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男人上交文物隻得到五百塊獎賞的事,還被新聞報道了。
中年男人接受記者采訪時,也後悔的說道:
“太寒磣了,以後再也不會交了,把刀架在脖子上也不交了……”
五百塊錢的獎勵,讓中年男人覺得很傷自尊,因為他回到村裡後,還被村裡人也嘲笑了,說他太傻。
事情傳到了網上,同樣在網上引起了熱議。
一部分網友認為,明明在外麵賣五十萬的東西,交給你,隻有五百塊錢,確實寒磣。
國家應該提高文物回收的價格,才能鼓勵大家將撿到的文物都上交,這樣就能避免文物落到文物販子手裡。
但也有人認為,文物的價值不在於經濟價值,而在於其研究價值,提高獎勵,其實等同於變相鼓勵盜墓,因為盜墓賊可以完全借口開墾土地跑去挖古墓,然後將挖出來的東西都是撿的,然後去國家那裡換取高額獎金,還不犯法。
到時候國家無力回收,民間無力保護,同樣隻是縱容了黑市交易的猖獗。
更何況,提高獎勵,也是羊毛出在羊身上,那些獎勵的錢,不都是國民繳的稅嗎?而且那些稅最後大部分都落到了犯罪分子的身上。
而現行的製度,雖然獎勵很少,沒有讓你一夜暴富,可聊勝於無。
但你如果偷偷賣了,被抓到就是重罪。
這樣一來,普通人沒有動力去到處亂挖,挖到了也不敢賣給私人,很大程度上對文物保護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另一種觀點則認為:你挖到的憑什麼是你的?你撿到的憑什麼是你的?
公民隻有土地的使用權,並沒有所有權,不能證明是你的東西,那就是國家的。
就算這件文物是你祖上造的,可你祖上也並不是隻有你一個後人,那麼多子孫憑什麼文物就一定是你的?
那件文物說到底隻是經過了你的手,最終歸宿還是人民和國家的,因為文物本身的價值,就是依托於國家和民族而存在的。
顧陌也不得不承認,無論站在哪一方,從自身立場出發,其實說法都有道理。
子路受牛的故事就告訴人們,沒有人會放棄自己的利益去拯救彆人。
而且文物不同於人,一旦形成獎勵性的征收製度也是很危險的。
目前大多數機構的做事原則是進行象征性的金錢獎勵,以及錦旗等精神獎勵。
如果是珍品,放到博物館展覽的時候,還會在文物信息欄上寫上上交者的名字。
要想讓國家的文物環境越變越好,肯定不是一時半刻就能辦成的,得徐徐圖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