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7章 緱山鶴飛(七)(1 / 2)

大明望族 雁九 10352 字 5個月前






繼端午太液池龍舟競渡後,又有中元萬民放河燈,中秋千舸湖心賞月,如今的西苑已是京中最受歡迎的去處。</P>

節日大型活動不必說,尋常日子裡也是遊客絡繹不絕。</P>

除開園林之美、百獸園之奇外,太液池水麵極寬,水傀儡、水秋千、踏混木、弄潮等諸般水上嬉戲都施展得開,極是吸引人。</P>

現下彆說西苑景區裡的商鋪千金難求,就是西苑周圍大小時雍坊的商鋪租金也都跟著翻了倍。</P>

隨後,朝廷針對西苑這一現象頒布了一項所謂“景區”征稅法令,對西苑周邊地區商稅征收要高出正常兩到三倍。</P>

朝中不少官員都在西苑有了鋪麵,本身自是抵觸加稅的,便有禦史上折子大義凜然說什麼不宜橫征暴斂之類的話。</P>

但不知為何,閣老焦芳和司禮監掌印劉瑾對征稅態度堅決。</P>

百官都知劉公公最近正在立威,想來這是新途徑。</P>

而焦閣老嘛,嗯,聽說他兒子要參加明歲會試,隻怕這會兒是要在禦前好好表現的。</P>

畏於二人權勢,朝中還是漸漸沒了反對聲音,這加稅令得以順利通過。</P>

其實西苑的店鋪本身就獲利豐厚,且西苑的管理日趨完善,有專門的巡丁日常巡邏,小偷小摸的不多,專門訛詐的地痞流氓則完全絕跡,可以說經營環境非常不錯,總體算下來,商戶還是比旁處多賺得多,便並不抵觸這略高的稅收了。</P>

如此一來,國庫就有了不小一筆進賬。</P>

而自從張皇親家端午開了個捐軍費的頭兒,之後中元、中秋,周皇親、王皇親乃至新貴夏皇親、沈皇親、吳皇親家紛紛開始借由競技彩頭捐銀子出來,文武百官也隻得跟風。於是軍費也好,賑災也罷,這捐款總歸是用在“刀刃”上了。</P>

國庫更不似正德初年那樣捉襟見肘了。</P>

小皇帝便越發滿意開發西苑這個主意。秋闈後見沈瑞中了解元,他也是心中歡喜,在西苑非開放日約了沈瑞湖風樓相見,連連誇沈瑞是殖貨能手,又笑問沈瑞要什麼賞賜。</P>

沈瑞笑道:“皇上賜了‘浣溪沙’三塊寶地,瑞已領了浩蕩天恩,不敢妄求了。”</P>

壽哥哈哈大笑,又戳著沈瑞道:“這回的浣溪沙可比翰林院旁邊的破爛地方強上許多,倒更顯出你這殖貨的能耐來,依朕說,翰林院旁邊的也該改一改了。”</P>

卻是當初沈瑞想在西苑要一處茶樓鋪麵,建個浣溪沙茶樓分號,壽哥極大方,抬抬手就許了三處為皇店留的鋪麵——要知道皇店所留位置都是風景最佳、客流量最大之處,也是“商”家必爭之地。</P>

