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章 發展才是硬道理(二)(1 / 2)







因為每年水利工程牽涉的金額太過巨大,為了防止出現嚴重額貪墨現象。

當地錦衣衛派遣精乾力量入駐負責采購物資、發放工錢的工程指揮署衙。

盯緊每一筆款項的進出,盯牢每一名涉及支出銀錢的官吏,不使一分銀幣成為某些人的私財!

輪船招商局也會抽調賬務高手不定期進行查賬,如此雙措並舉之下,在銀錢支出上將很難出現大的漏洞。

為了提高官吏們的工作積極性,朝廷也出台了各種獎勵舉措。

這其中就包括參與者俸祿外能夠領到各種補貼……

這些補貼累積起來可不是個小數目,豐厚的待遇足以讓所有人都心甘情願的付出全部精力了1

在大明各地水利建設如火如荼進行的同時,遵照朱由檢的指示,各府州縣城市治理也在全麵展開。

朱由檢對後世每逢雨季時,很多城市就會出現不同程度內澇的情景印象深刻.

對於因連續強降雨,而導致百姓人身和財產受到巨大損失也是痛心不已。

現在這個世界既然自己手中握有掌控天下的權利,那就應該對此作出力所能及的改變。

雖然他對如何防止城市內澇一竅不通,但這並不妨礙他能拿出相應的對策來。

於是,在崇禎二十八年初,內閣根據他的授意行文天下!

要求各地官府上報所在地有效防範內澇的規劃和措施,朝廷會優中選優,根據各方上報的方案進行彙總,並形成最終的解決辦法。

在內閣行文發出後不到一個月,各地官府陸陸續續五花八門的方案和措施報到京師。

倪元璐等內閣成員召集工部堂官及有司專業人士,在經過悉心篩選和商討後,挑出數套方案後入宮呈送至禦前,供朱由檢禦覽定奪。

君臣在昭仁殿專門就此事進行了會商。

內閣形成的文案中,首先將發生內澇的原因一一列舉了出來,其原因大致為以下幾點。

第一,經常發生內澇的城市都是建在低窪地以及滯洪區,因為地勢太低的緣故。

每逢當地暴雨不斷,洪水向地處流動,所以城市很容易便會被淹。

而與之相反的是,地勢比較高的地區不容易形成積水!

例如蘇州、無錫等老城雖然是水鄉城市,但是因為老城都選擇地勢比較高的地區,所以不怎麼容易形成積水。

其次,排水係統不完善,排水石槽、乾溝、排水洞修建的太少。

或者因缺少專業定期維護的原因而導致其發生堵塞淤積,導致積水無法迅速排出。

再次,城池中植被稀疏、水塘較少或根本沒有!

無法儲存大量雨水,從而因彙水的現象形成大麵積積水。

內閣在彙總各地官府上報本地相關措施時,對廣州府和贛州府上稟的情況產生了濃厚地興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