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跑官不成就開噴(1 / 2)









:[]

李素看完了趙雲這兒最緊要的情報之後,忍不住繼續往下讀,把那些略有線索價值的東西,也事無巨細看了一遍,不覺天色已晚。

還是鄧芝幫他秉燭,李素才被燭光所驚醒,收回了思緒。

“我竟看了一整天麼,不必再添蠟了,我看到點完這根蠟燭就好,讓人傳晚膳吧。吃完之後,點油燈就行。”李素合上手頭的卷宗吩咐。

飯食很快就傳來了,依然有鱘魚和豚魚,隻不過魚是中午殺的,晚上這頓就做成了炙烤,免得不新鮮。

吃飯的同時,鄧芝點了兩盞油燈,加足了燈油,確保蠟燭燒完後,油燈還能點一晚上。

趙雲是很簡樸的,因為夜裡讀書的需求很少,平時用的都是油燈。這兩天是為了招待李素,作為高級文官需要保護目力,才備足了蠟燭。

華夏人用蠟燭,最早是戰國末期,隻有楚國貴族用,連秦始皇用的都是油燈為主。到了西漢初期,隨著陸賈說趙佗,蠟燭才作為南越王給劉邦的貢品。(《西京雜記》記載是:趙佗向劉邦臣服的那一次,進貢蜜蠟五石,成品蜜燭二百根。劉邦自己留下一部分,給開國列侯每人賞兩根)

經過兩漢三百多年裡漸漸普及,至今還是比較貴的,也就荊南和交州出產,長沙郡算是產地之一(蠟燭的產地往往也是蜂蜜的產地)。

所以後來西晉初年,王愷石崇鬥富時,才有王愷家用飴糖水洗鍋、石崇就要用蠟燭當柴燒來壓過對方。直到那時,蠟燭都是貧窮官員舍不得點的奢侈品。石崇當過荊州刺史,他很容易就想到就荊州特產的奢侈品炫富。

不過在李素看來,趙雲的儉樸自律並沒有太大意義——蠟燭珍稀,應該鼓勵荊南山民多養蜂多收蜂蜜和蜜蠟才對。

應該把腦子動在“發展生產力、解放生產關係”上。比如未來幾年,在目前的租庸調法基礎上,把邊郡給朝廷中央均輸的物資再細分調控、設置一批合理的兌換指導價,把蜂蜜蜂蠟都納入“一般納稅物”的範圍,就可以官民兩便。

有空可以好好琢磨一下這事兒。

……

當天用完晚膳,李素又稍微看了會兒卷宗就歇息了。

此後幾天,他才撿起第一天就本該做的事情,瀏覽宜都、武陵、長沙各縣今年的治績,順帶看看新歸附人才的履曆,尋找將來可以外放到零陵、桂陽去的人,掌握當地局勢。

李素已經是儘量對事不對人,力爭公允,但誰讓他是穿越者呢,遇到史書上見過的人,還是會免不了先入為主。

三四天的卷宗梳理,李素著實發現了幾個本該大名鼎鼎的家夥,現在都乖乖等著他拔擢呢。

首先是他在趙雲募集的長沙新軍中,發現了一個投軍不足半年、因為表現不錯暫居屯長的小軍官,正是魏延。

一看到魏延,李素就忍不住聯想到黃忠,可惜經過了解後,才發現黃忠已經在劉表的侄兒劉磐帳下了,是劉磐的部將。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畢竟黃忠已經四十出頭了,年紀資曆擺在那兒。劉表當荊州牧之前,黃忠就算仕途再坎坷,好歹已經是荊州本地的一名曲軍侯。劉表來了之後,讓侄兒劉磐駐紮江陵招兵買馬,肯定會立刻給本地軍官加賞,黃忠隻要不是賣主求榮之人,就沒那麼好挖。

而魏延不一樣,史書上沒有記載魏延的出生年月,但比黃忠年輕好幾十歲肯定是有的,李素看魏延履曆的時候,發現他還不過是個十七八歲的少年人,是今年剛剛當兵的。趙雲能看在他武藝不錯、而且擅長整頓紀律的份上,給他當個屯長已經算是非常任人唯賢了。

除了魏延之外,武將方麵李素發現的唯一認識的人,就是霍篤霍峻兄弟倆了——他倆是宜都、南郡周邊的地方豪族。霍篤是去年冬天,帶了本家幾百名鄉勇投靠趙雲。

初平年間這樣的例子很多,比如曹操那邊的許褚、李典投靠曹操,也都是如此。

因為是“帶資進組”,自然可以高配官職。所以霍篤入職就是彆部司馬,帶領本部私兵自成一部,霍峻才十六歲,是跟兄長一起來的,目前也在霍篤下麵當個曲軍侯——這官職已經比魏延還高了。

除了這魏、霍,其他趙雲募兵所得的都是些無名之人。

“魏延倒是可以一用,可惜還太年輕,又沒有軍功,怕是幾年內都到不了都尉。霍峻也一樣需要曆練。要找可以擔任太守的人選,就隻能從年高德劭的荊南名士裡選了。

否則,難道要把董和、向朗、李嚴那些已經投靠兩三年的文官移封到零陵?可惜這些人籍貫不是宜都就是南郡、襄陽,會不會被荊南人排斥呢……

荊南最南麵兩軍,還是漢越雜處,非常排外的啊。要是劉巴沒有被大王留在中樞,原本倒是可用,劉巴是荊南第一名士,又是零陵人。”

李素心中如是總結,決定再有點耐心找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