雖是天大的臉麵,可沈瑞卻並沒有直接謝恩領了,倒是將兩位叔父沈洲沈潤都請來相看。</P>

二老爺沈洲倒還罷了,三老爺沈潤因擅書畫一道,眼光獨到,果不其然這三處店麵隻有一處入了他法眼,卻還覺得若是有人忒多,隻怕太過吵鬨了。</P>

三老爺一乘青油小車來回走了幾遍西苑,最終又選了兩處地方,因略顯偏僻,尋常遊客少有經過,但真是一草一木皆宜入畫的。</P>

這兩處還各有千秋,三老爺一時也難以抉擇到底選址在哪一處好。</P>

倒是二老爺大為稱讚,便即拍板定下,連帶三老爺看中的皇店在內,共開三家浣溪沙分號。</P>

沈瑞一麵笑稱好地方不能一次性占儘了,但看三處所離甚遠,從經營角度上講還是可以的。</P>

浣溪沙本就是走的平民路線,為了照顧那些京城居大不易的翰林們,西苑開了分店也並沒有“提價”,但裝潢上提升卻不止一星半點。</P>

三家店整體裝修都是二老爺和三老爺商量著來的,沈瑞隻簡單提了兩條“前世”的經驗。</P>

新的浣溪沙分店隻在一樓設少部分散座,二樓以上皆是雅間,為的就是給茶客一個獨立空間,互不乾擾。</P>

雅間又有觀海聽濤、翰墨丹青等主題,前者為純粹的賞景,室內置有舒適的竹榻;後者則備有長案及筆墨顏料,茶客若有雅興隨時可以揮毫潑墨,且店內還收字畫,無論是否名家,隻要是佳作,都有潤筆之資奉上。</P>

茶館大掌櫃請的是積年的書畫鋪子掌櫃,對書畫有相當的鑒賞能力,能與客人攀談而不會讓人厭煩,就連茶博士和店夥計都是讀書識字的,絲毫不顯油膩市儈。</P>

配茶的點心因為便宜,是不可能多麼精致的,但都是用心做得乾淨,味道也算上佳。茶具碟碗更是雖不金貴卻古樸大氣,與整體風格相符。</P>

本身浣溪沙因在翰林院旁邊,就有一定名聲,如今這樣的環境下,收費卻一如既往的低廉,立時贏得了好口碑,成為清流最喜所在。</P>

沈瑞此刻聽了壽哥的調侃,不由笑道:“城裡地方沒法大動,總不能推了重建,且那一片也沒什麼風景,建了也沒甚用。”</P>

壽哥哈哈一笑,指著沈瑞叫奸猾,道:“聽這話音兒,倒是還想問朕要一處西苑地方?”</P>

沈瑞忙道不敢,卻又笑道:“聖明無過於皇上!我是有個旁的想頭,西苑既有個百獸園,還當有個‘萬卷閣’才好相配。”</P>

壽哥對讀書可是興趣缺缺,耷拉了嘴角道:“你這還沒進翰林院,就要行翰林事了。”</P>

沈瑞不由失笑,忙又解釋道:“皇上明鑒,我卻不是想多修經史典籍,是見了鬆江府來信說今歲試驗田有所獲,而織廠在重賞琢磨出新式織機的織工後,織工們也是越發賣力了,還有人總結出織布出活兒多的技巧來。我便想著,許多技術能推廣全國,為更多百姓謀福祉方好。”</P>

聽得是試驗田,壽哥倒是多少提起些興趣來,因道:“是極,夏家倒是也種了試驗田,卻是收成平平,不如鬆江多矣。鬆江若是有什麼好法子,寫劄子呈來瞧瞧。”</P>

沈瑞便笑道:“皇上您瞧,您也是覺得當寫下來罷,我也是想著,單靠口口相傳,實是麻煩,又容易出錯,不若寫在紙上。我家恰有兩間書坊,想將這些成果整理出來,刊印成冊。”</P>

壽哥哈了一聲,揚眉道:“你還要著《齊民要術》《農桑輯要》不成?”</P>

沈瑞倒是擺正了嚴肅表情:“不敢,瑞沒那等本事,隻是想著這樣的好經驗該當留下來,推廣開來。而且不光這務農的法子,有些積年老農口中的俗語俚語也都含著種田的法門,我想這些經驗都寫成個小冊子,就用老百姓都懂的白話,寫成打油詩順口溜,百姓背得熟,流傳得廣,受益才多。”</P>

“除開農事外,還如織機,如何造,如何改進;如馬車驢車,如何改造才省畜力;又如冶煉,如鍛造,如陶埏……”沈瑞盯著若有所思的壽哥,道:“我想出一些,推廣技藝的書,也是教化百姓。百姓富足了,安居樂業,朝廷也就富足了。”</P>

《天工開物》於崇禎年間方問世,沈瑞真心希望能推動一把,提早將一些技術推廣開來。</P>

壽哥不置可否的唔了一聲。</P>

沈瑞卻忽然轉換了話題,道:“開封金明池原是宋時為內習水戰而建……”</P>

一句話未說完,壽哥眼睛就亮了起來,笑意盈盈看著沈瑞。</P>

沈瑞也露出笑臉來,道:“如今山東、鬆江都開始造船,我也想著,這造船的一些工藝也可刻印出來,不為推廣,卻可留存,在新建船廠時拿出,豈不要比老師傅帶新徒弟省力得多?”</P>

