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 順藤摸瓜(三)(1 / 2)

大明望族 雁九 2473 字 5個月前






陸家,老宅。</P>

陸家現任族長陸老爺聽了掌櫃的稟告,激動的站了起來:“真是王守仁王老爺?”</P>

掌櫃的回道:“八成是了,小人雖沒有與王老爺打罩麵,卻認出沈家那位瑞少爺。加上之前王老爺家的管事小廝並未隱瞞,雖沒有提及王老爺名諱,卻是並未曾隱瞞主家是王家。”</P>

陸家與王家有舊,這位陸老爺年歲比王守仁大不了幾歲。當年王守仁在鬆江小住時,陸家老族長還在,幾年過去老族長故去,嫡宗嫡長子陸大爺就成了新的陸老爺。</P>

這兩個月鬆江實在不太平,作為僅次於沈賀兩家的陸家,也在忐忑觀望。幾家人都是世居此地,自然是聯絡有親,而且因沈家宗房大老爺庸碌刻板,陸老爺與賀二老爺私交更好些。隻是從沈家被卷進倭亂開始,陸老爺就沒有站在賀家立場對沈家落井下石的意思。</P>

實在是沈家玉字輩子弟太過出彩,狀元兩個、二甲進士兩人,另有舉人、秀才數位,這些人未來不可預期。就算沈家“通倭”的罪名定下,有這些人在官場的師生人脈關係,也不會落下“抄家滅族”的下場。</P>

那樣一來,即便沈家一時受挫,有玉字輩這些讀書子弟在,沈家也有東山再起的資本。</P>

陸家與鬆江另外一大姓章同源,都是建立“西林禪院”的鄭德衡公的子孫。那位鄭德衡公,一人奠定陸家、章家兩家在鬆江根基,是鬆江府載入府誌的傳奇人物。他本是流民,後為贅婿入贅章,接過章家的雜貨鋪,開始經商。將一個小買賣人家,做成鬆江府數一數二的巨賈。雖後來恢複本姓,可德衡公還是將次子繼承章家,並且將家產一分為二,分給陸、章兩家。對於兒孫,他不限士農工商,隻要求各人發揮各自長處,親人之間互為援手,陸章兩家不許內鬥,違背的子孫家族除名。等到晚年,德衡公信佛,修建了“西林禪院”,在此處供養高僧,學佛參禪。</P>

受德衡公族法家規影響,陸章兩家幾代人下來,鮮少有內鬥之事。加上因為有“西林禪院”在,陸章兩家都崇佛,子弟多是樂善好施之輩,並不似賀家二老爺那般爭強好勝。</P>

就是陸老爺,雖與賀二老爺有私交,可心裡也並不讚成他某些行事手段。</P>

這也是幾次沈賀兩家明爭暗鬥,陸家都不參合的原因。賀二老爺之前敢冒著風險對沈家“落井下石”,也是知曉陸章兩家家風,知曉兩家不會參合。</P>

賀二老爺失策的是,陸老爺雖沒有暫時參合沈家、賀家的事,可也沒有一直旁觀的意思。因此,這不單單是鬆江兩家家族的爭鬥,還有知府衙門攪合在裡麵。</P>

作為鬆江的地頭蛇之一,陸家也有姻親族人在知府衙門當差。對於之前趙顯忠巧立名目、盤剝地方之事,陸家早有不滿,隻是趙顯忠靠山大,加上沈賀兩家不開口,陸家也不好說什麼。可“倭亂”過後,趙顯忠克扣撫恤銀兩,為了脫罪構陷沈家,則讓陸老爺警醒。</P>

有一就有二,今日為了脫罪趙顯忠敢拿沈家定罪;明日為了謀財,說不得就要覆滅陸家。</P>

陸老爺的堂叔也是京官,隻是在六部為郎官,品級不高。饒是如此,家書中提及的消息,也讓陸老爺有所決斷。</P>

沈家與賀家之爭後麵,是京城謝閣老與李閣老之爭。兩位閣老爭的是未來的首輔之位,沈賀兩家爭的是兩族在鬆江的龍頭地位。</P>

賀家錯就錯在,忘了內外之分。麵對趙顯忠這樣的貪官,作為鬆江士紳大姓之一,賀家應該與其他人家站在一起,或是遏製知府衙門權利,或是想辦法將趙顯忠調離,還鬆江一個太平,而不是同知府衙門站在一起,對付沈家。</P>

如今入獄的沈家幾個子弟,沈琦、沈玲兩個陸老爺不太熟,沈珺卻是極為熟絡,平素裡常一起飲酒吃茶,那是賀二老爺親堂外甥,雖偶有兩句抱怨,可人品並沒有什麼大瑕疵。</P>

