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七章 田月桑時(五)(1 / 2)

大明望族 雁九 7129 字 5個月前






四月間日頭見長,未到卯初,天邊兒已隱隱透出光亮來。</P>

老年人覺輕,老吳叔已是醒了多時了,眯縫著眼睛盯了半晌窗戶紙,隻等著天明再起身。</P>

忽然一聲高亢的雞鳴穿透晨霧直衝雲霄,而後,雞鳴此起彼伏,又有呱噪的鴨鳴夾雜其中,一時間亂紛紛,雖是吵鬨,卻也顯出勃勃生機。</P>

老吳叔愣怔半晌,緩緩無聲笑了起來,有多久沒聽到這動靜了?這才有點兒過日子的樣子!</P>

早先因著住在黑水河邊兒上,他們這片兒養雞養鴨的人家甚多。可這二年鬨饑荒,人尚且吃不飽,哪裡還有餘糧養這些畜生?家禽不是被賣便是被吃,已足有一年時間清晨沒有這般熱鬨了。</P>

如今,可算是太平了。多虧來了這位新知府!老吳叔心下感慨,如今的他,也開始說起新知府好來了。</P>

那一日,他在小金哥的幫助下順利買到了糧食,第二天便根本沒往糧鋪前湊合,還是街坊跑來同他說可以憑戶帖去領糧,他才知道街麵上險些亂起來的那些事。</P>

果然走到餉倉這一路,到處都有衙役和衛所兵卒巡邏,他也不由心裡犯嘀咕。</P>

不過到了餉倉領糧卻是格外順利,大家規規矩矩排著隊,沒人敢爭搶,前前後後四五個作筆錄的書吏,有的查驗戶帖、發竹牌子,有的問了他裡丁口情況、家中營生。</P>

雖問的細,可記的也快,並沒耽擱多少功夫。</P>

糧是按照戶帖上有的丁口發的,就連他在外行商的兒子也有一份口糧給了他。</P>

雖然糧食發的不多,役吏們也都鄭重說了這是“暫時性貼補”,不會一直都有,可依舊讓人心裡踏實起來。</P>

很快街麵上陸續有糧店解封了,糧價也落了回來,便是集市上的菜蔬肉蛋也便宜了許多。大家不再搶糧屯糧,先前一直籠罩府城的缺糧恐慌轉眼消失得無影無蹤。</P>

前幾日,衙門開始在各街張貼告示,說是鄉下建朱子社倉,城裡也一樣會建。城中百姓也是一般自願捐粟入社,以糴本區分上中下等級。</P>

鄉下是出借種子、耕牛等,秋收時還糧食,城裡則是出借家禽。</P>

百姓憑等級租借若乾家禽去養,租賃期間無論是家禽產的蛋還是孵出的幼崽養大,都歸百姓自己所有,待到收秋稅時,隻需還回所借數目的家禽和少量的租金即可。</P>

若遇天災或雞瘟等疫病,下中戶免還,上戶低息償還。</P>

此外社倉還表示會陸續有其他租賃項目,比如,紡車租借、石磨租借、牲口租借等等</P>

當然,社倉內部的糧食也是同樣可對入社的百姓低息借貸的,同樣的春夏借,秋收還。</P>

等秋收時糧食價格肯定會走低,這所謂的利息幾乎等同於沒有,對底層百姓是絕對有利的。</P>

官府依照先前領糧登記的百姓情況,以街巷劃分了若乾社,社正社副先由府衙小吏暫代,日後再由百姓推舉人選。</P>

城中百姓早就聽聞鄉下朱子社倉種種好處,如今城裡也有了社倉,且幾乎是白給家禽一樣,百姓大喜過望,紛紛積極要求登記入社,領養家禽。</P>

這才有了日日雞鳴,分外熱鬨。</P>

老吳叔家這片昨天才登記到的。</P>

他家雖入了社,卻並沒有領養家禽,吳嬸子可把後院的菜地當眼珠子看,生怕雞鴨禍害了菜地,不光自己不養,平時還要緊關著後院門,生怕鄰居家的雞溜達過來啄壞了她的菜。</P>

