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章 老段求援(1 / 2)

奉係江山 青史儘成灰 1761 字 2個月前






從先秦時期開始,立足中原大地的農耕民族就開始和北方的遊牧民族開始了戰爭,時間一直持續了幾千年,一直到民國時期,蒙匪依舊是北方最大的邊患,從西北一直到東北,綿延幾千公裡的距離,都要受到侵擾。</P>

如何消滅這個禍患,安定北方邊疆,張廷蘭也在不斷的思考,想來想去,最合適的辦法就是讓牧民徹底改變千百年來的習俗,停下遊牧的腳步,定居下來,然後再把他們卷入到整個工業化的浪潮之中。牧民變成牧場主,或是礦場的工人,這樣不隻解除了威脅,還能夠變害為利,成為發展國家的力量。</P>

當然想改變幾千年的習慣,是何等的困難,這次從張勳手中大麵積的圈地,就是改變草原生產方式的第一步,站在張廷蘭的位置上,他不隻是要為了那點利潤,更多的是要從現在開始,改變內外蒙古的經濟模式。</P>

隻要牧民停了下來,他們就有了家業的羈絆,野性就會得到馴服,而且固定放牧之後,出產更多,牧民的生活和極大的提升,隻要活得好了,腦筋正常的人就不會想著鬨事,因此張廷蘭很願意搞一批試點出來。</P>

“以往牧民逐水草遷徙,哪裡有草就去哪裡,吃光了之後,再換一個地方,這種方式產出太有限了。如果要搞養殖,就要充分利用牧場的資源,在水草豐美的時候,主動收割儲藏起來,也不能光顧著吃,還要種草,就像種莊稼一樣,而且還要考慮到牧場的承載能力,有多少土地。養多少牲畜,都要做好計算,不能盲目的蠻乾。”</P>

楚明遠也是相當敏銳的人,一聽張廷蘭的介紹,他立刻就豁然開朗,其實這就是一層窗戶紙,一點就破,以往對待草場完全是上天賜予,牧民也隻能聽天由命。可是聽了張廷蘭的介紹,楚明遠頓時明白了。其實牧草也是一種莊稼,和種田其實完全是一樣的,也要播種,也要照料,還要收藏。所不同的隻是糧食是人吃的,而牧草是牲畜吃的。</P>

“每次和您談話都受益匪淺。當好一個牧民。不隻要盯著牛羊,還要等著草地,一樣要好好經營草地,這樣產出才能增加!”</P>

張廷蘭笑著點點頭:“說的沒錯,另外我還有一個建議,牧草也要好好選擇。我聽說西方的牧場多數種植苜蓿,在中國也有不少種植,你們可以探索一下如何種植苜蓿,有人測算過。一斤苜蓿能頂上三斤玉米,營養價值很高。”</P>

“先生所說絕對不會錯了,我現在就去籌備一下,馬上到熱河圈地。”楚明遠已經徹底被說動心了,這就要行動起來。</P>

“放手去乾吧,如果資金不夠,可以從銀行貸款,另外你們的牛羊數量多了,奉天的罐頭廠還可能遷過去,完全不用擔心市場的問題。”</P>

罐頭廠給奉天帶來了第一桶金,不過工業總要升級,一些輕工業和糧食工業奉天都要甩出去,放到效益更好的地區,這也是工業發展的必然趨勢。而且建立了大牧場,東北就有了充足的肉食供應,這可是天大的好事情,隻有吃上肉,整個民族才能健康強壯。</P>

楚明遠也十分高興,張廷蘭的話等於是牧場上了雙重保險,又有貸款支持,還有工廠收購產品,就什麼都不用擔心了,這可是天賜的好事,他急忙興匆匆的去籌備了。</P>

剛剛送走了楚明遠,張學良又興匆匆的跑了過來,一見麵張學良就一臉的喜色。</P>

“拙言,郭老師從黑龍江回來述職了,他還帶了點特殊的東西回來。”張學良說的神神秘秘的。</P>

從收複中東路開始,郭鬆齡就被安排到了滿洲裡,後來中俄邊境衝突越來越多,郭鬆齡肩頭的壓力就更大了,不過郭鬆齡也的確有些手段,連續幾次挫敗了俄國人的挑釁,有效的保證了中東路的西段安全。</P>

作為講武堂的老師,又是張學良重點推薦的人才,郭鬆齡在老張那裡已經掛了號,升職機會成為了必然,這次郭鬆齡被調回奉天,多半就是要升官了,張廷蘭心裡頭也有數。</P>

“究竟帶了什麼特殊東西,說出來讓我也開開眼啊?”</P>

“是兩顆人頭!”張學良說道:“英順和巴英額這兩個混蛋的腦袋,英順私自放走了俄**官瓦西裡,日本人就拿著這件事情發難,差點把整個東三省都搭進去,簡直可殺不可留。”</P>

張廷蘭一聽這兩個人死了,也沒有什麼意外,自作孽不可活,這兩個家夥是滿清遺留下來的禍害,早就應該乾掉了,英順又差點讓東三省兵連禍結,張廷蘭也早就動了殺心,隻是等待風波平息之後,大家漸漸忘了這件事,就把他們乾掉,隻是沒想到郭鬆齡竟然提前下手了。</P>

看來這個郭鬼子也有獨到之處,顯然摸準了老張的心思,才果斷的下手,乾淨利落的殺死了兩個禍害。</P>

“殺得好,不隻是他們兩個,還有畢桂芳也一同拿下,他們和咱們都不是一條心,說不定什麼時候就被日本人收買了,都是隱患。”</P>

“沒錯,我也是這麼想的,不過似乎吳大爺有點不高興,他認為郭老師沒有告訴他,直接就動手了,有些越權,他還向我爹發了電報,埋怨此事。”</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