折扣地落實法律規定,建立完善全麵、細致、高效的監管L係,涵蓋從食材采購、儲存管理、加工製作到成品分發等各個環節的嚴格監控,才能遏製不法行為,避免問題重演,切實有效地保障校園食品安全,讓學生吃飽吃好,讓家長安心放心。
此次事件雖然已經得到了初步處理,相關責任人必然難逃法網,但仍留下許多沉重的“問號”。比如,該校的食品衛生安全問題是否長期存在?背後是否還存在一些其他的蠅營狗苟?其他食堂外包的學校有沒有類似的問題?該校經營管理者囂張跋扈的底氣何來?明文規定的陪餐製為何淪為一紙空文?這些問號,都有待後續深入調查來拉直。
每一次發生在校園的食品安全風波,都是對學生和家長的嚴重傷害,也是對社會良知的衝擊。要彌補傷害、挽回影響、重塑信任,除了果決嚴厲的處罰,更需要行之有效地整治與改進。相關部門應該以此為契機,切實加大對學校食堂的監管力度,通過校領導陪餐、家長陪餐、嚴格的日常檢查機製和“互聯網+明廚亮灶”等機製,排除安全隱患,暢通投訴渠道,將問題消滅於萌芽狀態,讓食品安全“曬”在陽光下,防線更牢固。
唯有以強有力的手段,監督學校的管理者和各項規定的執行者,不斷敲打他們的責任心和法律意識,才能讓他們真正把學生的健康放在首位,用良心和敬畏心守護學生餐桌上的安全。來源:極目新聞;評論員:屈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