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用拳頭講講道理(1 / 2)






話說回來,大明曆史上真正以聖旨的名義將武舉完完整整的概括下來。

還是如今的朱由檢。

並且這次朱由檢在聖旨中,根本沒有提及所謂筆試的事情。

改革之後的武舉,就是正兒八經的武舉!

先後三場考試,全都是陣戰、統兵和拳腳的比拚,真正獲勝的人,就是毫無疑問的最強。

實際上,朱由檢將陣戰廝殺和兵法韜略分得很清楚。

武舉之後,到了學院裡,才是他們學習兵法韜略的地方!

當然,去軍事學院進修之後,還得去大明政治學院再培訓幾天,順便和跟你在一起搭班子的政wei熟悉熟悉。

這才能外放……

在之前,朱由檢先是以朝軍中發罪己詔的方式,讓每一個小兵都聽到皇帝內心真實的話,表達自己重武之心。

又親征闖賊,籌建忠烈祠,補發軍餉!

再加上如今改革武舉。

朱由檢用實際行動,讓天下人明白如今朝廷已經在逐漸向重武抑文的方向在走。

所以在聖旨發下之後,迅速被皇家報社和廠衛傳播至各地。

並且內閣還議定了一番,出台了一整套有關武舉的考試製度!

“武科童試,在縣、州、府進行,考中者為武秀才;武科鄉試,在省城進行,考中者為武舉人。”

“武科會試,在京城進行。”

“考中者為武進士!”

“會試後已取得武進士資格者,再通過殿試分出等次,定製三等,稱為‘武三甲!”

“前三名世稱為“鼎甲”,獲賜武進士及第資格,二甲十二名,獲賜武進士出身資格,二甲以下的都屬三甲,獲賜同武進士出身。”

自有明以來,朝廷如此詳儘的規定武舉製度還是頭一次。

許多人得知後都是雀躍歡呼不已,他們中不乏那些大字不識一個,卻渾身力氣的糙漢。

對於這種人而言,考文舉顯然不可能,參軍從最底層乾起又因為種種原因不想去。

唯一的出路,便是武舉!

按這上麵所寫,殿試的規格應當很高,而且是由當今皇帝親自主考。

不但如此,而且武科殿試成績揭曉後,還要在養心殿唱名,紫禁城西門外掛榜。

並賜給武狀元盔甲!

然後由城防軍兵士組織護送武狀元歸第!

而殿試結束後第二天。

將在兵部舉行盛大的會試宴,由兵部尚書倪元璐,親自將朱由檢賞給武狀元盔甲、腰刀等交予其手。

並且還會賞給眾進士銀兩和稱號殊榮等!

這一番番操作。

簡直是給足了武人榮耀!

就從此次朝廷改革武舉上看來,雖然都是武科,但等級差彆依舊甚大。

武進士一、二、三甲的等級和榮譽大不相同,自然萬中挑一的武狀元將會出儘了風頭。

登第後的三天內,更可以披紅掛彩,上街誇官,真所謂春風得意、風光十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