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貪婪而無恥(1 / 2)






除此之外,在大明後期,人性解放、金融業出現,社會風氣開始扭曲。

在明代後期,城市居民的服飾爭奇鬥豔,謂之服妖……

就是非主流人群越來越多,奢侈是晚明城市風尚的基本特征,即便是家裡無擔石存糧的庶民百姓,也要打扮,裝飾門麵!

沒錢怎麼辦?

財閥們抓住了這個契機,什麼貸款、典當行如雨後春筍一樣拔地而起。

就相當於現在的理財產品之類的東西。

也就是說,窮人也可以通過分期過上富人的生活!

而中產階級呢,有點閒錢,也可以放到錢莊裡麵生利息。

當初一群搞金融的富商對窮人宣傳:人生短短幾十年,大家該提前享受了!

然後他們又對中產階級宣傳:勤勞不能致富。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

在財閥的推動下,大明後期的城市出現了怪異的經濟繁榮,社會從上到下都開始變得浮躁了起來。

甚至迷失自我!

官員們都忘記了朱元璋的立國之本。

官商、商人、文化人三股合流,摧毀了明朝當初良善的信仰、扭曲了法製,踐踏了道德,社會又進入了叢林時代。

無非就是搶錢、搶地、搶女人!

商人們不僅僅流連在煙花場所,而且二房三房的往家娶,強搶民女的事件層出不窮。

據說在江南,一位鹽商強搶了農家十五歲的女孩,但卻被東林書院宣傳為:此公好德,守住了商人的道德底線!

在永樂年代,平常人家享受到了國家發展的紅利,連賣燒餅的在城裡都有房。

但到明末,隨著高利貸、理財業的崩潰,倒掉了一批中產,權利的豪奪,導致像武大郎這種小康家庭妻離子散。

最後底層的人思想觀念也開始被改變,寧願在西門官人家哭,也不要在大郎家笑。

但給明朝致命一擊的。

卻是輿論最後被資本控製!

社會一旦走向末期就會兩級分化,明朝的南方商人勢力很大,朝廷已經不能掌控。

地方官員已經和商人沆瀣一氣,商人一到某個城市,縣衙官員集體出動,陪吃陪喝。

甚至商人還要給自己寫戲來讚美自己,像沈萬三就找了一群戲子和自己登台演了一場戲,叫《道可道》,來表揚自己……

明朝有三大商賈,晉商、江南財閥,沿海商人集團,還有像鄭芝龍那樣,亦商亦匪。

這三大商人各有特點,晉商無德!

崇禎窮成狗,西北農民餓的義軍四起,他們卻家中窖銀上億兩。

而江南財閥不但無德,而且還無恥,鼓吹土地市場化!

招募了很多農民當佃農,大量耕農將自己的土地出售給了商人,成為了商人的佃戶。

他們說:“這叫土地增值創富,你們可以拿工資種地了!”

但實際上,最後還是讓這些農民給自己創造財富,實行的是996工作製。

至於以為拿高工資種地的農民,普遍到了三十五歲之後,就會被踢出地主家裡。

理由也很直白,你老了,地種的不好了……

反而是海盜商人鄭芝龍有點骨氣,為華夏保住了台灣!

官員儒商為邪,海盜劫匪為正,明末開始荒誕起來。

崇禎八年八月,盧象升任直隸、河南、山東、四川、湖廣等處軍務總理,麵對兵餉嚴重不足的問題,盧象升提出了“因糧輸餉”的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