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妙玉始悟空(2 / 2)







恰好這時,黛玉也從櫳翠庵出來了。</P>

妙玉留她,是和她說了,那劉姥姥和板兒,就是文殊師利和善財童子,驚得黛玉張大的嘴巴,好長時間都合不攏了。</P>

沒想到自己一直想見的人物,也不過就是妙玉,觀世音菩薩和文殊師利。沒想到那觀世音菩薩的真身還沒見上,反而文殊師利就先見上了。隻是這一路怎麼也沒有想到,文殊師利劉姥姥,一點都沒有自矜自大的樣子,全都是鄉下大娘劉姥姥的樣子!</P>

黛玉也很好奇,就問師父黛玉,文殊師利是如何做到的?</P>

隻聽那妙玉緩緩說道:</P>

“這世人隻在一個小我裡轉不出來,哪裡會明白其中的大妙處!其實,那《金剛經》第一義就說了,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乞食為何?是清靜正命,一者為自省事修道,二者為他福利世人。予眾生種福機會。行乞時不擇貧富,不揀淨穢,佛心平等,俱生菩提。可除分彆心,消差彆煩惱。欲知那嗔慢心,於上人中,最是要不得!”</P>

那黛玉聽了,頓時生了慚愧心,自己過往的那些分彆心,是最盛的。那貪嗔癡慢疑上,貪則好說,癡也未必,就是這“嗔慢心”上,自己也知道,於己尤難根除。如今聽妙玉師父說了,又見了那文殊師利劉姥姥的這一份真實不虛的無分彆心,真是覺得自己無地自容,白活了這十多年了 。</P>

正想著,就又聽妙玉師父繼續說了:</P>

“那世人的貪嗔癡慢疑五毒,原也是沒有的,隻是於世間著染深了,偏偏越是那出身優越、自覺聰慧的,著染越深,越難消除。你慧根不淺,自然明白我說得意思。”</P>

黛玉哪裡會不明白,隻是臨到事上,就難以徹底放下,於是,就問了師父妙玉道:</P>

“那文殊師利,怎地就什麼都能放下?難道不怕破了那佛門戒條麼?”</P>

妙玉聽黛玉如此說,就笑了道:</P>

我原來也曾作此想。後來經觀世音師父開導了才明白,那些戒條都是用來約束那些不乾淨的身心的。若是身心乾淨了,要那戒條作何處用去?佛法本無法,若是以為守了幾條戒律,就成了佛了,那不過還是著了相罷了。欲知連那佛法都是可以不要的。就更不用說什麼戒條了。心裡真有了佛,自以佛心去對那萬事萬物,自然不會傷害和違背了自己的本性去行為,那自然就是真佛了。”</P>

那黛玉到此才算真的如醍醐灌頂般,開始有些明悟了。那一顆嗔慢心,也慢慢轉回到了自性上來。</P>

妙玉見黛玉眼睛閃著光,就知道是入心了。於是,就頌了那《普門品偈頌詞》的回向偈詞,來開示黛玉:</P>

念彼觀音力,慈眼視眾生。</P>

福聚海無量,是故應頂禮。</P>

師徒正說話間,隻聽那山門下一陣喧鬨,原來是那文殊師利劉姥姥先前下了山,到了那大觀園正門處。隻見那高大巍峨的省親彆墅的牌坊下,文殊師利劉姥姥就和同行的眾人又鬨了起來!</P>

你道是為何?</P>

原來那文殊師利劉姥姥要檢驗下眾人的是非心,故意在那牌坊下叫道:</P>

噯呀,這裡還有個大廟呢!”</P>

說著,便趴下去磕頭。</P>

隻見眾人都笑彎了腰。</P>

隻聽那文殊師利劉姥姥就說道:</P>

“笑什麼?這牌樓上字我都認得。”</P>

眾人問道:“你認得這是什麼廟?”</P>

劉姥姥便抬頭指那字道:</P>

“這不是玉皇寶殿四字?”</P>

眾人笑得拍手打腳,還要拿她取笑。卻不知自己,這一世都深陷層層皇權其中,到死也未必能活明白、一群難開悟的呆子罷了。</P>

那文殊師利也不多說,就奔了那牌坊下麵要去拉撒方便,唬得眾人趕緊拉了去。</P>

妙玉送了黛玉,從那櫳翠庵山門裡出來,看到這一幕,就於那佛法的“空相”上,又明白了幾分。</P>

欲知後事如何,</P>

且聽妙玉師父下章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