陸老爺心中,已經認定是知府衙門與賀二老爺聯合起來構陷,心中已是偏向沈家。隻是身後有若乾族人,陸老爺亦不敢輕動。</P>

等待兩個月,也是為了等待欽差下來。要是李閣老一方的人,陸家為了自保,說不得隻能繼續緘默;要是謝閣老的人,陸家能幫的也願意幫沈家一把。至於是否會得罪賀家,陸老爺並不理會。之前與賀二老爺也不過是場麵上的交情,可眼見賀二老爺為了錢財權勢連堂外甥都能坑,陸老爺已經決定從此以後能遠就遠了。</P>

王守仁是陸老爺故交,知曉王守仁到鬆江自然是歡喜,更喜歡的是王守仁是京官,這個時候有京官到鬆江還能為得是什麼?隻是因為王守仁年輕加上品級不高,陸老爺也沒有想到他會是欽差正使,隻當他是隨著欽差下來副手,忙問道:“與王老爺同行的還有什麼人?”</P>

掌櫃道:“還有位年歲略長的張老爺,也是文士裝扮,稀奇的是隨行管事、小廝之外,另有一乾護衛,各個高大威猛,不似尋常人,且多是京腔官話。小人見了兩次,那些護衛氣勢十足,倒似比尋常小官小吏還氣派些。”</P>

陸老爺身為一族之長,自是見過幾分世麵。眼下一聽,正好與他先前猜測印證,王守仁應為副使,隨同正使下來查案。那些京腔護衛,多半是隨行錦衣衛甲士。</P>

鬆江知府衙門提前數日就打發人在碼頭候著,可欽差沒有擺出儀仗,而是微服進城,入住了鴻運客棧,這是不是說明了什麼?</P>

加上王守仁不避師生關係,直接傳自己的學生沈瑞相見,那是不是說明與正使關係良好,在知府衙門與沈家之間這場官司之間是偏著沈家的?</P>

陸老爺似乎窺見了什麼,心中已經有了額決斷,可還是吩咐那掌櫃道:“你拿了我的帖子回去,先去確定是否真的是王老爺,若是就遞上我的帖子,當著那位張老爺的麵說關於‘倭亂’之事我有下情秘密稟明王老爺。”說到這裡,頓了頓道:“也叫人盯著沈瑞,看沈家接下來是什麼動靜……”</P>

掌櫃的應聲下去,返回客棧不提。</P>

再說鴻運客棧這邊,知曉寧王有反意,王守仁尚且能鎮定,張永簡直是驚駭不已,後背直發涼。</P>

這寧王去年進京,沒少往東宮孝敬,東宮幾個大伴都收過寧王重禮。當時寧王求的是恢複寧王衛,當時京中眾人並沒有當成大事。畢竟其他王府少至一衛、多至三衛,都有自己的府衛,隻有寧王府在移封地的時候削了府衛,至今沒有恢複,難免在各藩之間低了一頭,想要恢複府衛也不算逾越。可要是寧王恢複府衛,是為了造反,那天下少不得要動蕩一回。</P>

如今新皇登基才數月,又年輕,地方藩王都在觀望,真要有一家挑頭,說不得其他不安分的藩王也會跟著跳出來。如今朝廷君臣不合,司禮監與內閣鬥得火熱,不能一致對外,遇到造反事,還真不是會如何收場。</P>

張永是看著新皇長大,且一身榮辱都在新皇身上,自然最怕皇位動蕩之事。</P>

沈瑞年歲雖小,可看著穩重,加上還是與沈理一起調查出來的,張永不會懷疑他作偽,不過因為謹慎慣了,皺眉道:“咱家要見見你那位族兄。”這並不是與沈瑞商量,告知沈瑞一聲,因為沈珠在城外,沈瑞便主動提及帶人前往。</P>

張永憂心忡忡,點頭應了。</P>

沈瑞帶和一隊錦衣衛離開,屋子裡隻剩下張永與王守仁。</P>

張永方咬牙切齒道:“沒想到寧王竟如此狼子野心,哼,他還想要恢複府衛,那是做夢!”</P>

王守仁道想了想道:“根據鬆江知府關於‘倭寇’劫掠奏折,上岸船隻數十,進城‘倭寇’千餘人,這隻是水路,要是寧王府這些年真的反心不止,那豢養的匪徒當不止這個數。”</P>

張永點點頭道:“雜家雖沒有去過太湖,卻知曉那自古以來都是水匪藏匿之處,聽說最多的時候藏匪數萬人。這隻是太湖一地,寧藩盤踞江西百年,要是真的豢養私兵,定不會是小數目。”</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