城裡的菜也半點兒不便宜的,送去集上,並不比賣雞子兒差呢。</P>

他們之所以入社,是因吳嬸子盼著早日能賃來織機。</P>

她兒子跟著個行商在外頭跑買賣,兒媳帶著孫子在家,又是兩張吃飯的嘴。</P>

年輕媳婦子不好出來看店,隻能在家做點零活兒。若是能織些布,總歸也是貼補。</P>

隻是官府說還沒有那麼多紡車,因此暫時不對外租賃。</P>

官府又順勢推了個什麼木匠學堂出來,招收會些木工手藝的百姓,目前在趕工做紡車零件,不收束修,還管一頓飯,還給按件給一定工錢,已是有不少人報名了。</P>

吳嬸子是殷切盼望著這些人抓緊把紡車做出來。</P>

外麵雞鳴犬吠的好不熱鬨,老吳叔是躺不住了,身邊吳嬸子也被吵醒了。</P>

但老兩口可根本不覺得煩,起身笑罵兩句,都道這番熱鬨才是過日子的味道。</P>

起了床,吳嬸子往後院澆菜園子去了,吳家媳婦則往廚下去生火燒水熱飯。</P>

老吳叔則拎著大掃帚往前街來,將雜貨鋪門板一一卸下,準備先掃了鋪子,再將鋪門口的一塊街道掃一掃,迎接新一日的買賣——門前乾淨些,客人也樂意往裡走走。</P>

這會兒雖天剛亮,但住在城西北的都不是什麼富裕人家,大部分都早早起床忙活起來。</P>

街對麵斜下裡香燭鋪子也正在卸門板,瞧見老吳叔拎著掃帚,那店家汪掌櫃便笑著高聲提醒道:“老哥,隻掃恁家店裡就罷了,街上有人掃。”</P>

老吳叔正揮著掃帚,聞言一愣,停下手來,奇道:“誰掃?”</P>

那汪掌櫃笑道:“老哥恁是沒瞧著昨兒的告示,府衙雇了人掃街呢,管飯,按街算工錢,還是一日一結。”</P>

老吳叔瞪圓了眼,道:“竟還有這樣的事兒?!”說著忍不住張望起來,卻沒見著掃街的人影。</P>

汪掌櫃道:“千真萬確,俺們這街還是晚的,聽說府衙旁邊的街昨兒起就有人掃了。”</P>

他抬頭看了看天,道:“隻不知道俺們這街排在哪兒,幾時能來人。不過聽說想賺這個錢的人多去了,一條街一條街的搶,當不會太慢,城門開之前都能輪到。”</P>

城門一開,買東西的人進了城,他們這邊生意也就上門了,若彼時再有人掃街,塵土飛揚惹得客人嫌棄,他們這些鋪子非要生吃了掃街的人不可。</P>

老吳叔聞言也看了看天色,雖是不再掃了,卻也不收起掃帚,隻將其立在門口,心想著若是那些掃街的人來的晚了,他也好立時把門口掃出來,免得耽誤客人上門。</P>

少一時,整理著貨架的老吳叔就聽得外頭有銅鈴之聲,他緊走兩步探頭出去一看,隻見遠處一行五人走走停停,緩緩而來,後麵還跟著個驢車。</P>

那鈴鐺便就掛在毛驢脖子上,一走一晃,發出清脆響聲,傳出去多遠。</P>

這五人年紀不等,有四十餘歲的漢子,有十三四歲的毛頭小子,手中各持掃帚木鍬等工具,將路麵上的垃圾掃到一處,統統撮進驢車上。</P>

那驢車後麵還帶著個大水桶,每清理過一處,那半大少年就爬上車舀出水來,撣灑在街麵上,蓋下揚起的塵土。</P>

香燭鋪子汪掌櫃也聞聲出來湊熱鬨,瞧見老吳叔,便走過來站在一處一齊看著,因笑道:“這收夜香還能賣鄉下去,這收醃臢塵土作甚麼?衙門還要雇人去做!瞧著也不費什麼氣力嘛,倒是要花不少銀子。到底是京裡來的知府,為乾淨便這樣大手筆,真是氣派!”</P>

見老吳叔不錯眼的盯著那邊,汪掌櫃大樂,捅了捅老吳叔道:“老哥,怎的,恁還想去做這個營生?雖說是挺輕省,但俺們到底上年紀了,不比那些青壯,一趟街走下來,累個半死,還不如在鋪子裡多賣兩個簸箕賺得多咧。”</P>

