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大晚上的又要找底層百姓了解情況,梁九功就是有天大的能耐,一時半會兒的,也給不了他們結果。</P>
康熙望著眼前這個對自己滔滔不絕說教了許久的女人,沒好氣地問道:“那你倒是說說,如果朕讓女子出來參加勞作,能帶來什麼改變?”</P>
“朕不是沒設想過,可我們所預想的結果是,這會讓底層百姓間產生諸多不當因素,反而創造不了多少勞動價值。”</P>
“朕倒要瞧瞧,你能有何與眾不同的見解。”</P>
“當然有啦!”說起這個,書禾不假思索便能說出一大串,“首先,家裡的勞動力增多了呀。”</P>
“以前女子洗衣做飯,可家裡會給銀子嗎?”</P>
“可女人去酒樓做事,東家會給銀子呀。”</P>
“如此一來,夫妻都有銀子拿,可支配的財產也就變多了。”</P>
“哪怕遇到年景不好、糧食欠收之時,對家庭的影響也不會像現在這般巨大。哪怕糧食漲價,隻要手中有銀子,照樣能挺過去。”</P>
康熙點頭,說道:“能增加收入,確實算個優點。還有呢?”</P>
“還有就是矛盾變少了。現如今雖說以孝道治天下,可皇上,這裡沒彆人,咱們說句實在的話。”</P>
“有幾個婆婆是真心把兒媳婦當女兒看待的?又有幾個兒媳婦像孝順自己親娘那般孝順婆婆?”</P>
“說到底,公婆沒養那女子半天,沒什麼恩情,卻要人家一進門就立規矩儘孝道、伺候養老,是不是過於牽強了?”</P>
“婆婆想要拿捏兒媳婦,兒媳礙於孝道隻能佯裝孝順,時間一長,哪能沒有怨恨?”</P>
康熙神情麻木,這些問題不是不存在,隻是大家一直避而不談,仿佛心照不宣地維持著一種詭異的默契。</P>
這女人倒是毫無顧忌。</P>
“皇上您想想,豪門貴族八抬大轎、給足彩禮,兒媳婦過去伺候公婆倒也說得過去。”</P>
“可底層百姓,連一身大紅的衣裳都沒有,更彆提彩禮了。沒彩禮,沒生養之恩,那兒媳婦憑什麼受婆婆的氣?”</P>
“憑什麼心甘情願地伺候著?”</P>
“爭吵定然不少。男子難免兩頭受氣,底層男子想娶個媳婦本就不易,一邊是孝道,一邊是好不容易娶回來的媳婦,幫誰都不對。”</P>
“不管幫了誰,家裡都是吵吵鬨鬨。”</P>
“可這是千古以來都存在的問題,女子出去勞作就能解決?”康熙質疑道。</P>
“不敢說全部解決,但最起碼能減輕很多。”書禾自信地說道,“女子跟男子一樣出去勞作,有了銀子,是不是會給公公婆婆買點東西,表表心意?”</P>
“或者買隻燒雞回家一起享用?”</P>
“俗話說,吃人嘴短,拿人手軟。這公公婆婆穿著兒媳買的新衣裳,吃著兒媳帶回來的燒雞,還能罵人家嗎?”</P>
“而且同樣是洗碗乾活,這兒媳婦自己手裡有銀子能自主支配,她肯定更樂意去外麵做事。”</P>
“再說,普通的窮苦人家,公公婆婆也沒老到連碗都洗不動的地步,家中孩子也能搭把手。”</P>
“一家子都留在家裡做些雜活家務,可不就是浪費勞動力嘛。”</P>
康熙聽著,越想越覺得似乎還真是這麼個理。他把自己代入不同的角色當中,如果自己是那個兒媳婦,麵對都是洗碗做雜活,一個有錢拿一個沒錢拿,肯定會選擇後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