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4章 瘋狂生長的兵法思想樹(七千字大章)(1 / 2)









:[]

僅憑剛開戰不久的第一印象,黃權就對袁紹軍的防守能力頗為失望。

好在,陪著黃權觀戰的諸葛亮,早已從眼神和表情中,看出了他心中的落差,不動聲色地解說:

“彆急,這才剛開始呢。沮授這人很有韌性,破牆隻是第一步,他根本沒打算指望靠這道土牆防住我們。這道牆,是遲滯我們的進攻、限製我們兵力展開的。

不過,牆後麵的形勢,我們這兒已經看不清了,公衡還是隨我到後方的望樓上,用望遠鏡觀察——袁軍現在也學會了杠杆式投石機,我軍不敢把望樓造在前沿三百步之內,所以隻能儘量把望樓再造高一點,用特殊的水晶鏡組觀察。”

諸葛亮說著,引著黃權往後方走了幾百步,登上了一座離土牆五百步外的望樓。木質部分的望樓高度就有十丈。而且這個木樓還不是造在平地上,而是其下還有一個五丈高的包裹石垣的夯土基台,加起來就是十五丈,哪怕離前線很遠視野依然足夠好。

黃權這級彆,還是第一次親自接觸“望遠鏡”這種始終保密很好的戰略級觀測設備,使用的時候還有些誠惶誠恐,唯恐失手砸壞了水晶,所以趕忙先把望遠鏡上的綁帶掛在脖子上,這樣萬一沒拿住也不會掉。

這玩意兒不用量產,裝備數量很少,隻有高級將領用,所以保密級極高,從沒有戰場繳獲被敵人仿製的可能。

哪怕諸葛亮四年前就發明了望遠鏡,關東諸侯至今還不知道其具體存在。隻是隱約從結果逆推、意識到劉備軍可能有超乎他們想象的戰場視野偵查裝備。

黃權適應了幾秒鐘望遠鏡的用法,很快就找到了要觀察的目標。

隻見五百步外的戰場上,隨著漢軍用壕車和投石機打出了缺口,關羽立刻投入了數千精銳步兵,其中還不乏一定比例的鐵甲陷陣士,對著缺口蜂擁衝上。

與此同時,漢軍的弓弩手也全部壓上,進一步提供更縱深的遠程火力壓製。經過一個冬天的種田發展,劉備陣營中的神臂弩總數,又增加了三四千張之多,北線的河內戰場被分到了兩千張。

如今關羽部下的神臂弩總裝備規模,已經突破了五千具,南邊的李素裝備規模也差不多,全國加起來有近萬。這種射程三百步的犀利單兵強弩,儼然成了一股冉冉升起的精銳遠程打擊力量。

黃權看了關羽的遠程部隊投入速度,心中還有些疑惑,忍不住對諸葛亮點評:

“強弩手缺乏重甲,那麼快就迫近上去支援,投入太快了。我軍神臂弩比敵軍弩兵至少有百餘步的射程優勢,不用走那麼近也能射到甬道牆頭。

太尉怎麼如此急躁?近戰步兵都還沒完全奪下甬道外牆,就讓強弩靠前、靠到能和敵軍前排普通踏張弩一樣的射程對射,這不是白白增加傷亡麼?”

黃權的觀點很樸素:既然我軍輕甲、強火力兵種,有裝備射程優勢,那就該在敵人沒法還手的位置放風箏啊。當然也不是說不要往上衝,隻不過衝的任務先交給近戰的鐵甲兵,讓肉的部隊頂在前麵。

換個後世普通看客都聽得懂的說法,那就是“打團哪有讓DPS跟著肉盾一起衝到前排跟敵人互毆的”。

與此同時,事實似乎也證明了黃權的正確,因為漢軍包括神臂弩手的遠程兵上前之後,確實遭到了一定的反擊火力,出現了貌似不必要的傷亡。雖然漢軍弓弩手士氣高昂,並沒有被這些傷亡嚇退,依然堅定地執行著關羽的命令。

但黃權的疑問,諸葛亮隻是報以一句“彆急,再往下看”。

黃權隻好繼續耐心觀察,不久之後,他終於發現了問題的奧妙所在。

“太尉在沒有徹底拿下甬道外牆的時候,就讓弩手上前,是為了壓製對麵沮授把後續縱深的預備隊派到缺口處!拖延沮授把袁軍援兵拉上來堵口的速度!”