老吳叔擺手道:“不是,不是。”說著不是,眼睛卻始終也沒離了那幫人,眼中精光閃閃,顯見是打著什麼主意。</P>

汪掌櫃也不多勸,踱著步過街回鋪子,再轉回身看時,就見老吳叔那邊已同那幾個掃街的搭上話了,汪掌櫃搖頭失笑,也不再理會。</P>

那邊老吳叔何止搭上了話,更是往鋪子裡去取了一壺熱水幾隻粗瓷碗,與幾人喝水解渴。</P>

這幾人見老吳叔如此和善,都感謝不已,停下來歇腳喝水,老吳叔但有所問,幾人知無不言言無不儘。</P>

到底是有活計在身,幾人也不敢停留太久,答了幾句便忙還了碗,再次謝過,拿起工具來繼續乾活。</P>

待人去的遠了,老吳叔方往後院去找吳嬸子商量。</P>

“方才外頭來了掃街的,俺同他們嘮了幾句,府衙雇人掃街,可家什還沒齊全呢!他們現下不少是先從自家帶的或借的,衙門說慢慢就給配齊了。便是買齊全了,日日裡掃街,那掃帚也費得緊,總得買新的不是……”</P>

“對!對!”吳嬸子眼前一亮,隨即又苦了臉,道:“當家的,想得倒是美的,可這城裡多少家賣雜貨的呐,俺家又同衙門裡的人沒乾係,沒門路,這等好事兒還能落俺家手裡?”</P>

老吳叔道:“這掃街才剛兩天,城裡哪家雜貨鋪有這許多掃帚賣?那樣大的掃帚,平素也不備多少貨的,還不是現紮!俺們也不是要兜攬下整個的生意,賣上十幾把,搭上線,細數長流的,總有賺頭。”</P>

吳嬸子想了又想,道:“你那日不是同俺說,入社的時候,與你寫契的吏員是咱們社的社副,人甚和氣,去尋他問問,便是不歸他管,總能指條明路不是?”</P>

老吳叔想了想道:“俺原是想找打更的李老哥問問,你這樣說,那俺待會兒先往衙門去尋那小哥兒罷。”</P>

老兩口商議妥當,吃了早飯就去衙門尋那書吏碰碰運氣,吳嬸子還特地給他揣了一袋子散錢碎銀,留作打點書吏之用。</P>

府衙在城西,吳記雜貨鋪在城西北角,有半個時辰便也走到了。</P>

天色還早,老吳叔並沒著急趕路,那日登記入社時,他已是聽人閒話知道了如今府衙的規矩是辰正才開始辦公的。</P>

剛從橋上過了黑水河,拐進西城門對著的迎恩街,就聽得有人喊著“老吳叔”。</P>

老吳叔抬眼四望,因著城門已開,街上行人車駕熙熙攘攘,他一時也找不到聲音傳來的方向。</P>

好半天一輛驢車趕上他,車轅上跳下個小夥子來,拉他道:“老吳叔,是俺,快上車,咱們一路去。”</P>

老吳叔一見是小金哥,不由笑了,道:“你又進城了?”</P>

那驢子後麵拉著的隻是個平板車,車板上坐著一堆年輕夫婦,都是農人打扮,身旁放著兩個蓋著粗布的提籃,並不見貨物。老吳叔便隻道他們是進城趕集的。</P>

小金哥指著人介紹道:“這是俺三舅哥,俺三嫂子。俺剛才先到了鋪子,嬸子說你往府衙來了,俺們也是要去府衙,這才趕上來。老吳叔,快上車,一道去。”</P>

雙方見了禮,老吳叔客氣一番,便不再推拒,上了車。</P>

雖然小金哥手巧會紮掃帚,但吳家老兩口也並不怕小金哥知道了掃街的事,越過他們去與府衙交易。</P>

如他們所說,本身掃街所需要的掃帚就不是個小數目,也不是他一家小雜貨鋪能吃下去的生意。</P>

他家同樣也不止從小金哥手裡收日雜用品。</P>

小金哥是個實在人,並沒有那些花花腸子,從吳嬸子口中聽說了掃街的事,見街麵又這樣乾淨,便大誇特誇,直說衙門為百姓辦好事。又指著驢道:“俺說怎的進城時,城門口有差役大哥特特叫拉車的牲口後腚都掛個兜,沒這家什還不許進城。原來街上這樣乾淨。”</P>

