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 鐵路督辦(1 / 2)

奉係江山 青史儘成灰 2001 字 2個月前






張廷蘭正在梳理這些工廠的時候,忽然又得到了報告,在中東路的倉庫之中又發現了不少好東西,其中就有一大批機器,張廷蘭一聽這個消息,也是喜出望外,對於眼前的收獲張廷蘭已經十分滿足了,但是沒想到竟然還有意外之喜,那就是老天爺的賜福了。</P>

張廷蘭到了倉庫之後,鄺景揚也趕了過來,他現在算是張廷蘭身邊的技術權威了,老爺子還是十分識貨的,鄺景揚也是十分興奮,到了奉天之後,就驚喜不斷,他帶著人手圍著幾十間巨大的倉庫轉了一圈,隨後臉上滿是喜色。</P>

“這批機器主要是美國生產的,算是他們最新銳的技術,比起歐洲或許還有點差距,但是能夠甩出日幾條街。其中包括一套完整的紮鋼設備,這也是價值最大的,我還聽說了鞍山正在建造鋼鐵廠,要是再有了紮鋼設備,就能生產咱們需要的鋼材,從采礦場,鋼鐵廠,到軋鋼廠,再到軍工廠和機器製造廠,這就是一條完整的鏈條,沒想到一下子竟然補齊了,真是老天保佑啊!”</P>

看到了軋鋼設備之後,鄺景揚的激動心情就再也壓不住了,能夠形成一條完整的重工業鏈條何等的困難,世界上能完整擁有產業鏈,並且掌控在自己的手中,隻有那幾個列強才能做到,其他國家根沒法染指,沒想到的是奉天竟然湊齊了一套,真正明白其中含義的人都會欣喜若狂的。</P>

這套設備來是美國給俄國生產,俄國原設備的來源是法國,而到了一戰之時,法國工業實力都不能滿足自己的需要,就更彆說俄國了,因此俄國隻能把注意力放在了美國身上。這次進口的軋鋼設備就是為了增加鋼鐵的加工能力,提升軍工生產。</P>

不過由於俄國鐵路運輸越來越苦難,工人罷工不斷,這批設備就滯留在了哈爾濱,這也是沙皇末世很有趣的現象,一麵是正常運輸無法進行,一麵是黑市走私無比猖獗,結果這批機器隻能落到了張廷蘭的手中。</P>

“除了軋鋼設備之外,還有一些維修設備,還有發電廠的重要配件。這些東西咱們都能用得上,不過我還有一點擔心,這些東西都是美國賣給俄國的,被我們直接扣下了,要是美國追究起來。會不會有麻煩啊?”</P>

“有沒有麻煩,我們也要吞下去。”張廷蘭笑著說道:“鄺先生。您忍心放手麼?”</P>

“當然不忍心了!”鄺景揚急忙搖頭說道:“既然總司令有辦法。我就隻管安排著使用了。”</P>

“鄺先生,您提到了俄國人管理不善,那我們弄到了這些設備之後,就要在管理上麵,好好動動腦筋,把設備的生產潛力都挖出來。我認為有現在有兩點必須注意。第一就是標準化生產,把工藝細化,儘量讓每個工人負責的任務簡單起來,這樣就能大量使用低端工人。第二就是要推行師傅帶徒弟的模式。一個師傅帶三個徒弟,培養的徒弟越多,質量越好,師傅就能獲得獎勵,那些俄國人也包括在內,隻要他們願意把技術教出來,咱們保證他們生活的更好。”</P>

工業化不單單是使用機器生產那麼簡單,而是社會,甚至人性的全麵變革,這種變革比起什麼選舉投票要深刻得多。</P>

在農業時代,講究的是男耕女織,自給自足,每一個家庭都要用自己的力量,儘量滿足衣食住行方方麵麵的需要,這就要求每一個女人都要心靈手巧,每個男人都要極度任勞任怨,不然根沒法填飽一家人的肚子。</P>

而到了工業化的時代,每一個工人隻需要完成一樣工作就足夠了,甚至隻需要完成幾個工序就能夠獲得足夠的報酬,他們同其他工人親密合作,共同生產出數量驚人的商品。</P>

合作的人多了,同時競爭的人也多了,就要追求效率,每個工人都要嚴格的服從紀律,甚至要努力把自己變成一台機器,忍受極度單調的工作,不知疲倦的勞作,這其實對早期的工人來說,這是一種痛苦的煎熬。</P>

但是沒有任何一個工業化的國家能夠越過這個階段,沒有哪個民族能不接受工業化的洗禮就強盛起來。當然這種工業化的分工也是不斷細化的,就像現在很多工廠都是有一兩個優秀的設計師撐起來的,他們幾乎都是全才,設計,生產,製造,再到銷售,要精通各個方麵。</P>

到了後世,這種情況就徹底消失了,任何一個項目,都需要相當數量的人互相配合。這種變化最初始的階段就是流水線的出現,有了生產流水線之後,生產的效率成幾何倍數增加,而且大量的低端勞動力能夠進入工廠,大大的增加了產能。</P>

美國能在二戰之中,爆發出壓倒性的產能,其實就和美國人落實標準化和流水線工藝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這樣做既然保證生產武器的整體質量,又能極大的提升數量,因此就算是德國能夠製作相對精良高端的武器,依舊沒有辦法對抗美國壓倒性的生產能力。</P>

憑著奉天的工業水平,弄出自動化半自動化的生產線還有很大的困難,但是完全可以大規模的落實標準化的理念,零件設備要儘可能的統一,這樣會極大的提升效率,而且能降低養護成。</P>

張廷蘭很清楚,奉天工業化已經遠遠落後到了日人的後邊,想和日拚技術工人的質量和數量肯定不現實,那就隻能用先進的理念,將現有的力量,成倍的發揮出來,在所有工廠,包括民用工廠,還有各大兵工廠之間,都要推動這項工作,並且把精細分工的理念深入到每一個工業領域。</P>

另外師傅帶徒弟的模式也是張廷蘭從後世中國建國初期學來的經驗,這麼做能夠快速培養大批的中下級技術工人,不指望他們的水平有多高,隻要能勝任幾個工序的生產就足夠用了。</P>

一個師傅帶兩三個徒弟,然後徒弟再繼續帶徒弟,這就像原子核裂變一般。會呈現出指數增長的模式,在短時間之內,就能培養出一大批的工人。</P>

當然光靠著這種方式還不夠,還要大力的推動職業教育,興建技工學校,專科院校,培養出一批高端人才,這樣互相結合起來,就有了支撐發展的人才了。</P>

按照張廷蘭的估計,這次弄到的幾千萬資金。至少要劃出三分之一用來發展東三省的教育,而且以後財政之中,至少要保證百分之二三十的份額用來教育人才。</P>

流水線生產和人才裂變式培養,二者合一,就是張廷蘭手中的兩大王牌。隻要全麵推廣開,再配合中國的資源優勢。完全能夠在工業產能上。甩開日人。</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