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 大戰前夕(1 / 2)






大明之所以在立國之初國力最為強盛時沒有控製西域。

除了這塊廣袤的地域太過貧瘠、人口太過稀少、交通太過不便之外。

還有一個最為重要的因素!

自南宋起,華夏文明的重心逐漸南移。

加上海上絲綢之路的興起,陸上絲綢之路被異族輪番破壞後。

整個西域地區已經無利可圖。

所以,太祖和成祖並沒有把西域作為重點經營地區,明初設置的安西七衛也隻是派遣了少量駐軍,明中期之後便逐漸消亡。

強漢當初設置西域都護府也是因為自張騫出使西域各國,打通了與西域三十幾個大小國家的貿易通道,出於保護和管理這條貿易通道的原因。

西域都護府轄下各國都臣服與大漢名下,但各國享有充分的自治權。

隻是各國國主必須要經過大漢朝廷的認可才能上位,否則將會遭到無情的打擊。

也就是說,大漢對西域采用的是羈縻政策,並沒有真正意義上徹底統治這塊區域,後來的大唐也是如此。

而朱由檢要做的則是前無古人之事,他要將這片異常廣闊的區域真正納入華夏的領土範圍之內。

並且要花費數十年的時間,耗費大量的人財物力,將這裡打造成堅固度堡壘,防範將來極有可能來自西方陸路的敵人。

依照這個時代的條件,想要將氣候惡劣的西北地區經營好,至少要付出數代人的努力。

這可是真正意義上的百年大計!

製訂相關策略時,需要根據當地反饋回來的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的部署,儘量減少因策略失當給地方官府和民眾帶來的諸多不便和損失。

提到自然環境,朱由檢不由得想起前些時日送入宮裡的一些地方官上呈的題本。

這些題本來自於河南和陝西北部一些府縣的主官。

在本子中,他們提到了同一個有趣的現象。

他們的轄區內,有些地方的環境正在不知不覺中悄然發生著變化。

其中尤以陝北延安府下轄的延長縣、清澗縣、延川縣、米脂縣等地最為明顯!

自崇禎九年開始實施的陝北一帶災民西遷平涼府、臨洮府,南遷西安府的計劃以來,截止到崇禎十年底為止。

受小冰河氣候影響最為嚴重的陝北一帶已是十室九空,除了每個縣城還有幾萬住戶之外。

幾乎所有鄉下的農戶都在地方官府的組織下遷移到上述各府乞活。

正是因為大量的人口離開這片地區,從崇禎十一年至今六年的時間裡,陝北一帶的旱情減輕了很多。

每年的降雨量也在逐漸增多,原本光禿禿的黃土高原竟然有被植被覆蓋的樣子。

而隨之衍生出來的就是,許多早已乾涸斷流的河流陸陸續續出現複流的現象,水源正是來自於山中原上。

看過這些內容相似的題本後,朱由檢馬上聯想到後世時看過的一個短片。

那個片子就是以假設地球上的人類全部消亡後,自然環境發生的變化為主題。

提示人們愛護環境,保護這顆藍色的星球的……

而這部片子中所展示的模擬情景,正好與那些題本內容完全吻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