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5章 袁紹:孤怎麼看誰都像內奸(1 / 2)









:[]

張遼覆滅後兩天,九月初四。

袁紹在得到最新的軍情後,終於不得不痛苦地承認:己方大勢已去、各路都崩潰了。

如果打開上帝視角,就不難發現,三個月前轉入全麵進攻時、袁紹陣營號稱動用的各路總計三十萬大軍,現在已經隻剩河內駐軍十一萬人,和呂布那邊偏居一隅被隔絕遠離主戰場的三萬,總計十四萬。

堪堪超過一半的部隊已經沒了。河內袁軍看似還保存完好,實則獨木難支,不得不考慮退兵。

而且,大家都知道袁紹的脾氣,所以這天來袁紹這兒通報噩耗軍情的,還是相對忠心耿耿的辛評。

許攸不想在這種時候露臉,而沮授不合適——沮授怕自己在這種場合出現後,袁紹一怒之下後續的退兵計劃都完全不再聽他了。

畢竟他曾經試圖挽救過袁紹的大軍,而且是以借助辛毗之口獻策、勸袁紹分進合擊。但最後事實證明他的計策並不穩妥,更重要的是他決策時依賴的情報本身大錯特錯,鑄成了無可挽回的大錯。

張遼文醜被圍殲這事兒,從頭到尾沮授也覺得挺委屈的,他覺得他的決策是基於當時情報的最好抉擇了,不這麼做,袁紹也贏不了,隻是換一個彆的方式慢性死亡。

但情報錯誤,被李素和諸葛亮師徒合謀騙了,乾擾了後方參謀,這真不是參謀人員能逆天改命的。

不過,袁紹的脾氣才不會管責任在誰。因為聽了謀士的計策,最後打敗了,謀士就是該負責。

隻有辛評因為從來不擔任軍機方麵的參謀,所以他哪怕因為彙報了壞消息而失去信任,也無傷大雅。

辛評自己也知道這一點,才擔當了這個職責,把一切壞消息向袁紹和盤托出:

“主公!大事不妙,關羽張飛馬超合力,在過去的五六日內接連全滅魏續、張遼兩軍,短短數日內,又分割殲滅我軍八萬餘人。

如今,關羽的兵力可能已經重新沿著沁水往石門陘方向集結、略作休整就能轉入新的攻勢。而張飛、馬超雖然距離河內正麵戰場較遠,但我們也完全不知道他們何時能趕到——或許數日之後,隨時都會出現。

魏越覆滅的消息是呂布派人繞路送來的,所以路上多走了幾天,昨晚才剛到,當時覺得隻有兩萬多人額外損失,就沒打擾主公安寢。

張遼將軍覆滅的消息,則是兩天前零星的潰兵偶然鑽山翻越空倉嶺突圍逃脫,曆儘艱辛回來報的信。為今之計,唯有請主公速作定奪!”

噩耗一個接一個,讓袁紹有些喘不過氣來。

很顯然,劉備陣營在連續全滅魏續、張遼兩部後,已經騰出手來可以轉入全麵反攻了。

關羽和徐晃合兵後,正麵起碼有六萬到八萬人,就已經能與袁紹的正麵主力打得勢均力敵了。之所以數據不是很精確,是因為袁紹一方也不可能掌握關羽的確切傷亡戰損。

關羽原本留在安邑、聞喜的那一點人如果也前壓,那關羽這邊走沁水進攻的總兵力肯定超過八萬,甚至能有九萬。

張飛馬超再包抄過來,又是四五萬人,劉備陣營的總作戰兵力就會到十三至十四萬之間,袁紹哪裡還有活路?

袁紹呆滯半晌,心中不甘,第一反應還是要先發泄一下,他怒斥辛評:“都是汝弟辛毗,獻什麼讓張遼文醜繞光狼穀故道夾擊關羽的下策,致有此敗!

辛毗愚夫,還口口聲聲說什麼‘兵過十萬,不易展開,徒費人力’,就算在河內徒費人力,也好過如今被圍四十多天,救援不出、最終覆沒!”

辛評一時語塞,他不願意出賣沮授,至今都不肯說出辛毗的計策是沮授讓獻的。

而且辛評心裡也有一點樸素的想法:當初這計策看似有希望,沮授是把功勞讓給辛毗來立,這說明沮授仗義。他不能以德報怨、人家讓功的時候你收下、人家的計策失算了你就推過,那做人還有什麼信用可言?

人無信不立。

辛評被罵了一頓,沒有解釋,訕訕而退。

袁紹發泄過之後,心情稍稍好受了點,這才又召集許攸,實在不行最後召集沮授,問為今之計、如之奈何。

對許攸,他當然也免不了痛責、都是你個匹夫當初勸本將軍轉入主動進攻。

許攸也無話可說,畢竟對假情報的誤判這個鍋,他是必須要背的。沮授當初一開始就指出有可能是誘敵,他許攸言之鑿鑿說敵人就是北線兵力空虛。

哪怕沮授後來借辛毗獻計如何具體進攻,那也是已經不得不承認情報準確性的前提下、做出的後續推演。

許攸被痛罵之後,還誌大才疏地有所不服,內心還想推卸責任,但嘴上不敢說,隻是不得不公允地求袁紹趕緊全軍撤退吧。

“主公,屬下無能,回去之後該如何責罰都不敢逃避。不過為今之計,為了大軍,還是趕快撤退吧。既然張遼已滅,張飛馬超定然可以逆行光狼穀,抵達上黨後順丹水而下、再攻野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