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於哈醫大
1953.4.7國際書店”揭開了這些舊書手稿主人的名字。
有網友從“武進”這個地理線索,建議博主嘗試聯係當地檔案館,看後者是否願意收錄這位王銳女士的檔案。
順著這些線索,王銳女士的資料很快被網友們找到了,根據公開資料顯示,王銳是江蘇武進人,1928年出生,江蘇省藥物研究所研究員,曾任衛生部吸血蟲病專家谘詢委員會委員、《中國血吸蟲病防治雜誌》第三屆編委、江蘇省新藥評審委員、江蘇省高級職稱評審委員。1952年王銳畢業於華東藥學院(1956年改名為南京藥學院並在1986年與南京中藥學院合並成為中國藥科大學),主要從事抗血吸蟲病藥物研究,其中吡喹酮的研究1980年獲江蘇省科技成果獎、衛生部乙級科研獎,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80年代後期王銳開始從事滅螺藥的研究,其中“高效低毒滅螺藥的研究之Ⅲ”列為“八五”國家科技攻關項目。1992年被國務院批準享受政府特殊津貼。記者嘗試與江蘇省藥物研究所聯係,遺憾的是或許因王銳老師早已退休,研究所的工作人員對她並無印象。
手稿“回家”之旅
或許有一日將在檔案館中與市民再會
從舊書堆裡淘出來的舊書和手稿背後的主人原來是一位曾在抗血吸蟲病藥物等領域讓出成果的科學家,這段跨越時空的因緣際遇令眾多網友感慨萬千,如何處理這些舊書和手稿?有網友給出了建議,聯係王銳女士家鄉所在的檔案館吧。21日上午,馮女士與常州武進區檔案館的工作人員順利聯係上了,檔案館工作人員告訴馮女士,王銳老師的手稿會被檔案館收錄。
當記者聯係上馮女士的時侯,她剛剛從武進回到南京。馮女士透露在聯係上常州武進區檔案館後得知館內有收錄王銳老師的人物誌,檔案館對於她的拾遺也十分重視,最初檔案館工作人員提出派人來南京取,但經過一番考慮,馮女士最終決定自已送一趟,將舊書和手稿歸置好後便驅車前往了武進區檔案館,“我帶了老師的十幾疊手稿,還有六七本書,捐贈後心裡舒了一口氣。”馮女士說,已經非常順利地將資料轉交給了檔案館工作人員,或許有一日會在檔案館中與市民再會。“經過檔案館通意,我留下了有王老師可愛簽名的書,以及她看的言情小說,我覺得這是她留給我的禮物。”
記者聯係了常州武進區檔案館,工作人員稱,這就是簡單的工作日常。
馮女士告訴記者,她認真看了網友的留言,想對王老師的生平有更多了解,“但目前還沒有熟悉王老師的人聯係我。”馮女士表示,她非常擔憂自已的發帖會誤傷到王銳老師的家人,“沒有任何人知道書本及手稿遺落在外的原因,但我希望大家不要指責她的家人。”
據了解,曆史上的江蘇省曾是血吸蟲病嚴重流行的地區,資料記載1950年夏秋之交,揚州市高郵縣新民鄉曾出現短時間內4019人感染急性血吸蟲病,死亡1335人。五十年代起江蘇開始打響了“送瘟神”的戰役,一代代血防人奮戰在全麵防治血吸蟲病的一線。史鐵生曾寫過,“唯有文字能擔當此任,宣告生命曾經在場”,王銳是千千萬江蘇省防治血吸蟲病研究學者中的一員,過去她的名字出現在學術論文當中,而今也通過互聯網跨越時間來到了更多年輕人的身邊。來源:揚子晚報;記者:沈昭
萬惠娟;圖片由受訪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