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寡婦(特輯·第四段)(1 / 2)

新鄉往事 冷殤1997 3165 字 4小時前






時光荏苒,就像那不停歇的沙漏;歲月如梭,好比那呼呼跑的馬車。春去秋來,過去的是非功過都成了過眼雲煙,不過是一個修煉者在偷偷成長罷了。</P>

清末民初,宣統三年退位,各軍閥都割據一方。各個幫派打家劫舍,無惡不作,地主們都能分到一杯羹。至於老百姓,可以說是民不聊生,生靈塗炭。</P>

提到這個地主,就不得不說劉家村。</P>

1948年,也就是民國37年。</P>

在常凱申做大總統的時期,貨幣逐漸貶值。</P>

這些都是後來曆史學家和政治學家仔細研究的事,我們言歸正傳,當時的劉家村,村民們食不果腹,衣不蔽體。地主家的糧倉滿滿當當,而普通百姓家中卻是空空如也。許多村民為了生存,不得不背井離鄉,四處流浪。</P>

田間的土地荒蕪,無人耕種,因為沉重的賦稅讓農民們失去了勞作的動力。孩子們也無法上學,早早地就跟著大人為生計奔波。</P>

在這樣艱難的世道下,一些有識之士開始覺醒,他們意識到必須要做出改變,才能拯救這片土地上受苦受難的人民。於是,他們秘密地組織起來,商討著如何對抗這黑暗的現實。</P>

劉福田是地主,他兒子自然也是地主,他孫子則是地主世家。</P>

前麵二位都不必說,隻要看過老資料或者小說、電影、電視劇的都知道,土地改革的時候被槍斃了。大奶奶、二奶奶、三奶奶都遣散了,除了這個世家自己的媽留下,其他的要麼槍斃;要麼遣散。</P>

世家的名字叫劉世家,他能活下來是因為他當時還是孩子,他媽能活下來就是是為了照顧他。從寬敞的新鄉鎮上四合院離開,搬到了新鄉鎮的小劉村祖宅,從此就住在這破茅草屋裡。</P>

“世家啊!以後我們就住在這裡了!”</P>

“媽!沒事,您彆哭。後麵如果有機會,我們還能回到鎮裡。”</P>

世家當時說這話的時候,鏗鏘有力的。</P>

他媽媽趕緊捂住他的嘴,然後語重心長的說:“小混蛋你的,我們現在活下來就萬幸,要不是你把他們虧了心……當然我們也享過福了。你看那大總統犯錯了都知道好死不如賴活著,能跑多遠跑多遠。先彆說那話,這語錄拿去背,後麵有人來檢查。”</P>

這本書就是大名鼎鼎的《毛主席語錄》。革命不易,都是解放軍們拿命換來的,每個人都要心存感激,心裡要有黨和人民,絕對不可以妄自菲薄。像那種不可一世、妄自尊大者,必須得徹底除掉。</P>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嗎?媽!”</P>

“是的。”</P>

世家的媽媽有點文化,轉眼間就是1950年。</P>

這一年9月,教育部和全國總工會聯合召開第一次工農教育會議。簡單來說,就是這個時期的人,普遍的文化水平不高,需要有明白人來領導才行。於是一場標題為“政府領導、依靠群眾組織”的識字掃盲運動從政府機關開始,向全國各地迅速展開。</P>

“聽說你上過學?”</P>

“沒有上過幾年,不是……其實沒上過學。”</P>

“可是每次《毛主席語錄》就你們家先背完,我們家每天拉破嗓子都背不下來,說是有十幾個字背不下來,其實是鬥大字不識一筐。”</P>

“現在國家政策好了,主席都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有文化。人人都識字,人人有書讀!”</P>

“那我們以後就得叫你許先生了!”</P>

“可彆,哪敢叫什麼先生!我就是以前讀過點書而已,勉強認識幾個字而已!”</P>

“……”</P>

村裡的人都很開心,能夠認識這樣一位才女。世家緊緊地攥著那本《毛主席語錄》,目光堅定而又複雜。他仿佛在那些紅色的字句中,看到了未來的希望,也看到了自己過去是多麼的無知與狂妄。</P>

茅草屋的夜晚格外寂靜,隻有偶爾傳來的蟲鳴聲。世家和母親坐在昏暗的油燈下,繼續著他們的對話。</P>

“媽,那以後咱們該咋辦?”世家的聲音帶著一絲迷茫。</P>

母親輕輕地撫摸著他的頭,“孩子,咱們本本分分地過日子,跟著黨的政策走,總會好起來的。”</P>

日子一天天過去,世家和母親努力適應著新的生活。他們在田間勞作,與村民們交流,漸漸融入了這個曾經陌生的村莊。</P>

世家在艱苦的生活中不斷成長,他開始明白,過去的榮華富貴不過是過眼雲煙,真正的幸福是靠自己的雙手創造出來的。他努力學習,積極參與村裡的各項活動,用實際行動證明著自己的改變。</P>

而母親則在一旁默默地支持著他,看著他從一個懵懂的少年逐漸成為一個有擔當的男子漢。</P>

終於,在黨的關懷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小劉村迎來了豐收的季節,人們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世家和母親也在這片土地上,找到了屬於他們的安寧與滿足。</P>

“媽,我不要姓劉了!”</P>

“什麼?”</P>

“啪~”</P>

說著,許樂梅給了兒子一個耳光。</P>

“你姓劉,乾嘛要改?現在我們什麼都沒了,老許家曾經是對不起人民,但是對的起我們自家人,你……”</P>

許媽媽沒有說下去,他跑開了。到了角落裡,獨自哭泣去了。</P>

劉世家站在院子裡,他攥緊拳頭。眼睛裡都是淚水,他才不在乎,沒有嚎啕大哭,尷尬裡帶著埋怨卻沒敢再說彆的什麼。</P>

隨著時間流逝,孩子總要長大的。</P>

轉眼到了1980年以後,全國性的高考恢複了。大學生和入伍的通知書,他都沒有得到。這一年他的分數不夠,家裡的成分太高,沒有辦法政審。</P>

“媽!我還是放棄上學吧!”</P>

“不上就不上,那你要乾嘛?”</P>

“不行我就到外地打工,現在都改革開放好幾年了,賺點錢回來,還可以做點小買賣。”</P>

這下又出現難題了,去哪裡?</P>

由於母親的關係,人緣特彆好。媒婆天天來他們家“訪問”,時不時還帶點土特產,希望兩家可以喜結連理。</P>

表麵上這婚結的很好,其實不去想其他的原因,應該還算是蠻好的。</P>

在時代的洪流中,婚姻的形態與意義也在不斷地演變與重塑。表麵上這婚結的很好,在那個充滿變革與希望的時代背景下,婚禮的舉行或許沒有如今這般奢華與繁複,但卻蘊含著一種樸實而真摯的美好。</P>

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了神州大地,人們的生活開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對新人,在這樣一個充滿機遇與挑戰的時代裡,攜手走進了婚姻的殿堂。</P>

婚禮當天,沒有豪華的車隊,沒有璀璨奪目的鑽石珠寶,有的隻是親朋好友們真摯的祝福和那簡單卻溫馨的儀式。新娘穿著自己精心縫製的紅色嫁衣,那鮮豔的色彩象征著喜慶與吉祥。新郎則身著一套整潔的中山裝,顯得精神抖擻。</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