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抑鬱前期(1 / 2)





“她既然抑鬱了,你催眠她是什麽意思?”梁武和王子卿兩個人擋在白若塵麵前,不讓白若塵走。(.)

白若塵其實根本不想多解釋,可是或許墨小妖的病以後還需要他們兩個,白若塵才皺著眉,緩緩的解釋:“她需要一種成長型思維模式來救她。”

那麽,成長型思維模式又是怎樣呢?

成長型思維模式遇見問題不去歸因,當他們失敗了,他們反而會高興,因為他們覺得這是一個挑戰,失敗了說明自己還有進步空間,至少知道了自己為什麽會失敗。他們能從失敗當中獲得成就感。就像《論語》當中的子路,聞過則喜。聽聞別人說自己的過錯,他反而會喜悅,因為他覺得自己還有進步的空間,這不是值得高興的事麽?而普通人聽聞自己的過錯,要麽歸咎為環境,要麽自責,這是不利於成長的。

人是在成就感當中得以成長,而不是在挫敗感當中。倘若一個人一直處於強烈的挫敗感當中,他的能力會逐漸萎縮,當他對失敗的恐懼大於對成功的期望時,他便會陷入習得性無助當中去。

所以,抑鬱者的思維模式,和成長型的思維模式差別在哪?

抑鬱症的思維模式讓他們幾乎是零成就感,他們總會下意識培養自己的挫敗感,而忽視、或者壓抑自己的成就感。而成長型的思維模式,無論是失敗,還是成功,他們都能從中獲取成就感。

當一個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遇見問題時,他們會努力去解決,因為他們會想,如果成功了,這是自己努力的結果,值得高興,而當自己失敗了,自己至少知道了自己為何會失敗,那麽自己以後就能避免再次失敗,同樣值得高興。

因此,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在一次又一次的正反饋當中不斷得以成長。<strong>最新章節全文閱讀.</strong>

所以,第一步要做的,是扭轉抑鬱者的思維模式。

當她們做了積極的行為,有積極的想法時,無論結果如何,效果怎樣,都要誇獎讚揚,甚至獎勵自己,因為至少她們在做積極的事啊。怎麽獎勵呢?可以是對她們的言語誇獎,比如讚揚自己真棒。也可以是物質獎勵,比如一頓大餐,一個好覺,甚至可以是一個棒棒糖。

比如說,當她選擇出去散步時,你應該對她說:你真棒。哪怕她隻走了一分鍾,也告訴她,畢竟出去走了一分鍾,總比一直待在家裏好。

當她看書時,哪怕隻看了一頁書,就堅持不下去,也誇獎她,畢竟收獲一頁的知識,總比不看要好。甚至哪怕她沒看書,隻是一個念頭,也值得讚揚。

而當她失敗或遇到不開心時,告訴她這是人之常情,不要指責她,告訴她,是人都會犯錯,相信她能從中吸取經驗,下一次一定能做好。她至少收獲了經驗,至少得到了磨礪,這是值得高興的事。

當你開始發掘自己的成就感時,你會發現自己有很多很多成就值得肯定。

她堅持了二十幾年活著,沒有被抑鬱情緒徹底擊垮,這是一個極大的成就。值得肯定。

她還會對父母、親人內疚,這說明自己還有良心,值得肯定。

她一直在積極地解決問題,雖然問題沒有解決,但這種行為值得肯定。

縱使抑鬱症下一刻徹底把自己擊垮,至少自己曾經努力過、掙紮過,這是自己的成就,抑鬱症無法抹殺。抑鬱症隻能擊垮下一刻的自己,而曾經的努力、掙紮就是自己最大的成就

簡而言之,十個字,發掘成就感,消彌挫敗感。(.好看的小說記住:人是在成就感當中得以前行的,而不是在挫敗感當中。

當自己遇到不開心的事,要努力從中尋找積極的意義。

比如被別人罵了,告訴自己真棒,連壞事都能挺過去,而沒有情緒失控,這不是值得開心的嗎?

要無條件相信她在變好,相信她每一分每一秒都在進步。

無論好事還是壞事,無論努力還是頹廢,抑鬱心態總會讓一個人關注負麵的部分,這極大地阻礙了他們前進。

什麽時候,你能從壞事當中看到積極的一麵,你才能學會成長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