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就是安裝了車頂帳篷,車內的尺寸足夠在城裡麵也做個床車,除此之外一些戶外的東西買了一些也就沒什麼了。
不得不說,續航達到3000公裡的全電車用來旅行倒是解決了不少的麻煩。首先不管是做飯什麼的都可以用電,包括電子設備充電之類的都不是問題。
其次就是車身據說還采用了一些特殊的光伏材料,雖然充電效率不算太厲害,但不至於沒電的時候徹底困死。
實際上這個功能沒有太大的用處,在大唐還沒有一個地方行駛三千公裡充不上電的,按照現在大唐的估計,充電站的距離不算城內,野外的平均距離隻有87公裡而已。
也就是說,在大唐的戶外,你隨便扔一個點,87公裡的距離絕對都能夠找到充電站。
當然,這裡麵不算是大唐的自然保護區和無人區。這些地方不允許私人進入。
車並不貴,總過花了二十七八萬而已。
買完車之後,李恪就帶著小助理和直播間的粉絲們出發了。
他的路線先向北,進入甘肅州,然後再繼續順著黃河流域的河流而下,看看大唐的變化。
但走到甘肅之後,李恪就發現了現在大唐的甘肅和他第一輩的甘肅最大的區彆。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在唐朝時期,隆右道,也就是後世的河西走廊一線,包括寧夏等地其實不敢說跟東北黑土地比,但這些地方絕對不是戈壁灘和荒漠。
這也是為什麼唐朝的中後期關中遭災,隆右道可以有大量的糧食等支援。
那是因為唐朝時期,整個隆右道不能說沃野千裡,但也是土地很肥沃,可以種田,而且產量還不小。
但隨著樹林砍伐殆儘,土地燒荒,耕種過度,加上天氣變化等緣故,導致一千多年後的後世,這些地方給人的第一印象是戈壁灘和荒漠。
但現在的大唐,整個甘肅州讓李恪愣是有了東北興安嶺的感覺。
雖然這裡的樹林沒有那麼茂密,但絕對沒有什麼戈壁灘之類的地方,可想而知大唐的後世對他的水土流失等政策是嚴格的執行了下去。
恐怕也唯有我中國文明是真的會考慮可持續發展,為子孫後代留下部分福澤,他們不懂的時候也就算了,當他們懂得時候,是真的能夠堅持下去。
而世界上的其他文明,算了……基本都是路易十五的那個觀點。
當然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大唐現在不缺少種糧的地方,而人口也沒有那麼爆炸,不過五千多萬平方公裡,不過不到四十億人口,養活起來還是很簡單的。
但一路行來,看著那清澈的黃河,李恪內心很高興,這種感覺很難形容。
因為你的改變不僅僅隻是文明的傳承,不僅僅隻是留下的文化,甚至連山川地貌都因為你的政令而發生了改變,這才是讓人心情愉悅的。
要知道,現在的大唐,羅布泊都沒有乾涸,孔雀海依然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