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暈車(1 / 2)







第111章 暈車

雖然一開始唐光裕主任並不是自願接收劉星澤這個學生的, 但分開的時候卻已經對劉星澤非常滿意了。

不僅是因為劉星澤的表現讓他有些驚喜,也因為劉星澤的出現讓一致有些驕傲的朱奕霖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實習的態度也不免更加謙虛認真了。

唐光裕主任並不覺得自己在中醫學界算是個什麽人物, 也並沒有太遠大的理想, 所求的不過是保持中醫科在仁合醫院的地位, 如果能有所提高就更好了, 至少別真的成為一個存在科室。

這也正是他積極地一方麵和醫院領導搞好關係, 另外一方麵積極邀請業內和他關係好的知名中醫時不時來仁合醫院坐診的原因所在。

而在此之外,作為一個中醫,如果能夠帶出合格的中醫大夫,以自己的微末之力多少改變一些中醫在國內的現狀, 唐光裕主任也是很高興的。

但他也知道自己對此沒有太大的能力和辦法,並不強求,順其自然就是了。

學生願意學, 他自然還是能教的;但學生若是沒有這個心思,唐光裕主任也不願意牛不喝水強按頭。

另外, 當他意識到中醫界有劉星澤這樣優秀的年輕人出現的時候, 他也不免為中醫的未來感到欣喜和樂觀, 年輕一輩裏還是有許多優秀的中醫的。

下班之後, 唐光裕主任帶著劉星澤和朱奕霖一起去外麵吃了頓飯,還和劉星澤懷互相加了好友,承諾如果盧中山的治療有了效果, 會及時和劉星澤通報情況。

倒是劉星澤和朱奕霖之間,雖然也互相加了好友,但暫時並沒有發展出什麽友誼來, 彼此躺在好友列表裏, 除非是唐光裕主任讓朱奕霖幫自己給劉星澤傳話, 否則他們彼此之間基本上沒有任何交流。

主要是朱奕霖麵對劉星澤心情有點複雜,感覺自己暫時不能平常心對待,既然如此不如彼此保持距離,即便不能成為朋友,也不要相看兩厭。

而劉星澤呢,為人算是比較隨和的,但也不會主動去和別人交好,朱奕霖用什麽態度對待他,他就用什麽態度對待朱奕霖。

……

回到雲來宮沒多久,全國各地就陸續入秋了,不過雲來宮這邊的天氣依然保持著不冷不熱的涼爽宜人。

劉星澤的第二篇論文已經投稿,依然是投給了《夏國農業科技》期刊。

而劉星澤發表的第一篇論文,雖然業內普遍認為非常重要,但實際上並沒有給農業界帶來多大的改變,真正去重視研究的也就是那些搞生態農業的農學家們。

至於說想要真正投入到生產應用中,那就更加是道路漫長而曲折了。

任何一項技術從理論研究到投入生產實踐,都需要經歷漫長的時間,農業領域可能尤其如此。

在農業領域中,生態農業農業又是小眾,雖然這些年國家一直在倡導推動生態農業的發展,但想要讓生態農業成為主流,依然有很長的路要走。

而且農學領域和工業領域還不太一樣,大多數農業從業者是看不懂這樣專業的論文的,他們之中的大多數也不太可能專門搞一個研發部門研究學習使用新技術。

農民或者農場主想要學習使用這樣的新技術,很多時候需要政府的農業部門組織相關專家和技術人員專門去對農民和農場主進行相應的技術指導。

但另外一個現實是,農業部門的大多數人,也並不是農學領域的專家,他們之中的絕大多數,同樣看不懂論文,也並不能去對論文的可行性進行研究和評估,

他們往往需要依靠地方或者中央的農業大學、農學研究院所的專家們,他們也需要向專家們去學習新技術,了解新技術,而他們對新技術的敏感性也並不高。

於是這中間的一層層的環節,便讓農業新技術想要得到應用需要更加漫長的時間,學習應用的過程也會變得更加困難。

而另外一點則是,改變並不容易。

大多數人是安於現狀的,當農民和農場主們使用原有的技術就可以有不錯的收獲的時候,他們往往不會願意使用不確定後果的新技術,這點在工業領域其實也一樣,甚至可能會更加明顯。

在農業領域,這樣的情況就像是種西紅柿的農民,在正常的情況下,第二年是不會放棄西紅柿改種其他作物的。

因為他們已經熟悉了西紅柿的種植過程,了解了種植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如果遇到病蟲害,他們已經知道了該如何去處理。

而如果改種別的作物,由於不同作物的習性不同,他們就需要重新去學習新的種植技術,在這個過程中也很有可能會遇到種種無法處理的困難,導致收成不如人意。

並不是誰都和劉星澤一樣,不管種什麽都輕輕鬆鬆,而且劉星澤種菜一開始也隻是為了自己吃,對收成也沒有什麽要求,自然是想種什麽就種什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