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燈謎漫懷古(1 / 2)







話說眾人在園子裡的蘆雪庵聯詩賦梅,好不快活。</P>

那賈母卻來,掃了大家興致。</P>

說有作詩的勁頭,倒不如些燈謎預備著正月裡用起來。</P>

可見賈母對詩,</P>

到底是個不通的。</P>

詩就是這樣,</P>

你對一個不通的人,去談詩,</P>

就如你對一個不吃辣的人</P>

約吃火鍋,</P>

雖然也可以叫個鴛鴦鍋,</P>

到底吃得不儘興!</P>

眾人隨了老太太去了。</P>

這時候又聽說眾人</P>

聞得寶琴將素習所經過各省內的古跡為題,作了十首懷古絕句,內隱十物,皆說這自然新巧。</P>

眾人看了,都稱奇道妙。寶釵先說道:</P>

“前八首都是史鑒上有據的,後二首卻無考,我們也不大懂得,不如另作兩首為是。”</P>

黛玉忙攔道:“這寶姐姐也忒‘膠柱鼓瑟',矯揉造作了。這兩首雖於史鑒上無考,咱們雖不曾看這些外傳,不知底裡,難道咱們連兩本戲也沒有見過不成?那三歲孩子也知道,何況咱們?”</P>

探春便道:“這話正是了。”</P>

李紈又道:“況且他原是到過這個地方的。這兩件事雖無考,古往今來,以訛傳訛,好事者竟故意的弄出這古跡來以愚人。比如那年上京的時節,單是關夫子的墳,倒見了三四處。關夫子一生事業,皆是有據的,如何又有許多的墳?自然是後來人敬愛他生前為人,隻怕從這敬愛上穿鑿出來,也是有的。及至看《廣輿記》上,不止關夫子的墳多,自古來有些名望的人,墳就不少,無考的古跡更多。如今這兩首雖無考,凡說書唱戲,甚至於求的簽上皆有注批,老小男女,俗語口頭,人人皆知皆說的。況且又並不是看了‘西廂牡丹'的詞曲,怕看了邪書。這竟無妨,隻管留著。”</P>

寶釵聽說,方罷了。</P>

大家猜了一回,皆不是。</P>

這赤壁懷古其一,謎底是硯台。</P>

赤壁沉埋水不流,</P>

徒留名姓載空舟。</P>

喧闐一炬悲風冷,</P>

無限英魂在內遊。</P>

赤壁是岩石,硯台也是石頭做的。</P>

硯台裡的水也是不能行船的。</P>

喧闐:聲音大、雜亂。毛筆就像一把火炬。</P>

也有人說是河燈,也通。</P>

至於說是暗喻元春大夢歸,就仁者智者了。</P>

交趾懷古其二,謎底是嗩呐。</P>

銅鑄金鏞振紀綱,</P>

聲傳海外播戎羌。</P>

馬援自是功勞大,</P>

鐵笛無煩說子房。</P>

金鏞:大鐘。大鐘的形狀像個喇叭。</P>

紀綱:是統領仆隸之人,後亦泛指仆人。</P>

銅鑄金鏞振紀綱,就是吹嗩呐鼓舞士氣。</P>

馬援曾率軍擊破先零羌,鼓舞士氣的嗩呐聲傳播到很遠的地方。</P>

馬援可泛指將軍、豪傑等英雄人物,為英雄慶功時要吹嗩呐。</P>

又說是馬車,暗喻探春遠嫁。</P>

鐘山懷古其三,謎底是灶王爺畫像。</P>

名利何曾伴汝身,</P>

無端被詔出凡塵。</P>

牽連大抵難休絕,</P>

莫怨他人嘲笑頻。</P>

灶王爺是舊時代各家各戶請的神。</P>

為了讓灶王爺上天講好話,人們要用麥芽糖抹在灶王爺的嘴上。</P>

有人說這是鹽巴,暗喻妙玉。</P>

妙玉聽了,微微一笑,塵俗總是自以為能,卻不知命如塵埃罷了。</P>

淮陰懷古其四,謎底是鼎鍋。</P>

壯士須防惡犬欺,</P>

三齊定位蓋棺時。</P>

寄言世俗休輕鄙,</P>

一飯之恩死也知。</P>

架好飯鍋下了米,</P>

蓋上鍋蓋就可以煮飯了。</P>

似乎告訴世上的人們,</P>

千萬不要輕視這小小的飯鍋。</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