他的目光繼續往戰線的縱深處延伸,漸漸對戰場的奧妙看得越來越清。

沮授的第一道工事,果然看似殘破、在投石機陣的集中打擊下抗不了多久。

但是,沮授設置了不止一道工事!目力所及,似乎至少有三道。而且每道土牆長塹構成的甬道,相互之間相距也就在三四百步。

從施工的作業量來說,挖掘一道兩三丈寬深的壕溝、然後把挖出來的土堆砌成一道三丈高、三丈厚的夯土長牆。跟挖三道一丈寬深的壕溝、堆三道一丈半高厚的夯土長牆,土方作業的總量是差不多的。

這個有點數學常識就知道,牆壁厚度、高度都減少一半,截麵積隻有四分之一,施工量也近似四分之一(實際上會稍微多一點)

沮授放在一線的甬道防線土牆,顯然是非常偷工減料的,這才一個多時辰就被徹底砸爛出缺口了。可問題是,他在有限資源的情況下,選擇了修三道偷工減料的土牆,來形成防禦縱深。

剛才關羽砸破外牆的那一個半時辰裡,沮授的部隊在乾什麼?他們在第一道牆背後,臨時挖土、把缺口通往左右翼兩側的路壘斷,然後用第一道牆缺口與第二道牆之間形成了一個臨時的內甕城,把關羽的部隊放進這個缺口繼續打陣地戰!

關羽的部隊成功衝了進去,但是因為缺口小,衝進去的人不多,同時能投入的兵力規模隻有那麼大。

更麻煩的是,投石機機動非常困難,壕橋車和掘土牆的木驢車這些重型裝備,雖然把外牆挖破了,但也僅僅是破得可以走人通過,不等於可以直接把土完全挖平、挖到這些攻城車等笨重器械能從缺口裡開進去。

所以,沮授的第二道縱深工事,目前就處在關羽的攻城器械怎麼都夠不著的射程範圍之外。

這種打法,正是沮授在198年這個早春,跟關羽的對抗中,磨合成熟的最新防禦戰法,當然最初的思路,其實沮授早就有了,甚至在當年跟公孫瓚的易京樓圍城戰中,沮授已經開始琢磨這種“縱深彈性防禦”。

傳統的死守式防禦,是不允許放棄城牆的任何一個點的,因為城牆隻要被突破一個點,城就破了,敵軍源源不斷湧入,守軍士氣立刻崩潰。

沮授這個新防禦的辦法,犀利就犀利在,他允許放棄部分外圍防線,外圍被攻破,隻要讓士兵們知道他們還有希望,士氣不崩,稍稍堅持下去,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破而不潰的外圍一線防禦,至少阻止了敵人重火力攻城器械的突前重新部署,也限製了敵人的兵力投入速度。這就是一道已經破了的甬道土牆依然能發揮的餘熱。

