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戰後複蘇:電腦的誕生(三)(1 / 2)







:[]

萬曆十八年,世界第一台電腦誕生。

研究電腦的用途,是為了航天器,研究電腦也是意外,研究成功,更是一個意外。

大明能走在時代的前沿,主要靠釋放人的天性。

更注重人的內心追求,而非機械化讀書;更注重人才的精神需求,而非物質要求;更注重自由的天性,追求內心,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吃一樣的飯,做一樣的事。

有的人,學習是為了找工作。

有的人,學習是興趣。

很顯然,興趣學習的人取得的成就會比前者更高。

大明在基層教育上,就采用這個方式,追求學生的人生價值,而不是逼著孩子們去學習書本,去考試。

一個學成的工程師,去當水泥工,也不會受到全社會的指責,不會產生工程師就是高高在上的,水泥工就是低人一等的錯誤價值觀。

學習、工作,是人身自由。

彆人沒有權力乾涉任何人的自由。

工程師為什麼不能當水泥工?

羞恥嗎?

那水泥工為什麼能做水泥工呢?

學習的目的,是獲取知識,而不是獲取工作。

這是一個本末倒置的問題。

工程師厭倦了職場上的勾心鬥角,願意去做吃苦賺錢的水泥工,哪裡羞恥了?

所以,他不需要迎接來自社會各界的異樣眼光,其他人沒有決定彆人人身的權力,這就是自由。

水泥工,同樣不應該受到社會的嘲笑,水泥工也是靠雙手吃飯,哪裡羞恥了?

從景泰朝至今,大明教育的核心,是先做人後做事。

社會上有沒有良好的公序良俗,要從教育開始的。

一個小鎮做題家,永遠不可能獲取學習中的快樂,他學到的知識,隻是為了考試而已,不可能受益終身的。

可不是所有孩子都對學習感興趣的。

那麼就需要學校,放大孩子們的天賦,讓孩子們選擇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有的孩子就喜歡搬磚,他搬磚說不定就能搬出一個年薪百萬;有的孩子喜歡足球,誰敢保證他就不能成為足球明星呢?

這是大明教育的底層邏輯。

放大孩子的天賦,把選擇權交給孩子。

可一定有孩子會說,我選擇躺平。

抱歉,大明沒有這個選項。

正德朝,民間就有大量啃老現象,朝廷就提出禁止年輕人啃老的條例,並且疏離親情關係,讓人與人變得獨立。

這東西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且大明的宗親關係根深蒂固,走親訪友根深蒂固,親族體係根深蒂固。

想徹底改變,最少需要二百年時間。

但是,啃老是萬萬不行的。

家庭可以互相給愛,但不能給錢。

給錢的親情就變質了,隻要一個孩子到了應該工作的年紀,就必須工作,這是大明近五十年來一直在做的事情。

而底層教育邏輯,落腳點就在這裡。

培養孩子的獨立動手能力、獨立自主能力,挖掘孩子的天賦興趣。

再改變社會生態。

首先就要打破官本位政治體製。

大明是封建國家,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當官肯定是社會最高的階層。

但在正德朝,卻在打破這個理念。

首先,就打破了官員必須和百姓一樣,出現在大街上,不能前呼後擁,專車接送之類的特權。

其次,打破了官員和百姓的傳統階層,灌輸平等理念。

直接告訴百姓,官員和你,沒有任何區彆,不要奉行官員高高在上的理念,這是錯誤的。

其三,收回官員的特權,要求官員和百姓一樣在街頭行走、吃飯,正常和百姓接觸,且不享受任何特權。

其四,官員做出表率,打破所謂的社會職業歧視,全社會每個人都是平等的,擁有自由的選擇婚姻、職業的權力。

等等幾十條。

核心思想就是,清潔工並不比布政使高貴,一個學術專家放棄學術,去擺地攤,絕對不會遭到社會歧視。

因為職業的選擇,是發自本心的,而不是根據形形色色的眼光,來決定的職業選擇,這是錯誤的擇業觀。

正德皇帝被踩進泥裡,和這些所謂的禁令有直接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