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在這幾個州傳遞的旨意最後隻有李恪自己的命令的問題沒有引起任何波瀾,普通的百姓不在乎,他們隻相信殿下,殿下下令,那自然就是對的。
在他們的潛意識裡麵,殿下已經等同於了陛下,在他們看來,殿下既然這麼宣布了那肯定是陛下同意了。
至於陛下是誰,不重要。
而在當地的官員看來,他們更了解朝堂的情況,過去一年多的時間裡麵,殿下都住兩儀殿,很多命令政令都是殿下下達的,現在隻不過多了一道而已,有什麼區彆?
人的習慣是一個非常可怕的存在,潛移默化所影響的東西比你想象當中的更恐怖,現在不管是朝堂,長安還是地方官員早就習慣了李恪直接下令,對他們的潛意識來說,李恪下令就等同於陛下下令,就等同於陛下答應了。
這就是習慣,當早已經習慣了這種潛移默化,他們自然不會去質疑什麼了。
不然的話,李世民為什麼會讓這幾個州以李恪名義去下達這個命令呢?就是因為這種習慣,這種潛移默化。
現在除了李恪,你要是太子的命令到了這些地方,你信不信這些地方官員都得猶豫一下,然後向上求證。
因為太子殿下從來沒有下達過什麼命令啊,突然來一個,大家當然得懷疑了。
阿木拉看著眼前的一幕,他深吸了一口氣,咱們山寨下山,不虧!現在的新部鄉已經不是那個隻有五百人的新部鄉了,這裡駐紮了接近兩萬大軍。
而為了軍隊的駐紮,這兩萬人到來之後,幫助他們將之前鄉裡麵駐地沒有平整的土地都給平整了一遍,連土地等都直接給夯實了一遍,另外就是幫他們建設了許多烘乾用的爐子,聽說用什麼水蒸氣烘乾法,可以讓這些木材不用等待漫長的幾個月時間。
可能在十幾天之後就可以徹底乾燥,再晾曬幾天就可以用來建設房屋了。
而現在堆放在各家各戶附近的木材,阿木拉覺得給他們建兩套房子都綽綽有餘!非但如此,他們現在雖然住的帳篷,但他們的糧食每家每戶都由朝廷補助給他們發放了足夠吃到明年收糧的季節。
除此之外,鹽類更是如此,還有就是給每家每戶都補充了一整套的鐵製農具,這比他們原本的都要全了!
除了農具就是畜力,他們各家各戶都給增加了水牛,而且還給他們村裡麵送了一套插秧用的耬車,這可比人工插秧要快的多了。
而所有的這些補助,聽說都是殿下交代朝廷辦妥的,因為在大唐這屬於什麼不可力抗的因素,乃是國家救助的範圍。
唯一沒有辦法補充給他們的可能就是各家各戶損失的一些雞鴨,以及豬仔了。
但這不重要,因為這些東西的價格本身沒多貴,而朝廷給他們補充的這些鐵器早就超過了他們原本的家產,更何況他們撤退的時候,還帶走了家裡麵的一些重要資產和錢財。
所以,這些雞鴨豬仔隻需要用他們手裡麵的錢財向鄉裡買一批就可以了,並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