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他立刻命令傳令兵向這支具裝騎兵傳令,命令他們今天不允許趕到戰場,而是就地休息,然後在傍晚繞行河流的下遊渡河,等明天雙方交戰之後,這支具裝騎兵再從側麵殺出!
在這裡有一個誤解,李恪翻閱多方資料之後才確定的,根據一些不嚴謹的資料顯示,這場戰役當中波斯有1.5萬重騎兵,但其實這裡是有問題的,準確的說不是數字的問題,而是翻譯的問題。
在早期翻譯歐洲曆史的時候,國內將近戰騎兵也就是歐洲承擔衝鋒衝陣任務的近戰騎兵翻譯成為了重騎兵。
但其實國內的重騎兵指得人馬皆甲的具裝騎兵,所以曆史並不是如此。眾所周知騎兵並不是隻有單一固定的用途,就比如說拜占庭的真正的具裝騎兵在不突擊戰場的時候,他們甚至承擔弓騎兵的作用。
而波斯也沒條件拿的出一萬五千人馬具甲的重裝騎兵,如果波斯真有這個數量的具裝騎兵,阿拉伯是不可能扛得住的,因為這個時期的阿拉伯隻有少量從打敗波斯軍隊,從波斯軍隊裡麵搶來的鎧甲。
重裝騎兵是這個時期的阿拉伯人想都不敢想的,更何況他們在跟波斯戰鬥的時候,居然還惹上了拜占庭。
如果真有一萬五千重騎兵,就阿拉伯現在的三萬多士兵怎麼可能扛得住?
實際上波斯在前線的一萬五騎兵大部分都是隻有皮甲的騎兵,也就是近戰騎兵。而薩珊波斯的具裝騎兵,則是由莊園主組成的,也就是貴族,這些才是真正的重裝騎兵,這些騎兵的數量隻有五千。
而這五千重裝騎兵的馬鎧也不是全部都是鐵甲,而是大部分都是皮甲,不過騎手的鎧甲倒都是鐵甲。
奧斯塔姆或許不是一個頂尖的指揮官,但是他是一個合格的指揮官,在經曆了兩天的血戰,尤其是第二天的血戰由阿拉伯人卡卡率領的援軍突然出現在戰場,不僅擊殺了他們的側麵將軍,更是差點將波斯的陣型衝垮。
但在這樣的情況下,奧斯塔姆還是沒有令重騎兵直接支援,而是生生讓波斯軍隊支撐到了晚上的到來。
如果沒有這六千士兵,真正的曆史上會在第三天再次戰平,但是第三天戰平的後果是波斯軍隊被逼迫到河邊,然後波斯人的士氣已經全無,然後在這一天因為奧斯塔姆從戰象上意外落水,從而導致波斯軍隊直接潰敗。
而現在奧斯塔姆已經有了必勝的信心,因為雖然阿拉伯人一直都處於上風,他們的傷亡也比波斯人少,但是彆忘記了,阿拉伯人的士兵數量隻有波斯人的一半!
隻要明天具裝騎兵出現的時候,波斯軍隊的士氣必然大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