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家村的情況就像是一個縮影,這樣的情況在大唐的各個地方不斷地發生著。
長安城,教育部後續的計劃李恪就不用操心了,明年教育部將會得到自己的財政預算,各個商人捐贈的學校也都將會回歸到教育部的管轄。
當然了,這些商人們的建設學校的名字等都是會銘刻在學校的石碑上麵,人家花了錢不過就是為了名,這樣的名李恪自然不會去剝奪人家的了。
售後服務總是要做到位的,距離第一批甲等考生開始進入各個部門進行工作已經過去了接近兩個月的時間,時間已經進入了金秋十月,國慶節的假期剛剛結束,李恪這裡也略微放鬆了許多。
後續的考生在不斷地趕往長安城,這些考生裡麵幾乎所有人都給予了回饋,不過回饋裡麵幾乎選擇繼續讀書的隻有極少數。
這部分人大多數都是屬於家裡條件還算是可以,並不缺衣少食,所以他們選擇了繼續讀書,而他們讀書的時間確實是有些短。
而剩下的幾乎所有的考生都選擇前去工作,不管是前往國有商行,還是前往治安軍等非重要的部門,又或者是甲乙等直接分配進入三省下屬重要部門的考生,都同意上任。
對這個時代的人來說,封王拜相是他們的最高追求,所以現在有這個機會,自然是要抓緊這個機會。
當然,選擇深造的人也不是沒有,比如說李歆,其實李歆自己並不知道這次考試是因為她才出現的,但是當教育部給了她統一的選擇之後,李歆還是選擇了讀大學,而不是去當官,她對當官的興趣不是很大。
相較於當官,她倒是對參與到一些研發當中有很大的興趣,為此李歆其實還特意谘詢過李恪和李嫣的意見,畢竟作為她的姐姐姐夫,得天獨厚的有這個優勢。
李恪給她的選擇就是遵循自己的內心,她要是想去搞科研,李恪可以安排,不過李歆最後還是選擇了去讀大學,實際上,現在李歆讀大學能教她的人真不多,也就是魯大強他們這些第一批成為院士的,可以從某個方麵教授他們一些。
另外就是李恪的悅來商行專門培養出來的一批人,而在李歆她們畢業之後,大概率都是要在大學裡麵任教的,大學的老師就是這樣一批批的不斷更新。
老師的更新也代表整個大唐的科學高度正在不斷地提升。
當人數開始增多之後,李恪就已經不需要再控製或者說從倉庫裡麵拿出來太多的科技方麵的東西了,因為沒有必要了。
這一次考試結束之後,大唐的人才以及未來的科學發展就將會進入一個良性發展,自我造血,自我循環的狀態,一些優秀的好苗子注定會不斷地湧現出來。
科學的推進隻要由這些人去推進就可以了。
雖然李恪可以指明方向,比如說計算機,比如說晶體管,電子管,比如說未來的船隻、航空航天等等領域他都能拿出來相關的資料。
再比如那些大國重器,十幾萬噸的水壓機,飛機,盾構機,跨海光纖等等。
但李恪已經準備封存了,他準備將倉庫裡麵關於這些方麵的資料封存了,讓它們就那麼留在自己腦海的倉庫裡麵,隨著自己隨風而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