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天崩地陷(三)(1 / 2)

大明望族 雁九 1767 字 5個月前






書房一片寂靜,叔侄兩個相對無言。</P>

先帝駕崩前,張氏兄弟氣焰就已經很囂張,到了讓人側目的地步,如今升級成了天子的舅父,更是不可撼動,難怪三老爺初見端倪,就如此抑鬱難安。不僅為沈珞之死鬱悶,還因為擔心張家對沈家心存不善。沈家自從沈滄過世後,如今最高的官職不過是四品,淪落為中等人家,壓根就無法與張家抗衡。</P>

沈瑞則是想起一件往事,當年徐氏攜沈家諸子進京的時候,沈珠曾衝撞過張延齡,隨後沈滄親自上門致歉。當時沈瑞就覺得有些不對頭,大明文官清貴,平日裡與勳貴井水不犯河水,甚至有時候在朝堂上互相彆苗頭,博個“不畏權貴”的清高名聲,沈滄身為尚書,親自往侯府為族侄致歉,則顯得有些諂媚。甚至過後,還引起禦史彈劾,不過重點並不是沈滄風骨如何,而是彈劾張延齡跋扈、鬨市縱馬之類的,才使得此事不了了之。如今仔細想來,似乎真有蹊蹺。</P>

“父親當年沒有仔細調查過此事嗎?”沈瑞皺眉。</P>

三老爺陷入深思,隨即有些恍惚,喃喃道:“是有幾分不對勁,那時候珞哥兒墜馬身亡,不僅二哥二嫂難抵喪子之痛,就是我們其他長輩也錐心之痛,隻有大哥除了難過,還帶著幾分憤怨,當時我還以為他是‘恨鐵不成鋼’,因珞哥兒不愛惜自己、縱馬枉死才惱……”說到這裡,恍然大悟:“這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難道大哥那個時候也查到蛛絲馬跡,知曉珞哥兒墜馬而死,有張家在裡頭,才那樣惱恨!”</P>

沈瑞與沈滄相處幾年,知曉嗣父是個心有城府之人,且極重視家人。沈珞不僅是沈滄親侄,當時還是三兄弟唯一的後嗣,沈滄怎麼會在侄子死後不想前因後果查詢個清清楚楚。</P>

三老爺這邊陷入糾結:“可是,要是大哥真的知曉此事,怎麼會無動於衷?還是顧忌張家勢大……”</P>

沈瑞也正疑惑此處,三老爺察覺出失言,忙道:“或許大哥另有安排,畢竟張家當時有皇帝皇後為後盾,正麵對上了未必能討回公平,仔細糾起來,還有損了珞哥兒的名聲……”</P>

來自張家的威脅,對於尚書府來說確實讓人擔心,不過眼下卻顧不上<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P>

八百裡加急軍報到了兵部,鬆江府有倭寇上岸,劫掠華亭縣百姓,死傷百餘人。</P>

大行皇帝剛出殯,朝臣還在觀望新天子,就有如此驚雷。朝上的文臣武將尚未就倭寇之亂做反應,就傳來口外蒙古騎兵扣邊的消息。同足以威脅江山社稷的蒙古人相比,倭寇之亂就算不上什麼,除了下了一條加強海禁、命沿海千戶所協同剿匪之外,就再也無人提及。</P>

對於沈家來說,華亭縣的倭寇之亂卻是天大的事。</P>

雖沈氏族中的信還沒有到京,可是五老爺夫婦已經打點好行囊,準備回鄉。五老爺身體不好,如今正值暑熱,誰敢讓他上路,兒孫少不得苦求,五老爺卻是執意要走。就連素來行事沉穩的郭氏這次也沒有反對丈夫的決定,因此鬆江不僅有沈氏墳塋,還有次子沈琦一家在,郭氏也是心急如焚,歸心似箭。</P>

五房長子沈瑛、次子沈全都在京,可是沈瑛本是東宮屬官,如今東宮登基,東宮舊人也跟著各有升遷,沈瑛為正五品通政司左參議,正是新官履新之時,又是要緊的官職,無法請假,能動的就隻有沈全。</P>

要動身之前,沈全少不得往尚書府與沈理那邊走一遭,看兩家是否南下。至於鬆江現下是否危險,大家要不要避而遠之之類,誰也沒有去想,並不是關心則亂,而是大明如今政治安定、國富民強,倭寇上岸也不過是突其不備、趁機劫掠,並不敢明目張膽與官兵對上。</P>

尚書府這邊,自得聽聞倭寇上岸的消息,徐氏亦是憂心忡忡,聽聞沈全要奉父母回鄉,看著沈瑞欲言又止。</P>

沈瑞還在回憶上輩子看過的關於明代倭寇之亂的史料,可實在是記得不太清楚。可華亭縣經曆倭寇之亂並不是第一遭,當年二房幾位伯祖父死的死、亡的亡,就是因倭寇之禍。</P>

沈全看到徐氏神色,心下一動,望了沈瑞一眼,正好與沈瑞對上。</P>

沈瑞知曉這個時候世人重視宗族根本,二房關係與族裡雖素來不親近,可是也不好就此事束手旁觀,便對徐氏道:“母親,我隨三哥一起南下吧……”</P>

三老爺還病著,璐哥兒還是奶娃娃,沈瑞是二房支柱,也隻有他能出麵。</P>

徐氏略加思量,點頭道:“也好,去看看吧……不說彆人,四房老安人在華亭,總要回去看看……”</P>

沈瑞一愣,才想起張老安人來。自己即便已經出繼,可在世人眼中,四房也是有生養之恩的,真要有事,自己不能束手不管。</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