壽哥翻了翻眼睛,撇嘴道:“說了半天,還是在想著你的印書坊,你的‘萬卷閣’。”</P>

“皇上如此喜歡水戲,難道便不想在太液池上再現《金明池奪標圖》麼?”沈瑞微笑直視他道。</P>

壽哥眯了眯眼睛,練水師確實也是他所好。而且,也具有現實意義。</P>

最近,寧藩又有些不安分起來。</P>

年初收拾宗室,寧藩卻上本請賜與樂工,之後,幾乎每個月都能收到來自江西的奏折,又是奏請妾方氏徐氏封號,又請封生母為妃(他是庶出),請頒賜廟祀禮樂,祖寧靖王葬地不吉乞遷葬,請封其庶祖母胡氏……</P>

簡直是無所事事的胡鬨。</P>

到了十月,寧藩竟上本說如今在修孝廟實錄,希望把他孝順懂禮等美行錄入史館。</P>

至於他的美行嘛,什麼曾為病中的父親親嘗湯藥啦,什麼捐百金助修白鹿書院啦,禁官校侵漁小民啦,與輔臣講論書史啦,以及……不近倡優啦……</P>

壽哥拿到這奏折時,是一邊兒看一邊兒樂,順便“呸”上幾聲,罵上兩句胡說八道。</P>

宗室中厚顏無恥之輩尤多,但,必以此人為最。</P>

壽哥笑罷,也不免好奇起來,實在想看看寧王葫蘆裡賣的什麼藥。</P>

封活人的事兒就彆想了,朝廷沒銀子幫你養小妾;封死人也彆想了,你是庶出就彆想著變嫡出。寫進孝廟的實錄,白日做夢吧?!</P>

壽哥大為不滿,連呸了幾聲,口中直道“你也配!”。</P>

挑挑揀揀的,最終壽哥捏鼻子送了幾個樂工給寧王,當然,其中也讓錦衣衛摻了釘子進去。</P>

然後,最近一封來自寧藩的奏疏就是,王府缺人呐,請皇上賜還王府護衛。</P>

折子都是明著遞上來的,內閣首輔李東陽次輔王華,詹事楊廷和以及禦馬監掌印太監張永都第一時間趕來麵聖,張口都是寧藩此舉故布疑陣,所謀者大,請聖上謹慎。</P>

他們都是知道當初鬆江倭亂內幕的。</P>

尤其張永,非但作為欽差細查了此事,更是在之後奉旨以剿匪為名,滅了寧藩養在太湖的匪幫。</P>

壽哥似是並沒有放在心上,漫不經心道什麼:“區區幾百侍衛算得什麼,他既想要試探,那就給他,看他還待怎樣。”</P>

任憑三位文臣說破了嘴皮子,壽哥都是這一句“朕自有考量”,便打發了他們。</P>

隻有張永跪在他腳邊不肯走,抱著萬歲的大腿,聲淚俱下,幾乎哀嚎著請主子三思:“狼子野心,今日許他三百,明日不知道是三千、三萬我兒郎戰死沙場。”</P>

看著這樣的張永,壽哥心底也湧起淡淡的感傷來,然半晌,他仍是拍了拍張永的肩膀,低聲道:“大伴,你心意朕知曉,你的憂心也不無道理,然……”他的神情陰冷起來,卻終隻是道,“朕有朕的考量,大伴,你好好練兵,他日,朕想用你在九邊,而不是南邊。”</P>

張永聽了這話就如打了雞血一般,連連宣誓,這才鬆手去了。</P>

壽哥扭頭看向窗外,已是冬日,草木衰敗,水麵雖沒結凍,卻也顯得分外黯淡。</P>

望著西苑太液池一片死寂的湖麵良久,壽哥扯了扯嘴角,道:“金明池奪標圖麼……甚好。”</P>

他轉過頭來瞧著沈瑞,道:“回頭我便與張永說說。他在南邊兒管過水戰,這事兒便就由他來管。”</P>

沈瑞躬身行禮道:“皇上聖明。”</P>

壽哥擺擺手,轉而嘿嘿一笑,道,“罷了,你先想好了那萬卷閣的章程,寫了劄子上來。萬卷閣,嘿嘿,聽著是合了內閣那群老儒生的心意了。隻是若他們知道你這裡頭還摻了私貨,做甚匠人書,乃至船工,嘿嘿……”</P>