他又誇老吳叔聰明想到了掃帚這樁生意,眉飛色舞道:“太好了,雖俺笨嘴拙舌的,一會兒也要幫叔你說一說,這事兒成了,往後俺就可以紮掃帚往你鋪子裡送了。”</P>

老吳叔也忍不住笑了,又問他往府衙裡去做什麼。</P>

小金哥道:“俺是去問專家的事兒。俺嫂子也有手藝,他們不常進城,叫俺陪著去府衙問問。”</P>

這小金哥的丈人一家住在海邊兒,以打漁為生。村裡有人因懂打漁、養魚蝦的,成了專家,領了府衙的“薪俸”,這十裡八村的鄉親便都心動,爭著搶著想去做專家。</P>

可府衙又不是冤大頭,不是隨便來個人說自己懂什麼什麼就能當上專家,還是要層層考核的。基本上後來抱著糊弄的心態去的人都被刷下來了。</P>

小金哥丈人家沒拔尖兒的人才,本沒做這個打算。</P>

恰這兩日聽說了城裡建了社倉租賃雞鴨與百姓養,倒讓他們動了心思。</P>

因為他家這三兒媳婦雖是漁婦,最擅長的手藝卻並不是打漁織網,而是養鴨子。</P>

她養的鴨子個頂個的壯實,連下的鴨蛋比旁人家的好吃,又會一手醃鹹蛋的手藝。</P>

府衙既然鼓勵百姓養雞鴨,那肯定也缺養鴨子的專家呀。</P>

一家人商量一番,就準備進城來試試運氣。</P>

因怕選不上被村人笑話了去,老三兩口子便也不去找村裡那些“專家”尋門路,而是趕到城西趙家屯找妹夫小金哥——小金哥常往城裡去賣貨,總歸比他們熟悉城裡情況,請他陪同去最好。</P>

舅哥上門,小金哥還有什麼不應的。</P>

三人租了輛驢車進了城,小金哥先到了有買賣來往的吳記雜貨鋪,給吳嬸子送了些三嫂子家的鴨蛋,給自家懷孕的媳婦買了一籃子鮮菜,順便打聽打聽城裡社倉借雞鴨去養到底是怎麼回事。</P>

吳嬸子講解完社倉情況,便爽快的表示,因著她有菜園子不便養雞鴨,如果小金哥樂意,可以以吳記的名義去租借雞鴨,他們留下押金、自付租金便可以,吳記不抽成。</P>

因著吳記有個雜貨鋪,在本社裡算是中戶,能租借一二十隻鴨子呢。</P>

小金哥與三舅哥夫婦聽了大喜,連連道謝。聽說老吳叔往府衙來,這才趕上來拉他一同去。</P>

小金哥講完,又謝老吳叔。</P>

老吳叔連連擺手,笑道:“你這孩子,恁的客氣,謝個什麼,兩廂便宜的事。”</P>

小金哥又問道:“老吳叔,你不替嬸子問問種菜專家的事兒?嬸子這菜種的可真是好!反正咱們也是去問專家的。”</P>

老吳叔早已心動,便忙點頭道:“那就全賴你幫忙了,瞧你還謝俺們,可該俺們謝你了!”</P>

一車人笑作一團。</P>

眼見著再過一條街就到了府衙,隻聽得街口那邊有人吆喝著“一文坐車”,老吳叔等不禁聞聲望去,那邊路邊停著一輛車廂龐大的馬車,大約是天熱,車壁隻有半截,頂上支起草席為篷,用以遮陽避雨。</P>

