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 與人為善(三)(1 / 2)

大明望族 雁九 2006 字 5個月前






畢竟是回鬆江奔喪,不是走親訪友,除了回四房一趟,又抽半日去了城外西林禪院送了些香油錢之外,沈瑞就閉門不出。</P>

在出殯前兩日,走陸路的五房鴻大老爺夫婦、械大奶奶等人也終於到了鬆</P>

身為一族之長,又是八旬高壽而亡,族長太爺也算是喜喪。即便是宗房嫡支子孫,也不是個個都像沈玨這樣傷心難過。</P>

族長太爺的後事,準備的很是熱鬨。</P>

死後哀榮,說的就是族長太爺了。</P>

當年四房孫氏,不過是一房主婦,隻因有沈理捧場,使得鬆江府官場齊動。如今族長太爺是沈氏一族之長,坐鎮鬆江幾十年的人物,前來吊祭的客人更是絡繹不絕。</P>

宗房這一脈雖說眼下隻有沈械一人出仕,不過五品京官,尚不及誥封三代,可是也無人怠慢族長太爺的後事。鬆江官場,都有自己的“護官符”,誰不曉得宗房與沈尚書的關係最為親近,宗房嫡孫如今就是尚書府為嗣子。</P>

送殯前一日,各房嫡支庶支族人齊聚,靈堂之上就有兩、三百口。</P>

沈家家族人口興旺稠密,可見一斑。</P>

要說當年孫氏憐貧惜弱,幫扶了不少族中孤寡,那族長太爺主持族務一甲子,受過其照拂恩惠的族人更是不計其數。</P>

像五房鴻大老爺這樣,本不在鬆江,得了消息千裡回來送殯的族親晚輩也不是一個兩個。其他姻親故交小輩,遠來奔喪的也有不少。</P>

次日,就是出殯的大日子。</P>

從宗房老宅,到西城門,幾裡的路上,祭棚、祭桌就不隻百數,布置的幾步一個。</P>

從晨初抬靈出來,到送殯的隊伍,出了城門,足足用了三、四個時辰。這一路上撒的紙錢,就鋪了厚厚的一層;揚給隨行乞兒的真錢,也用去了十多貫</P>

等到族長太爺的靈柩抬到西門,已經到了申時(中午三點)。</P>

沈瑞、沈全等人還罷,一路上跟著眾族人,停停走走的,熱是熱了些,並不覺得疲倦。等出了城,隊伍排起來,還有小廝牽馬過來,可騎馬代步。</P>

沈玨那裡,卻是滿臉冒冷汗。</P>

他隨著本生親這邊執禮,跪了整整一路。</P>

每逢祭棚、祭桌,對方祭祀,孝屬都要跪著叩首還禮,從宗房大老爺、二老爺,到小輩、孫輩都是如此,沈玨既夾在其中,自然也不例外。</P>

宗房大老爺的安排,是心疼沈玨,讓他在族長太爺靈前行子孫禮,為了是怕他心裡難過,表現沒有將他當外人看待的意思。</P>

沈玨感念族長太爺的情分,自己也心甘情願,並不以為苦。可是他奔波一路,回來後又日日守靈,身體本就有些虛弱,加上年前膝蓋上舊傷,現下折騰一路下來,就要了命了。</P>

他隻覺得雙腿僵直,如灌了鉛丸似的沉重。</P>

沈瑞經曆過孫氏出殯之事,曉得“孝子”、“孝孫”的不好做,隨騎在馬上,與沈全一道隨著郭氏的馬車悠哉前行,可也分出心神盯著沈玨那邊。</P>

眼見他後背都已經濕透,走路也僵硬,不由生出幾分擔心。</P>

從城門到西山墓地,還有不遠的路程。旁人或許還能騎馬、坐轎代步,送殯的孝子賢孫門手中都有執事,卻需要步行。</P>

宗房大老爺、二老爺身邊都有健仆攙扶,小一輩的孩子們也安排了奶公、長隨等人在旁,疲乏了累了就被抱到女眷那邊去了。隻有沈玨這樣半大不小的,就要靠自己生熬。</P>

沈瑞想了想,就勒住韁繩,往郭氏的馬車旁湊了過去。</P>

雖說已經是八月,初秋時節,可鬆江本就炎熱,加上大中午的,太陽正烈</P>

郭氏本就不放心沈瑞,眼見他過來,額頭上汗津津的,忙道:“外頭太熱了,瑞哥渴不渴?要不要進馬車來吃茶?”</P>

不過是借口罷了,是怕沈瑞太曬,想要叫他上馬車裡歇歇。</P>

沈全就在沈瑞旁邊,見狀不由翻了個白眼。</P>

自己也是滿腦門子汗,娘卻隻當沒看見。自從孫氏故去,自己這小兒子的地位還真是一落千丈。</P>

沈瑞低聲道:“嬸子,侄兒沒事……隻是擔心玨哥那邊……”</P>

沈全聽了,便眺望隊伍前麵,也看出沈玨身影的僵直,忙道:“娘,玨哥瞧著走路都不穩當了,怕是方才路祭時跪的狠了……”</P>

郭氏雖關心沈瑞,可對沈玨也不是全然無感情。畢竟這幾年除了不在京城那一年半,其他時候沈玨就是沈瑞的小尾巴,也常到五房。</P>

有孝心是好事,為了孝心損傷身體,就是讓逝者難安。</P>

郭氏想了想,也不吩咐沈瑞,直接對沈全道:“三哥去請玨哥過來,就說我有事尋他……”</P>

沈全歡快地應了,策馬往沈玨那邊去了。</P>

郭氏看著沈瑞正在拭汗,便道:“瑞哥也車上來。”</P>

沈瑞應了一聲,翻身下馬,將韁繩交給長福,上了馬車。</P>

車廂都是用竹子編的,輕便透風,倒是不覺得悶熱。</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