沈瑞攤了攤手道:“萬卷閣若真能立起,就請許尋常百姓持戶帖或路引入閣觀書,就如百姓可入百獸園一般,隻不過百獸園收票錢,萬卷閣卻是免費的,想來,教化百姓、勸人向善、為讀書人謀福利……這個,這個,諸位老大人不會為難小子罷。”</P>

壽哥拍著桌子哈哈大笑,道:“說的有理,那就看看老先生們怎樣說了。”</P>

他又瞧了瞧太液池,咂咂嘴道:“這時節最是無趣,若是上凍了,倒可作冰戲,那年的冰壺……”</P>

一時間又陷入了回憶,想起往昔無憂無慮的少年時光。</P>

沈瑞也怔忡了片刻。</P>

半晌,壽哥才笑了笑,道:“改日約了你和何泰之一道來玩。隻是朕還得想著提前知會他,免得他又貪嘴壞了肚子來不了。”</P>

卻是前日沈家又有族人上京,何泰之自放榜之後這高興勁兒就一直沒過去,待客時不免貪杯,半夜醒來吐了一回,倒餓了,也不知尋摸了什麼吃下,卻是吃壞了肚子,已是腹瀉兩日,走路腿都發軟,是以今日沒法跟來西苑。</P>

何泰之自來了京中後也見了壽哥兩回,知道了壽哥身份。可他生性灑脫,又還是少年心性,見壽哥一如往昔的親切,沈瑞對壽哥態度也沒太大變化,便就也大大方方如往昔一般玩鬨,絲毫沒有畏手畏腳,這樣一來更得了壽哥喜歡。</P>

知道何泰之不肯明歲考會試準備再學三年時,壽哥還有些失望,又戲稱要將何學士調入京中,好讓何泰之回京讀書,也好日日相見。</P>

“那您提早告訴了我,我便好好看住他那張貪吃的嘴。”沈瑞也笑應一聲,又無奈道:“隻是也隻他能陪您玩上一陣子冰壺了,恕瑞要備考明歲春闈……”</P>

壽哥斜眼瞪他一眼,仍是揮揮手道:“好生備考。”又繃不住一笑,調侃道:“你若是不中,舉人也可捐官,你便去工部吧,正好將你這一肚子點子使出來。”</P>

沈瑞苦著一張臉道:“若是明歲不中,隻好三年後再考了。”</P>

壽哥大大的白眼甩過去,道:“還等甚三年!趕緊給朕考中了,朕還要大用你。”</P>

*</P>

每到三年一度的掄才大典時,京城總會熱鬨非凡。</P>

那些路途近的如山西山東河南的舉子,或可在家過了年方啟程,道遠的那些生恐遇雪耽擱行路,便是早早就進京了。</P>

還有如祝允明家一般的,得知西苑開放,在說書人口中聽得那西苑猶如仙境,又思及宋人筆記中金明池的盛況,不免心向往之,便是提前進京遊覽一番。</P>

於是,本因入冬後景色欠佳而漸漸冷清下來的西苑,在十一月之後,又迎來一波客流高峰。</P>

總店開在翰林院旁邊的浣溪沙,本就多是翰林清流光顧,因著口碑發酵,如今西苑浣溪沙分店連各同鄉會館的小夥計都知道了,自然也就成了舉子們往西苑看風景後光顧的首選。</P>