車身上漆著“八仙車行”、“公共驛車”幾個醒目的大字,車上已坐上了四五個人,車前一個藍衣夥計正在大聲攬客收錢。</P>

小金哥禁不住奇道:“驛車如今這麼便宜了?”</P>

老吳叔也搖頭表示不知道,他若知道這樣便宜了,出門就直接坐公共驛車過來了,哪裡還會走那麼遠。</P>

驢車駛過去的時候,老吳叔忍不住問那邊的夥計,何時改了這個車錢。</P>

那夥計笑道:“昨兒起降價的,沈大人的‘惠民新政’呢!而且還要設更多站點兒了,車也要加,往後城裡來回可方便了。”</P>

他話音未落車上便已是一片叫好聲。</P>

老吳叔與小金哥等也連連說沈大人愛民如子雲雲。</P>

這公共驛車其實已經推出好久了,自沈陸兩家合作後,沈瑞便開始了經營山東的通信網絡,登州是陸家的大本營,八仙車馬行也就迅速在登州站穩了腳。</P>

隻不過這一兩年間,車馬行一直在向外埠擴張,沿著驛路打造溝通京城與登州的站點,倒是登州府城內的車馬行並不甚多。</P>

之所以在本埠沒發展起來,也是因著登州百姓生活頗苦,車馬行根本不可能像京中西苑那樣的盈利。</P>

車馬行為了不賠本,隻能提高坐車錢,百姓見價高越發不肯坐車,越沒人坐車越賠本,車馬行就此陷入惡性循環,越來越維持不下去。</P>

最終八仙車馬行隻保留了往城中兩大寺廟——開元寺、普照寺的熱門線路,供初一十五燒香的略有寬裕的人家乘坐,其他的基本上都用來為陸家傳遞消息運送些物什之用。</P>

沈瑞要來登州的消息傳來山東後,八仙這邊才開始有大動作,增設站點,增加馬車“車次”。</P>

登州百姓雖是常在路上見到大號車廂的“公共驛車”,知道方便,可這幾個月米價騰貴,真是糧都吃不起了,更哪裡有錢坐車。</P>

此番府衙降了車錢是實打實的惠民政策了,一文錢的價格半數以上的百姓都負擔得起,尤其是那些攜帶了重物去趕集的百姓,很樂意花上一文錢省些時間與氣力,大家自然交口稱讚。</P>

驢車駛過去好一段路了,小金哥仍抻脖子瞅著那邊的公共驛車,老吳叔不由莞爾,道:“怎的,想坐坐試試?一會兒叔帶你坐那車回去。”</P>

小金哥不好意思的摸摸後頸,道:“不是,老吳叔,那個,俺不是想坐車。俺是看車篷那席子,那席子俺也編得出。”</P>

若是多設站,多加車,需要造更多車,自然也就需要更多的車篷席子。車廂木匠能打造,席子木匠可做不出來,總歸要往彆處買的。</P>

老吳叔樂了,笑道:“俺靈能發現買賣,你小子這眼珠子也夠靈的!”</P>

小金哥不好意思的嘿嘿笑了起來。</P>

老吳叔大手一揮道:“走,咱們先去府衙問了掃帚,回頭再去八仙車馬行問一問,談談這席子買賣去。”</P>

小金哥大力點頭,鬥誌滿滿。</P>

*</P>

入社倉養雞鴨這件事確實吸引了許多底層百姓入社。</P>

虧得蓬萊縣附郭府城,一座城內有府衙縣衙兩個衙門口,分彆座落在城東城西,才堪堪將百姓分流——西城的往府衙登記,東城的往縣衙登記。</P>

饒是如此,府衙這邊還是排起了長長的隊伍。</P>

府衙前堂後宅,又分東西三路,曹吏房位於中路正堂東西兩側,但有了先前險些釀成民亂的買糧事件,府衙已不會讓百姓直接進入儀門。</P>

此次便開放東路吏舍用來辦理入社相關事宜,並且安排了衙役在東角門外組織百姓排隊進入,因此人雖多,卻並不混亂。</P>

倒是應聘專家這樁仍在曹吏房中匠作房辦理。</P>

老吳叔瞧著入社那邊恁長的隊伍,心下慶幸虧得跟著小金哥來了,要不這會兒裡頭社正、社副指不上怎樣忙碌呢,哪裡還有工夫搭理他,指點什麼掃街的掃帚。</P>

相比之下,匠作房這邊可是清淨許多。</P>

本身專家就是需要門檻的,前陣子嚴格考核又刷下去一批人,如今已沒那許多人跑來糊弄應聘了。</P>

因著知府大人重視,每位應榜者在初步登記後都會被請到後麵廂房靜室,由專人負責單獨的“麵試”。是以匠作房這邊基本沒什麼人。</P>

小金哥一行說明了來意,聽聞有懂養鴨子的專家,接待的吏員態度更熱情了幾分,請到靜室中還給上了茶水。</P>

那三嫂子初時還有些發怵,見吏員和顏悅色,慢慢也大起膽子來回話,尤其被問及她所最擅長的養鴨,更是說得頭頭是道,若不是三舅哥及時提醒,險些把喂鴨的“秘方”都給說出去。</P>

她還隨身帶著一籃子醃好的鴨蛋,這會兒便推過去送與吏員,她也不會說什麼奉承話,便是翻來覆去強調,“俺家鴨子下的蛋特彆鮮,俺自己醃的,特彆好吃,大人恁嘗嘗就曉得了。”</P>

還是老吳叔與小金哥替她描補了兩句。</P>

吏員不以為意,收下鴨蛋,表示她的事已記錄下來了,過兩日會有專門的人上村裡去看她養的鴨子如何,若果然如她所說那般好,便會聘她為“專家”了。</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