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警世名言(1 / 2)

北宋小商戶 一個苦力 1933 字 4小時前






書山有路……心急之下,王浩隻想到了這兩句警世名言,那還是讀小學時自己隔壁的胡老師送給自己的一份書簽上寫的。

跟自己的班主任成為鄰居,這是一段比較痛苦的回憶,因此這條書簽也隨之深深地烙在了自己腦海中,情急之下首先想到的便是這個。

書山有路勤為徑,剛寫完第一句,王浩仿佛聽到徐知縣尷尬的輕咳聲,筆下不由得一抖,將苦字的一橫給寫歪了,趕緊將剩下的半橫往事翹了一些。

徐知縣的確咳嗽了,因為他無法控製住不斷抽搐的嘴角,隻得以輕咳活動一下麵部神經。

昌黎先生的這兩句警世名言久負盛名,是個讀書人都知道,作為後學晚輩,抄就抄了,也無可厚非,隻是這字……徐知縣微微搖頭,實在看不下去了。

然而更大的災難還在後麵,苦海無涯……徐知縣的嘴角又急劇地抽搐起來。

苦海無涯苦作舟……糟糕。字之間的距離沒有控製好,最後一個舟字寫不下了的感覺。沒辦法,隻得小上幾號,勉勉強強擠了下去。

寫完之後,王浩看著自己的大作默念了一遍,這字的確沒法看,大小不一,各有粗細,最糟糕的是最後一個字,實乃敗筆,敗筆呐。

而且讀起來好像有點不太對。完了完了,應該是學海無涯,我去,這樣的低級錯誤都能犯。

“這……這個應該是個學字,”王浩轉頭尷尬的解釋道,映入眼簾的是三張下巴幾欲脫臼的癡呆麵孔。

場麵非常尷尬,見此情景王浩知道這回怕是玩砸了,一時也找不到補救的法子,乾脆輕咳幾聲厚著臉皮道:“請徐大人點評一下。”

徐知縣聞言回過神來,感覺喉嚨又點癢,結結巴巴的道:“賢……賢侄果然非凡人,老夫……老夫自愧不如。”

“不知昌黎先生見此大作會作何感想,”高祭酒臉孔憋得通紅,邀幾人落座用茶,隱約還能看到幾人的肩膀不時抖動一下。

放下手中的毛筆,王浩將自己的大作仔細的收起來放入袖中。

高祭酒見此情景好奇地笑問道:“王小哥這是為何呀?放心,此事就我們幾人知曉。哈哈哈。”說完還趁機把憋在肚子裏的笑意釋放了出來,場麵也稍稍輕鬆了些。

“小子想拿回家裝裱之後掛到書房中。”

“哦?賢侄欲效仿勾踐臥薪嚐膽乎?”徐知縣笑問道。

“no,no,no,小子隻是想時刻提醒自己以後再也別拿筆杆子班門弄斧。”

這次王浩是真的下定決心以後再也不當文抄公了,這次倒好,字寫得差也算了,抄的還是已經出現了的,還給抄錯了。

“哈哈哈……”三人聞言大笑,總算不用憋的那麽辛苦了。

徐知縣又問道:“老夫觀賢侄炭筆所寫之字卻有可取之處呀,為何這筆墨功夫會是如此?”

徐知縣心裏也納悶的很,當初在三字經上麵的炭筆字,雋秀端正,即便是邊上的幾行注解,亦是行雲流水自成一道,為何換了筆墨卻是這副模樣。

“徐大人也知道小子以經商為業,用炭筆隻是為了平時記賬時書寫方便。”王浩答道。

“賢侄記賬書寫的可也是那什麽阿伯數字?”徐知縣問道。

“是阿拉伯數字,徐大人也知道這個?”王浩瞬間來了興趣。

“對對對,是阿拉伯數字,老夫也是偶然得知,賢侄可認識阿拉此人?。”

徐知縣沒好意思告訴王浩這幾天他正在跟蝶兒學習這位叫阿拉的老伯發明出來的數字,確實比先前的算學好用許多。

那天無意中被蝶兒看到自己正用算籌對賬,小丫頭竟然用那簡單的符號隨便一組合就將幾頁賬目算得分毫不差。著實神奇。

經過短短幾天學習,已然顛覆了自己之前對於算學一道的認知。

不知為何,王浩發現老徐越來越可愛了,估計也是在還玉那聽來的,不管怎樣,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不能放過。

“阿拉伯數字隻是這種數字的一個統稱,非指其人。小侄有個想法想與伯父您商量一下,”王浩套近乎道,連稱呼都改了。

徐知縣一見王浩這套近乎的勁馬上就嗅到了一絲陰謀的味道,說來也怪,還玉在提出一些荒唐的主意之時也經常是這副表情,“賢侄直言便是。”

“伯父您現在不是在負責科舉之事嘛,小侄的意思呢是可不可以在科舉試卷中增加數學這門試題?”

數學啊!華夏曆史上最令人惋惜的一塊短板,真正的短板,雖然也有九章算術之類的早期數學著作。

但裏麵所記載的東西也基本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打個簡單的比方,就是古人知道1+1=2,但不會去論證1+1為什麽會等於2。如此重要的一門學科,怎能如此輕率對待。

而且我們有那麽健全的科舉製度,如果能加入一張數學試卷,像四書五經策論卷那樣發展成為必考的傳統。

再經過幾百年的不斷深入,那樣的話,說不定牛頓就會誕生在中國也未可知!想想就讓人激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