而除了祝允明一家外,這次進京的沈氏族人也對浣溪沙極為喜愛。</P>

這次進京趕考的族人委實不少,有幾位族叔屢試不第,原已是絕了念頭的,想著入京花費不小,不若留著銀子與兒孫再考。</P>

然去歲賀家倒了之後,沈家接收了不少賀家產業,族長五房並不貪下,反倒是廣置祭田學田,又與眾族人都分了分,這幾位族叔家裡便也很是過得去了。</P>

且族中又立了新的規矩,中秀才、中舉人分彆獎勵田畝、產業若乾,並自族中出筆墨銀子。若是中舉後要進京趕考,一應花銷也是族中出大頭,個人出小頭。</P>

幾位族叔便就也重燃了再下場的心思。</P>

且自小沈狀元沈瑾回鄉守孝後,每日裡都要往族學中授課,不光小學生們進益極快,他們這些老儒生也受益良多。</P>

今次沈家六房旁支又有一子弟名喚沈玳的中了舉,他已是三十出頭,多年文章積累下來,又得了沈瑾點撥,這次方中了。</P>

沈瑛沈瑾研究了一番他的文章,覺得可以春闈一試,便由族長沈琦請了那幾位老舉人族叔來,以托付晚輩的名義,請他們伴沈玳入京。</P>

實則沈玳雖沒去過京城,也是三十好幾的人了,何須長輩相伴,不過是給族叔們個再考的由頭。</P>

幾位族叔既不愁了銀錢,又有了麵子,且聽聞京中西苑盛名,便都滿口應下,還有帶了兒孫一並進京,想著便是不能及第,帶兒孫見見世麵也是好的。</P>

又有聽了二房好客且在招攬族人的,知道沈漁、沈琛如今都是發達了,也不免動了心,也跟著一起上京了,因而此次隊伍格外龐大。</P>

有“鬆江才子”美譽以畫聞名的沈玥也在其中,他也是趕考來的,上次,他與祝允明齊齊落榜。他倒沒帶兒子來,卻是族兄弟七房的沈琴、八房的沈寶、。</P>

沈琴沈寶先前都守著八老太爺的孝,去年出孝後,沈琴倒是一鼓作氣過了府試,成了秀才,隻是今歲秋闈未中。他知道自家水平,也不氣餒。</P>

沈琴當年曾拜在三老爺沈潤門下,聽說二老爺沈洲如今在坐館教書,所教學生都得了不錯的成績,便與父親商量想進京讀書試試。</P>

而沈寶素來精鑽書法,於學業上不成,自然依舊沒過童子試。不過他於學業上也是不大上心的。因與沈琴交好,他聽聞沈琴要上京,又知道老師祝允明已進京趕考了,便也十分想進京來看看。</P>

隻是在八房六個兒子裡,沈寶行四,素來不受重視,又沒讀書天分,雖沈流如今監管族產,族中給他的分紅不少,但架不住原先底子薄,家中子孫又太多,長子次子又都已成家有了下一代,這日子過得也沒寬裕到隨便拿出百十兩銀子讓個兒子進京玩耍的地步。</P>

沈琴心下憐惜好友,便想了主意,勸沈寶道:“流大伯如今是族中的事絆住腳,不再想赴京趕考了,但你們這些兄弟要想讀書,他是斷然舍不得讓你們不讀的,你便也同我一般進京讀書可好,二房叔伯們為人你還不知?潤三叔也是極喜歡你的。況且還有瑞哥兒。”</P>

沈寶歎氣道:“我這般再怎麼讀也是不成的。何苦費家裡的銀子。我也想著索性不讀了,謀份差事,我也是快及冠的人了,總不好一直靠著家裡供給。”</P>

他一筆字如今在鬆江府也是小有名氣,他還想著是不是日後開個書畫鋪子,寫寫畫畫倒也愜意。</P>

沈琴皺了皺眉,想了想又道:“我說句實話,你彆嗔我多事,咱們這樣的在鬆江,不過是略分得些許薄田,便是往族學裡教書怕也是不收的(沈家族學啟蒙的先生都是秀才出身,多是老一輩的舉人來教生員。)你家中兄弟還多,不若同流大伯說了,進京謀個差事如何,大家都說二房現在在邀族人上京呢。”</P>

沈寶一愣之下,囁嚅道:“可是我什麼也不會。”</P>

沈琴笑道:“你可是比我還實心了。你道二房都要尋漣四叔那樣擅經營的人麼?漣四叔那樣的又有幾個!我那日聽得幾位族叔與瑛大哥談了,那話裡的意思,大抵就是還是族人信得過,請族人過去幫忙坐鎮就是了。你姓沈,就足夠了。”</P>

