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兄弟齊心(一)(2 / 2)

大明望族 雁九 1922 字 5個月前






徐氏道:“請進來吧。”</P>

紅雲出去傳話不提,因屋子裡氣氛壓抑,璐哥兒帶了幾分不安出來,在三太太懷裡不肯安生,三太太低聲哄著。</P>

少一時,沈瑛隨著紅雲進來,額頭都是汗,見了徐氏就拜了下去,又見過三老爺、三太太。眼見長輩們都繃著臉,璐哥兒臉上也帶了幾分小心。徐氏心疼,低聲吩咐三太太抱了璐哥兒下去。</P>

等到三太太離開,沈瑛才顫聲道:“大伯娘,彆人侄兒不敢保證,可我家二弟絕不是那樣的人。說起倭寇,我們沈氏一族哪個房頭沒有血海深仇?二房的大祖父、二祖父不說,我們五房也折過一位伯祖父,還有七房、八房的那邊,我二弟雖沒經過,也是聽著這些長大的,怎麼可能會‘內通倭寇’?更不要說鬆江是沈氏一族根基所在,就是傻子也沒有引仇人來禍害自己族人的道理!”</P>

徐氏擺手道:“我還沒糊塗,琦哥兒在京城好幾年,人品都在我眼裡。雖不知為什麼會牽扯進來,可其中定有其他隱情。你也在朝多年,當曉得這看起來是‘倭亂’,可也不單單是‘倭亂’,如今宮裡就此事有什麼動靜沒有?”</P>

沈瑛搖頭道:“如今國孝已過,皇上隻任性玩耍,旬日不朝。如今幾位閣老聯名上折子,請皇上臨朝,莫要耽於享樂。”</P>

徐氏冷笑道:“臨朝?做個擺設皇帝嗎?”</P>

三老爺與沈瑛都變色臉色,三老爺訕訕道:“皇上還小,幾位閣老受先皇所托,並不負教導之責。倒是皇上,信用閹人,已經有好幾個禦史上了折子。”</P>

徐氏道:“已經是十五歲,難道還要當幾年擺設,才提親政的事?就算三位閣老想要倚老賣老,也要看皇上樂意不樂意應承。皇上生於宮廷,長於宮廷,不信任自小身邊服侍的大伴,還能信哪個?”</P>

三老爺是中書舍人,沈瑛是通政司左參議,兩人都是文官立場,與閹宦是天然的對立關係。自打大明開國,除了太祖朝,嚴禁閹人乾政之外,其他朝都有權閹活躍的影子。每一次權閹橫行,都是文官勢力受挫折打擊的時候。</P>

三老爺與沈瑛雖品級不高,可也是文官一員,自是對宦官沒有好感。因此,對於幾位閣老對宦官的壓製,也是心裡支持。可此時聽了徐氏的話,叔侄兩人都覺得心裡怪怪的。</P>

徐氏是閣老之女,大半輩子經曆的事多,哪裡看不出朝廷如今看似平靜,卻是到了最凶險的時候。歸根結底,不過一句話,“一朝天子一朝臣”。</P>

沈瑛是東宮舊臣,要是在皇上與閣老之間選擇,自然是傾向於皇上的,更不要說,這次趙顯忠給沈家戴著“通匪”的帽子,且上告到朝廷,沒有半點顧忌的樣子,這背後就有“謝黨”、“李黨”相爭的影子。</P>

惱恨之餘,沈瑛越發懸心,除了為自己兄弟的牢獄之災,更是為了跟著小弟回鄉的父母。本就千裡跋涉,要是知曉沈琦入獄,還不知會如何擔驚受怕。</P>

“大伯娘,侄兒實在是不放心,想要明日請假回鄉。”沈瑛實是牽掛,便道。</P>

徐氏嗬斥道:“糊塗!越是這個時候,京裡越是離不得人。有沈理在,他能解決的,你無需擔心;他解決不了的,你回去也沒有用。”</P>

沈瑛哽咽道:“侄兒曉得這個道理,可是家父那邊,實是讓人擔心。”</P>

百首孝為先,沈瑛這個時候不戀官位權勢,能想要回鄉儘孝,可見孝順,可如今沈家的事,除了閣老之間的爭鬥之外,也不單單是賀家想要落井下石,要知道如今入獄的三位中沈珺可是賀家嫡親的外甥。趙顯忠身為鬆江知府,到任後首要就是結交地方有分量的士紳,如今這半點不留餘地,肯定也是鬆江的爛攤子太大,瞞不住、抗不下,才會這樣破釜沉舟都推到沈家身上。這樣凶險的時候,沈家的下場到底如何還不好說。就算京中二房有姻親故舊在,以後會提挈沈瑞,也未必會為了沈氏其他族人如何。畢竟如今罪名隻是“通倭”,不是抄家滅族的“謀逆”,牽扯不到二房這邊。外人貿然插手,且不能說能不能幫沈家脫罪,首先就要得罪李閣老。況且有沈理與沈瑾這兩位狀元在,就算沈家現在有所波折,也有東山再起的資本。</P>

“沈家到了現下,隻能自救。如今京城隻有你與你三叔兩個在,哪裡能再離了人?”徐氏道:“你既是東宮舊人,與其慌慌張張回鄉,還不若想個機會陛見。皇上並不是刻薄之人,總會念一二分舊情。”</P>

沈瑛不過是關心則亂,聽了徐氏的勸告,也知曉自己不能一走了之。三老爺雖是長輩,可是恩萌入仕,人脈關係有限,並不能坐鎮京城。雖不信神佛,可到了這個時候,沈瑛也忍不住在心中默默禱告,保佑父母平安,保佑胞弟沈琦早日脫牢獄之災,保佑其他族人在此劫難中幸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