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遇臉色一變,說:“說我造反?,那殺了景皇的人,難道不是造反嗎?”</P>
徐溫聽了勃然大怒,當即任命王壇為宣州製置使,曆數李遇不入朝的罪狀,又另外派名將柴再用率領升、潤、池、歙四州的軍隊護送王壇去接替他,李遇拒不開城門,不接受替代。</P>
柴再用大軍圍困宣州,一個多月都沒有攻下。</P>
徐知誥作為升州的最高指揮參加了圍困李遇之戰。</P>
其實他這次就是打醬油的,湊個人場而已。</P>
徐溫又派典客何蕘去勸降李遇,讓他自首。</P>
何蕘苦口婆心地勸說:“我可是奉大王之命前來的啊!您作為先王時期的重臣,對吳國也有著卓越功勳。大王說了,如果您真心想要謀反叛逆,那就殺掉我以表忠心吧;但若您本無此意,隻需跟隨我歸降便可,大王定會保您一生榮華富貴、享不儘的尊崇待遇。”</P>
此時此刻,李遇的小兒子正在廣陵擔任牙將一職,而這孩子恰好深得李遇寵愛有加。於是乎,徐溫派遣手下之人迅速前往廣陵,將其小兒子擒拿至宣州城下。那幼子哭得撕心裂肺、苦苦哀求饒命,李遇見狀實在心如刀絞、難以忍受,最終決定不再抵抗出戰,而是選擇跟隨何蕘一同出城投降。</P>
然而世事難料,正當李遇踏出城門之際,柴再用卻迎麵衝上前去,手起刀落之間結束了李遇的性命,並下令誅滅了他全族老小。</P>
徐知誥當時就在現場,眼睜睜看著這出勸降戲碼,李遇啊,你要是早知道有今天,當初何必呢!</P>
要反就大膽地反,真刀真槍地乾一仗!不反就老老實實、夾著尾巴做人。</P>
發牢騷可得小心啊。</P>
這名老臣不知道該站哪邊,還仗著自己年紀大,結果把全家人的性命都給搭上了。</P>
公元 912 年,一直默默無聞、猶如打醬油般存在的徐知誥終於迎來了人生中的重要轉折點——首次立下戰功!這次戰功使得朝廷決定將其扶正,並冊封他為升州刺史。</P>
其實,大家心裡都清楚,以徐知誥的才能與實力,轉正隻是時間問題罷了。然而,如果沒有李遇事件作為導火索引爆,恐怕他還會繼續沉寂一段日子。</P>
畢竟,要想名正言順地晉升,總得有個合適的契機才行啊!</P>
自此,年僅 23 歲的徐知誥便如魚得水,在升州展開了一係列大刀闊斧的改革措施。</P>
他憑借著自己獨特的政治智慧和敏銳洞察力,製定並實施了一套全麵而有效的施政綱領。</P>
這套綱領涵蓋了經濟發展、社會治理、軍事建設等多個方麵,旨在讓升州煥發出新的活力與生機。</P>
就在這個時候,一個關鍵人物悄然走到了徐知誥身旁。</P>
此人年紀輕輕,僅僅比徐知誥年長兩歲而已,但其才華橫溢、智謀過人——他便是宋齊丘。</P>
說起這位宋齊丘,可真是來曆不凡!其父乃是鎮南軍節度副使宋誠,然而天不遂人願,宋父英年早逝,致使家道逐漸衰落。自此之後,宋齊丘無奈之下隻好依附於當時的節度使鐘傳,以求安身立命。</P>
儘管生逢唐末那個“經籍道熄”、戰亂頻繁的動蕩年代,宋齊丘卻並未自暴自棄。相反,他立下雄心壯誌,勤奮好學,尤其擅長權變謀略之道。</P>
更令人稱奇的是,相傳他曾經夢到自己乘龍登天,堅信將來必定能夠飛黃騰達,功成名就。正因為如此,宋齊丘對自己的才能充滿自信,並以此為傲。</P>
天佑三年(906年),鐘傳病逝,其子鐘匡時繼任節度使。</P>
鎮南軍被吳國吞並,大批軍民被遷到廣陵。</P>
話說當年,宋齊丘也隨著眾人一同往東遷徙,但由於生活貧困潦倒,實在無處可去,最終隻得暫且棲身於一名叫做魏氏的娼妓家中。</P>
不過,命運總是充滿戲劇性的轉折。後來,宋齊丘有幸成為了騎將姚克瞻的門下食客。而這位姚克瞻呢?眼光獨到,一眼便看出這個年輕人非同凡響,有著驚人的才智和獨特的見解。他心中暗自思忖:“如此才華橫溢之人,若一直屈居於我門下,豈不是白白浪費了這塊璞玉?”</P>
經過一番仔細觀察之後,姚克瞻對當時年僅 23 歲就擔任刺史一職的徐知誥產生了濃厚興趣。</P>
要知道,徐知誥不僅年輕有為,其義父更是吳國實際上的掌權者,可以說是前程似錦、無可限量啊!思前想後,姚克瞻覺得隻有將宋齊丘引薦給徐知誥,才能真正讓他一展抱負。</P>
於是乎,在某個風和日麗的日子裡,姚克瞻帶著滿心期待與祝福,將宋齊丘帶到了徐知誥麵前……一場風雲際會就此展開,而屬於宋齊丘的傳奇人生或許也就此拉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