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餓了不(1 / 2)






第574章 餓了不

地域性的外賣配送生意其實一直都有人在做,比如某個大型商業寫字樓的訂餐群,或者網吧一條街裡,由網管搞的訂餐服務,都是外賣配送的一種類型。

與團購行業側重於到店消費相比,外賣生意則更注重配送,以及配送速率。

這方麵的資源整合是比團購生意更好做的,技術含量也不高。

你可以聯合周圍的幾家飯店,把外送服務都交給你來做,對接周邊的寫字樓,大學城,然後僱傭騎配送員指定的門店。

騎手送飯,消費者付錢,完整的交易模式就形成了。

但這樣的生意,對於騎手的依賴性很大。

團購是怎麼做的?

談好商家,將商品或服務信息掛到網上,付錢之後生成簡訊碼,到店核銷,基本不依賴人工,難度也不高。

但是做外賣配送生意的,如果沒有足夠的配送員,那就很難繼續向外擴張。

哪怕你不斷地談商戶,獲取了大批量的單量,但送不過來也是白搭。

人有一日三餐,這基本算是最低標準了,如果配送員的數量無法及時跟上,那想做大根本就不現實。

所以,想把外賣生意做起來,最先要做的就是讓配送員成為一個正兒八經的職業,擁有足夠的體量。

隻有配送人足夠多,他們才有更多的獲單能力。

可在這個時代裡,配送員其實還屬於是兼職的一種,基本都是由商家進行僱傭的,不算一個正兒八經的職業。

甚至有些「人民企業家」不想多出一分錢,就想方設法地讓後廚學徒兼職做配送員,以至於很多學徒在某飯店學了兩年,菜不會做,但是記路賊溜。

所以,想要把配送生意做大,配送員的招募就是很大的關鍵。

2011年,移動網際網路再次提速。

智慧型手機在國內的出貨量突破了三億。

整個市場都煥發著磅礴的生機,讓無數創業者心動不已。

但滿大街騎手24小時全天配送,如同禦風少年,將熱騰騰的飯菜送到飯桌,這樣的畫麵幾乎等同於妄想。

哪有那麼多人就騎著電動車等在路邊,就為了為你送餐。

這,就是壓在發展之路前方的難題。

餓了不得創始人張煦豪當初在網吧上網,餓了半天隻能吃泡麵,於是就萌生了做外賣生意的想法。

到現在為止,周邊三個大學的配送服務已經建立起來了。

在大學裡找配送員是比較容易的,因為除了上課之外,學生的課餘時間很多。

但如果要向外擴張,那就必須僱傭社會人做騎手,也正是因為這樣,餓了不陷入到了瓶頸期。

其實想招募大量騎手也很簡單,砸錢就是了。

隻要給的足夠多,那麼必定缺不了人。

所以,餓了不很需要資金,根本沒辦法苟著發育,才會到處投遞計劃書,想找到投資機構。

但就像李長明說的那樣,這個項目一看就很燒錢,大部分投資者都會猶豫。

江勤當初在臨川這塊試驗田做過配送服務,但一直到拚團走向全國,這個板塊也沒繼續再做。

因為他很清楚,想要把他做大,要燒的錢太多了。

就算目前的拚團盈利能力很強,在麵對這個金額也會望而生畏。

更何況,做生意哪有花自己的錢的!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等待有人點火,引資本下場,大家一起湊錢燒出個前景來,讓市場份額快速增大。

而餓了不,在江勤的眼睛裡就是那個點火者。

在火勢燒起來之前,拚團不可能率先下場。

因為……拚團在生活服務領域太強了,他要是直接下場的話,很多投資機構都會望而生畏。

「張總,風投的事情怎麼樣了?」

「去見了幾家,大家對餓了不很感興趣,目前觀望的人比較多,再等等吧,春節過完一定會有個結果的。」

滬上的一個小區內,三室一廳的房間裡坐了十七個人。

這,就是餓了不的初創團隊。

而在這十七個人當中,有兩個新來的,就是從大眾點評離職後的陳嘉欣和張力。

大眾點評被拚團乾廢了之後,雖然業務量還保持在一定的水準,但所有人都知道,未來已經黑了。

對於沒野心的人來說,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是很不錯的選擇。

被乾廢了就乾廢了唄,反正工資還在發。

比起當初千團大戰的提心弔膽,這樣的日子香的很。

但對於有野心的人來說,大眾已經不是一個可以發光發熱的平台了。

陳嘉欣和張煦豪是在朋友的介紹下認識的,當時的她並沒有產生來餓了不的想法。

因為大眾就算再不濟,也不是這樣一家初創的小公司可以比的,人家說騎著騾子找馬,就算跳槽也要往更高方向走。

而真正讓陳嘉欣下定決心加入餓了麼團隊,是因為張煦豪讓她有一種熟悉感。

他做事很有目標性,執行力也很強,而且沉得住氣,同時也有一份傲然,哪怕遇到發展受限也是一副風輕雲淡的樣子,看不出一點著急。

這樣的創業者,陳嘉欣隻見過一個,那就是江勤。

換句話說,她覺得現在的張煦豪就另一個江勤,一個事業才剛剛開始起步的翻版江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