沈寶笑著搖頭道:“還說我比你實心,到底是你實心!真當隻有個沈姓就夠了?沒得拖累了瑞哥。”</P>

沈琴道:“瑞哥兒是什麼樣的人你還不知?還有潤三叔呢。無論如何,你如今隨我去一趟吧,便是不行,再回來就是。你不也想見見祝先生和潤三叔?”</P>

一番話說得沈寶動了心,沈琴又仗義往五房求了情,沈瑛沈琦原就喜他們穩重,且如今沈流在管族產時也委實得力,便應了族中幫襯銀兩,並說服沈流讓沈寶上京。</P>

距離上次同眾少年一起隨二房上京已是隔了多年,再次踏入二房大門,沈琴沈寶也是感慨萬千,尤其當年同行的少年,沈玨已故,沈珠判了刑流放千裡,沈琳也被九太爺挾持著陪沈琭流放去了……</P>

沈瑞與他們重聚於二房,也是心下感慨。</P>

再看沈琴變化不大,隻是長高了不少,已是成熟穩重的樣子了。</P>

沈寶也不複當初胖墩墩的模樣,整個人消瘦下去,雖算不上俊美,卻也清秀帶了書卷氣。</P>

沈瑞在與沈琴私下談過後才知道這沈寶“變俊”背後的心酸。</P>

沈寶在家本就不受寵,因書法上有天賦,得了八老太爺庇佑。</P>

當初從京中回去,二房送了不少衣物,沈琴是母親好說好量的就大方的拿出東西勻給兄弟姊妹,沈寶卻是被母親翻檢行李把東西搜刮了去。</P>

八老太爺不滿流大太太所為,替沈寶出頭將東西討了回來,但這樣一出到底傷了母子情分,連帶著同母幾個嫡出兄弟,對於沈寶都有了埋怨。</P>

八老太爺在時還好,沈寶隻隨著曾祖父習字,心無旁騖。待倭亂時八老太爺故去後,沈寶在家裡的日子也艱難了起來。</P>

沒有人虐待他,卻也沒有人關心他。</P>

他本就為八老太爺的故去而哀損過度,實打實的為老太爺茹素守孝,在家中又不如意,自然日漸消瘦了下去。</P>

三老爺見了沈琴沈寶也歡喜,再攤開紙讓沈寶書上兩筆,見沈寶的字越發大氣,不由更高興了。</P>

祝允明這些年也與沈寶有過通信,沈寶也將字寄與老師,求得指點。隻是八老太爺故去後,沈寶再尋人送信也不便利,兩人的聯係才少了些。</P>

如今已有快一年不曾見過沈寶的字,今日一見祝允明也連連點頭。</P>

得了兩位名家認可,沈寶的精氣神方回歸己身,臉上的笑容漸漸多了起來。</P>

沈瑞也憐其不易,且沈寶這筆字也能幫他大忙,無論浣溪沙茶樓還是印書坊都有他用武之地。</P>

因此年前這一個月,隻要是西苑開放,沈瑞便會帶著沈寶等一眾人往西苑浣溪沙茶樓去。</P>

沈寶一到浣溪沙就喜歡了這裡,同三老爺並祝允明對牆上遊客所留的字畫點評一番,遇到好的再臨上幾筆,真個不亦樂乎。</P>

不過所有人中最迷西苑的還屬沈玥,他最善丹青,來過一次西苑就被風景所迷,哪怕此時已經是深冬,尋常人都覺沒甚景好賞,沈玥卻道枝繁葉茂有枝繁葉茂的美,枯枝落葉有枯枝落葉的美,他是走走停停,百畫不膩,一石一亭都能畫上半日,恨不得住在西苑才好。</P>