可不,此刻的正麵戰場上,關羽的步兵已經陷入了苦戰。他們雖然破了一道牆,而且都不能算是“遭到二線甕城上敵軍弓弩手的交叉火力亂射屠殺”,但戰鬥依然很艱苦。

說句題外話,如果黃權早來個十天半個月,他是有機會看到一次類似於“己方部隊被詐開城門放你進甕城、然後交叉火力四麵亂射大量殺傷”的傳統伏擊戰慘狀的。

但是,這個小虧關羽十幾天前已經吃過一次了,而且有諸葛亮在,吃虧規模並不大,稍微死傷了幾百人就止損了。

這才有了今天關羽“還沒徹底拿下第一道防線、就讓己方強弩手逼上去、越過第一道牆拋射輸出”的命令。

黃權看到的,已經是對抗手段升級了一次後的2.0版攻防。否則的話,沮授的第二線防禦輸出隻會更加肆無忌憚。

關羽已經殺進第一道牆缺口的士兵,頂著火力往兩邊延伸、把第一道牆背後還未徹底撤走的袁軍弓弩手儘量砍殺逼退,第一道牆兩側袁軍的遠程火力漸漸變得稀疏起來。

漢軍神臂弩也漸漸壓上了第一道牆外側,然後隔著牆對第二道防線的袁軍對射輸出、壓製袁軍第二道防線遠程火力對漢軍湧入的近戰兵的殺戮。

整個過程看起來描述得有條有理,其實每一步都是用血肉堆出來的。加上沮授幾條防線的縱深梯次設置得很好,一旦雙方隔了一條防線對射,這個射程剛好是雙方可以互相夠到,漢軍神臂弩的射程優勢也就不明顯了。

漢軍神臂弩手當然也可以選擇不上第一道牆的外側,而是直接站在最外線射擊,但那樣因為高度差、中間的牆體阻隔,你隻能盲射拋射,不能直接瞄準射擊,效率大打折扣。

總而言之,就是每一層工事的距離、缺口留給你的投放速度投放效率,都讓進攻一方覺得如骨鯁在喉,很不舒服,有實力卻沒法一下子使出來。

攻防的投石車之利被廢掉、雙方的弓弩之利也拉平之後,剩下的最後就隻是已經殺進缺口的近戰兵之間的互毆了。

漢軍近戰步兵的驍勇悍戰程度,倒也明顯超出袁紹軍,灌鋼打造的斬馬劍和四棱錐槍殺傷力也更大,灌鋼鍛造的鎧甲更是防禦驚人。

但沮授提前讓人加急施工堵死了戰場兩側、關羽在哪裡破口他就在即將破口的位置兩側讓人堆土堵。不求徹底堵死,隻要讓你翻牆遲緩拖住時間就行。所以漢軍步兵被擠在一小片戰場上,根本施展不開。

對麵袁軍拿著長槍甚至鐵戟的銳士,則列著方陣,等著與漢軍陷陣士的夾擊搏殺。重型鐵戟的貫刺對鐵甲兵的威脅也是非同小可的。

因為兵器重量擺在那兒,排成人牆頂盾往前施壓,第一排的大戟士刺出鐵戟的力度,可能是幾個人在背後幫他一起助推的效果。這種大力出奇跡的打法,就算有鐵甲,也容易被擠癟重擊、踐踏衝撞致死。

單位麵積戰場上,沮授能投入的肉搏兵,比關羽多了好幾倍,而且,他不會給關羽投入大量長槍兵列陣對刺的機會。就算有這種機會,關羽也隻是拉低了自己的優勢特長,跟沮授換命而已,這不是劉備軍希望看到的打法。

對於目前進攻戰打不過、就想靠人數優勢拖防守的袁紹一方來說,如果劉備軍肯跟他們換命,這是沮授最樂意的事兒了。

連番血戰之後,隨著時間近午,漢軍肉搏步軍和袁軍槍陣戟士都傷亡慘重,關羽不得不命令部隊退下來。

尤其是因為防線缺口還是不夠大,哪怕前邊一邊大後麵一邊挖更多缺口,但漢軍援兵投入速度還是慢很多。

一開始雙方體力還充足、不存在打累了的士兵撤下來替換的問題時,情況還好說一點。

一旦體力下降後,沮授那邊前排可以依次後退。因為戰場很寬闊,長槍方陣、大戟方陣之間都有甬道給前排疲憊士兵退下來。

隻要沮授讓人輪換一批後,關羽這邊得不到輪換、怕在缺口處形成“高峰期擠地鐵、上車乘客和下車乘客在車門處形成擁堵”的混亂局麵的話,關羽就完了。

戰場上可無法約束部隊“先下後上”,敵人也不會給你這個機會。一旦跟京城地鐵那種“下車乘客被上車乘客重新擠回車廂”的情況發生,被擠的士兵隻有死路一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