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周先生的往事(1 / 2)







至於後三個流程則過幾年再繼續,畢竟謝凡如今隻有十三歲,須等著謝凡年滿十六歲時才可結婚。不過謝凡和周小姐已經正式定下婚約,謝周兩家都準備重謝為兩人牽線搭橋的周先生。

先是周老爺備上厚禮親自登門拜訪周先生。麵對周老爺的厚禮,周先生連連推辭。周老爺再三勸說,周先生便說:“老爺對我有知遇之恩,能為老爺儘綿薄之力已是十分欣慰,怎麽還敢奢求報酬。”周老爺隻好不再勉強,對周先生連聲感謝,方才走了不提。

後來謝老秀才也攜禮物登門,周先生也不願收下謝禮。謝老秀才一副了然神色,點了點頭,又拿出了一份字據遞給周先生。周先生見了是封文書,要將幾畝田地送於自己。周先生讀完文書便潸然淚下。謝老秀才又說:“這幾畝田地原是你家祖傳,原來都佃給一戶姓王的人家種,今年剛好要換家佃戶,便把這幾畝地物歸原主。”

周先生痛哭一場,又向謝老秀才作長揖。謝老秀才連忙扶住,又對周先生好言安慰半晌,周先生才終於接過文書。

周先生這番失態,背後還有一段往事。

原來周先生雖然才華出眾,品行端正,但是父親早逝,寡母帶著他守著家裏四五畝薄田過活,自小便嚐儘人間冷暖。因為家境貧窮,差點連書都讀不上,還是族裏一位遠房族叔看他是個讀書苗子,資助一二才考上了童生。這位遠房族叔給了銀錢,便總是擺出一副大恩人的派頭來,每每要奚落周先生母子兩句。母子兩人吃人嘴短,拿人手短,隻好默默忍耐,還要對著族叔笑臉相迎。

也因為家境貧窮,媒人都不願意給他說親,母親好說歹說攢了很久的錢,才說到一戶人家的老姑娘,終於周先生二十多歲成功結婚。此時風俗,婚姻嫁娶講究門當戶對,所以他妻子也是因為家裏窮備不上嫁妝耽誤了歲數成為“剩女”。不過幸好,妻子王氏人品樣貌都好,夫妻兩人感情和睦,可陪嫁實在有限,日子依舊貧窮。王氏婚後半年就懷孕了,可惜吃得不好,營養不良,又侍奉老婆婆,操勞家務,五個月成型的男娃娃都流產了。

好不容易考上秀才,周先生學問好,歲考考取一等,每月能得到官府六鬥廩米,日子才好過了些。日子好了,夫妻兩人也終於順利生下了健康的孩子,七年間一連生了五個女兒。可是孩子漸漸多了,家裏多了五張嘴吃飯,日子又窮了起來。也許是因為營養不良,也許是因為頻繁生育損傷了身體,此後周先生的妻子再沒懷上過。

老婆婆對此當然十分不滿,但是周先生夫妻兩人感情很好,哪怕王氏願意他也並不太想納妾。再加上家裏實在是窮,首先納妾是筆開支,其次家裏又要增加人口,也就罷了。那位遠房族叔又來勸周先生趁著女兒還小,不如抱養兩個出去給別人家,好減輕家裏負擔,但是夫妻倆看著五個可愛的女兒,實在不忍心。最終還是一家人齊心協力過著窮日子,又難免受了族叔一番奚落,夫妻兩人隻好忍了。

周先生參加了好幾次鄉試都名落孫山,期間老母親病故操辦喪事又花了一筆錢。王氏日常帶著女兒們做些針線補貼家用,周先生日常也幫人寫些拜帖文書賺點潤筆。

夫妻兩人看著五個女兒漸漸長大,又開始操心女兒們的婚姻大事。此時社會風俗,婚姻最看重門第和財力,女方家境好壞和嫁妝多寡,遠比女方人品樣貌重要得多。雖然周家五個女兒品貌都端正,父親是秀才身份上也說得過去,但是家裏太窮,根本置辦不起五份像樣的嫁妝。如果隻有一兩個孩子,夫妻倆節衣縮食,勉強能讓女兒風光一點出嫁,可是偏偏有五個年齡相近的女兒。手心手背都是肉,父母親實在不忍心厚此薄彼,可是以家裏的財力,讓五個女兒都找好婆家出嫁實在是困難。夫妻倆又舍不得把女兒們嫁出去給人做填房或者小妾,每日都為了女兒們的婚事長籲短歎,愁眉不展。

剛好溧水縣裏有位在西北地方做官的周老爺致仕回鄉,本地鄉宦富戶都寫了拜帖求拜見。這位周老爺偏偏在眾多拜帖裏麵見到一封拜帖文采斐然,大為欣賞,一打聽原來是位周秀才寫的。周老爺一聽還是自己本家,便差人請來周先生。一見周先生一表人才,言談舉止實在不俗,更是對周先生青眼有加。

周老爺想起自己老上峰,西北經略大人(注釋:明清兩代有重要軍事任務時特設經略,掌管一路或數路軍、政事務,職位高於總督)正想尋找一位人品可靠又有文采的才子做幕僚,代寫文書奏折一類,便問周先生願不願意去西北?又說這位大人禦下仁厚,下官愛戴,如果周先生有意,自己願意保舉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