轉眼就到了年根底下,臘月二十是年前最後一次開放西苑,而且因為要籌備燈節,臨時決定這次關閉後直至正月十五才會再次開放西苑。</P>

近日連續下了兩天的大雪,二十白晌方放晴,雪後的西苑銀裝素裹宛如仙境一般,這一日遊客也就格外多。</P>

而浣溪沙樓上這會兒不僅有沈家人,沈瑞也將楊慎、李延清等人一並請了來,作為年前小聚。</P>

浣溪沙雖不提供酒菜,卻也不禁外食,許多前來觀景的舉子便是攜了酒菜過來,就著美酒賞著美景,不少人詩興大發,開始吟詩作對起來。</P>

樓上一時吵雜起來,各地方言皆有,雖有雅間槅門,但才子們多喜熱鬨,一時鬥起詩來,便將一間間雅間大門洞開,與樓下散座也沒甚不同了。</P>

楊慎出去走了一圈,瞧見了蜀中熟人,不免應酬一番。幾個熟人知道楊慎素有詩才,便起哄讓他作詩。</P>

盛情難卻,楊慎便笑應著,略一沉吟,隨口吟出幾句應景。</P>

這邊川人哄然叫好,對麵恰是福建會館的幾位舉子,那幾個閩人也是擊掌喝彩,又推了一個人出來鬥詩。</P>

但見那竟是個少年,身量不高,頗為纖細,再看相貌,竟是俊美異常。</P>

說起來,楊慎、沈瑞、李延清相貌都是上佳,尤其楊慎,也堪稱美男子,但是比起眼前這個少年來,都遜色了許多。</P>

這少年看上去不過十六七歲,臉上猶有稚氣,可張開口一首詩卻是豪放派,頗為大氣。</P>

眾人不免起了愛才結交之心,幾個川人都是三四十歲年紀,楊慎在他們中都算是小的。幾人便笑道:“公子小小年紀便已中舉,真是後生可畏,我等老朽矣。”</P>

那邊閩人聽得同鄉被讚,也與有榮焉,其中一人操著鄉音濃重的官話道:“賓仲可不是凡人,他五歲便能作詩,弘治十三年年方十一就中了秀才,十二就是舉人!且是鄉試第三名經魁!若非家中不許他太早下場,他早已是進士了。”</P>

眾人不免又一陣感歎,雖有古時甘羅十二為相,但到底都是古人,身邊十幾歲中秀才的都被叫成神童了,更何況這位十三就是舉人,且是鄉試第三名的!</P>

眾人便不由紛紛道:“果然少年俊彥,吾輩不及多矣。”又有人道:“如此奇才,明歲不說狀元及第,也必是一甲有名。”</P>

一時周圍人也應和起來,誇讚不停。</P>

算著年紀,這位也是十八了,算不得少年,隻是看著麵嫩,不免還被人稱為少年。</P>

那表字賓仲的舉子初時還連連拱手以示謙遜,後聽得有人提及一甲,他臉上卻微微變色,沒作聲。</P>

倒是他身邊另一二十四五歲的青年黑著一張臉,不知用閩語說了句什麼。</P>

眾閩人臉上都有些掛不住,一時安靜下來。</P>

旁人卻是聽不懂的,見那青年一臉憤憤然,眾閩人又不言語,不免好奇。又有脾氣大的以為那青年罵人,怒目頂了一句,叫人把話說明白些。</P>

那青年人原就肚子裡有火,便朗聲道:“說什麼一甲,這一科裡不知道多少衙內,如何還輪得到我等!便是再學富五車又怎敵那有個好爹的!”</P>

眾人一時嘩然,那賓仲拉了拉同鄉的袖子,用閩語小聲說了兩句。</P>

那青年反而甩開他的手,聲音更高,憤憤然道:“首輔李東陽的弟子、詹事楊廷和的公子楊慎,次輔王華的徒孫、前刑部尚書的公子沈瑞,閣老焦芳的公子焦黃中、兵部尚書劉宇的公子劉仁、工部尚書李鐩的公子李延清……”</P>

他冷笑著,大聲道:“有這些人在,哪裡還有三鼎甲的位置?!”</P>

楊慎與沈瑞、李延清交換了個眼神,神色都嚴肅起來。</P>

沈瑞已錯開身,向身後的長隨張成林低聲吩咐道:“去查查這幾個人。”張成林領命悄沒聲去了。</P>

一個鄉音如此濃重的福建舉子不會是在京中呆過許多時的,而若是才上京不久,是通過什麼渠道知道了這麼許多朝中大員子侄參加今科會試的?</P>

而他選擇在年節這個時候,在西苑舉子們集聚之地說這番話,又是什麼心思?</P>

這件事是針對沈家的可能性幾乎為零,沈家如今可沒有值得人圖謀的地方,但在浣溪沙茶樓上說了這番話,又指出了沈瑞,沈家也已是被卷進去了。</P>

楊慎微一思量,便向前一步走了出去,拱手為禮,道:“這位仁兄請了,不知兄台可認得你口中那幾位部堂公子,可讀過他們的詩書文章?”</P>

那青年愣了愣神,又冷笑道:“不曾,那又怎樣?”</P>

他見楊慎衣著尋常,並不像是高官子弟,便嘲諷道:“怎的,難道我說得不對,又或是說著仁兄你的痛處了不成?你也有親族為高官受了他們好處不成?仁兄你有何見教?!”</P>

