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教育方式非常重要(1 / 2)

回到戰國當趙括 石堅 1261 字 4小時前






“學宮不應該在城中。https://www.xs321.com”

這是趙括在考察路上對荀況說的話。

在趙括看來,學宮最重要的職責是什麼?

第一個當然就是百家爭鳴,百家爭鳴歸根結底是要乾嘛?

就是讓華夏的文化變得更加燦爛。

文化單單要燦爛還不行,作為一個穿越者的趙括十分清楚的知道傳承的重要性,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國隻有華夏是唯一一個完整傳承下來的文明,更彆提還有什麼瑪雅、印加等等同樣曆史悠久但卻已經失傳的文明。

傳承的最佳方式就是授徒,師徒相承,才能夠把學問一代代的做下去。

“做學問的地方,當然要遠離市井喧囂。”

對此,荀況也是深以為然。

趙括頓了一下,道:“對了,之前還忘了一件事情,這一次必須補上。

任何一個入住諸子百家的學派學者,隻要是領我們大趙俸祿和爵位的,都必須要收正式門徒十人以上!”

這個條件看上去似乎不難,然而卻讓荀況的臉色露出難色:“武信君,此事……恐怕有些不好辦啊。”

趙括搖了搖頭,十分堅定的說道:“大祭酒,這件事情是必須要辦的!”

剛剛也說了,學問最重要的就是傳承,但華夏這麼多年來依舊有很多古籍隨著時間失去了傳承,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在於這些古代學者們的收徒製度。

在後世人們最常知道的是孔夫子,孔夫子一生有學生三千多人,其中正式弟子七十二人,這會讓人們潛意識的以為古代的諸子百家都和孔夫子一樣,其實不然。

事實上在這個時代,孔夫子這樣廣泛收徒的大學者反而是異類中的異類。

世界上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

是人才。

人才的定義是什麼?

有知識的人。

所以,知識就是最重要的。

諸子百家的大能們非常清楚自身擁有知識的重要性,在他們心中這些知識就相當於是自家門派的武功秘籍,那怎麼能隨便傳給彆人呢?

肯定要傳給入室弟子,甚至傳給唯一的繼承人才行。

這樣其實就會帶來一個問題,就是知識每一代都隻傳給那麼兩三個甚至一個人,在漫長的年月之中遭遇戰亂或者生老病死等等原因,這些知識的傳承就會隨之斷絕。

華夏曆史上大部分珍貴古籍的流失都是因此,就是因為這些古籍的撰寫者和擁有者們把古籍看得太重,珍而重之不肯對外傳授不肯示人,導致古籍往往都是孤本,一旦沒了那就徹底沒了。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非常簡單,那就是趙括提出的辦法——多收學生!就好像儒家,孔夫子有七十二個入室弟子和三千門徒,這個數量是什麼概念?

巔峰時期的稷下學宮之中,除掉儒家之外的所有其他諸子百家的人數加起來,也就勉強和孔夫子的這些門徒差不多。

由於孔夫子的主張是“有教無類”,所以他的弟子和門徒也是廣收弟子,儒家的第三代弟子就超過了萬人,第四代更是突破十萬人,遠遠的將其他所有諸子百家拋在身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