楊慎冷冷道:“你既不認得他們,又不曾讀過他們的文章,怎知他們不學無術隻靠祖蔭?曆來隻聽過詩禮簪纓之族,從未聽過哪朝哪代不許宦官子弟科舉入仕的。會試都還沒開始,你便先就給他們扣了頂舞弊的帽子!仁兄若覺得官宦子弟乃至隻要家中親戚有為官的,就都不要科舉才是公正,那他日仁兄金榜題名後,不若讓家中子孫親族都不要再讀書了,免得一入科舉便被說是因仁兄為官之故!”</P>

眾人初時聽那福建舉子說出這許多朝廷大員來,頓時嘩然,無不覺得必有舞弊事。</P>

在場舉子們最關心莫過於明歲春闈,雖然許多人能榜上提名已是三生有幸,根本沒想過三鼎甲,高官子弟就是占了三鼎甲與他們也沒乾係,且每科取士總有三百多人,京中高官子弟又有多少,是影響不了他們什麼的。</P>

但學子原就是易衝動的群體,又是關礙終身的大事,隻要有人點火,自然立時就著。</P>

然這會兒聽了楊慎的話,大部分都冷靜下來了——蓋因,絕大部分人,家中親長都是有官身的。</P>

在這樣一個時代,沒有點兒家底想供出個讀書人實在是太難了,彆說請先生的束修,就是尋常筆墨紙硯就是一大筆開銷。</P>

真正意義上的寒門學子魚躍龍門的實在少之又少。</P>

而在這時節能跑來西苑遊玩的還能進茶樓消費的,十個裡九個是家境殷實,這樣的人家,或多或少的總有些親朋是做官的。</P>

楊慎說了末了那句讓那位福建舉子高中後子孫莫讀書的話,也引來了一群“官宦之後”舉子們的笑聲。</P>

開始有人站在官宦子弟這邊,嘲諷那福建舉子,說什麼吃不著葡萄都不說葡萄酸了,倒說人家種葡萄的不對。</P>

那福建舉子一時羞惱起來,厲聲道:“難道你讀過他們的文章?你就知道他們那功名不是靠父祖得來的?你又能保證他們以後仕途不靠父祖?”</P>

楊慎沉了臉,忽然問道:“兄台可是五歲能詩?”</P>

那福建舉子愣了一下,隨即漲紅了臉,大聲道:“我雖不能,我表弟卻能。”說著一推身邊那表字賓仲的少年,道:“你待怎的?不服便來較量詩才!”</P>

那賓仲皺了皺眉,低聲喝了句:“表哥!”</P>

那福建舉子立刻梗起脖子來,“賓仲,你好生作詩,叫這些人心服口服。大家為證,他日三鼎甲若非是你,若是那些閣老部堂公子,那便是不公!”</P>

那賓仲大急,道:“表哥何敢妄言!天下英才濟濟,三鼎甲豈是輕易可取?!幾篇詩詞又算得什麼!”</P>

那福建舉子冷笑道:“你縣試那年與人應對那句‘官居閣老’原是年少輕狂麼?不為鼎甲,他日如何入閣?”</P>

這話卻是強詞奪理了,切莫說縣試那年這賓仲不過十二歲,就說便是閣老也不都是三鼎甲出身。</P>

賓仲剛待說話,周圍人卻已起哄起來,“好個鴻鵠之誌,十二便已有為相之心!”“好個十二閣老,快快應戰吧,也讓我們瞧瞧五歲能詩的少年閣老風采!”</P>

眾人這樣一起哄,那賓仲也不免心裡有氣,到底是少年人,在家鄉因是神童也一向被人追捧,幾時受過這樣的氣,當下也不多說,整了整衣冠,向前一步,向楊慎行禮,道:“兄台請。”</P>

楊慎點點頭,道:“今日既是詠雪,便依舊此題,以此為韻。餘方才偶得一首一七令,先獻醜了。”</P>

他清了清喉嚨,見周遭漸漸安靜下來時,方誦道:</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