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五章 山重水複(一)(1 / 2)

大明望族 雁九 3470 字 5個月前






山西太原府順風標行</P>

“安化王反了?!”</P>

標行內賬房密室中,總鏢頭邢大樁驚得幾乎跳起來。火?然?文?? w?w?w?.?</P>

因有成祖這位藩王造反成功的祖宗在,時人聽著藩王造反都不免精神緊張。</P>

邢大樁對麵是兩個風塵仆仆的漢子,顯見長途奔馳而來,一臉疲態,幾乎是癱倒在椅上,不住的往口中灌著茶水。</P>

因著劉瑾的罰米輸邊政策,不少受罰官員光靠自家仆從是無法送米糧到九邊的,所以一時間鏢局的生意大好。</P>

順風標行借著這東風(歪風)迅速發展起來,在山陝甘寧各處都立起站點。</P>

隨著這幾年經營,交通網越來越完善,消息傳遞也極是快捷,因有遼東馬匹供應,田豐又搭上了這邊牧場,馬匹充裕,這一路換人也換馬,速度堪比驛站八百裡加急。</P>

聽得邢大樁的話,其中一個漢子囫圇拿袖子擦了嘴邊水漬,便點頭道,“要不怎麼說不趕緊將消息送給豐爺才是。咱們緊趕慢趕搶先回來,隻怕一兩日內,消息也會到山西各處了。”</P>

延綏馬市開放時趙弘沛帶著陸二十七郎過去籌謀商路了,是李熙與田豐留守山西。</P>

田豐如今管著整個西北的順風標行,消息都是他這邊處理的。隻是他這幾日恰往大同去了,如今太原府隻剩下個李熙。</P>

邢大樁反複看了那密信,點頭表示會妥當安排,便叫人攙了兩個漢子下去好生休息。</P>

他則騎上馬趕過去知會李熙一聲。</P>

李熙的宅子離著不遠,邢大樁這還沒進大門就聽得裡頭琵琶聲聲,不由問門房可是李世子在宴客?</P>

李熙雖還沒受封世子,但豐城侯就這一個嗣子,早晚也都是他的,外麵抬舉人便都這樣叫了。</P>

因都是熟人,也不用什麼等著回稟,門房笑著引邢大樁往書房去,道:“沒客人,是世子爺要鬆乏鬆乏。”</P>

他們這一路走過,隻聽得花牆外鶯聲燕語,卻是那邊李熙攬著粉頭,喝著小酒,聽著小曲,一副富貴閒人做派,好不愜意。</P>

邢大樁臉上登時便不太好看。</P>

他也是綠林中數得上號的人物,後跟了田豐進了標行,雖如今正經標行當差,可也隻聽命於田豐,與那什麼姓李的姓趙的全不相乾,不高興了麵子都不給的,更彆說什麼敬畏了。</P>

這會兒他生氣,是為自家頭兒不平</P>

他們的頭兒田豐那邊忙得什麼似的,恨不得一個人劈成八半用,這位李大爺可好,隻顧自家高樂去了!</P>

那邊當是有人過去稟報了,沒一時樂聲停了下來,有姐兒謝賞聲,有姐兒拿腔拿調癡纏聲,著實有些混亂。</P>

邢大樁是強壓著火氣沒罵出來。</P>

而李熙那邊抽身出來,也沒更衣,身上猶帶著酒氣,轉出花園子進了書房,瞧見邢大樁,沒端什麼架子,笑著拱手道了聲總鏢頭辛苦。</P>

邢大樁麵色稍緩,指了指密室方向。</P>

李熙知是要事,立時收了臉上笑容,不由鄭重起來。</P>

進了密室,接過邢大樁手中的密信,李熙隻一瞥便也是大驚。</P>

“安化王反了?!”</P>

他同樣下意識喊了一句。</P>

卻也沒要人回答,李熙一目十行迅速看完了信,口中又反複叨念著“安化王反了!”這聲音裡已是壓不住的興奮。</P>

說起來,李熙這幾年過得真是不大如意。</P>

當初是他聰明,先過繼到李膝下,借著張永與丘聚的矛盾、張會與會昌侯孫銘的矛盾,上下奔走,拜了張永、張會和沈瑞的山門,硬生為李謀劃著承襲了豐城侯。</P>

李倒也知恩,對他這嗣子視同己出,坐穩了爵位後屢次上折子為李熙請封世子。</P>

隻是皇上那邊一直沒準。</P>

精明如李熙如何不明白,皇上是抻著他,直到他立功才肯封的。</P>

當初他主動請纓想討個乾實事的差事,揣著火熱的一顆心跟著趙弘沛來山陝,也是奔著立功來的。</P>

卻不想這邊形勢複雜,官員、宗藩、邊軍、巨賈,各種關係盤根錯節,竟是處處受製,遲遲也未能打開局麵。</P>

再看沈瑞那邊真將登州打造成蘇鬆一般,又升了官兒,他如何不眼熱早知道當初就求著跟沈瑞了,真真失算。</P>

如今,總算又有個機會擺在他麵前了!</P>

“安、化、王……”李熙口中翻來覆去嚼著這幾個字,臉上露出個略顯猙獰的笑來。</P>

邢大樁瞧李熙這樣子,以江湖客的思維,自覺地是理解的有人造反,自然就需要有人平叛嘛,李世子樂成這樣,怕是惦記著軍功吧?</P>

聽說這位過繼的爹在京中掌著府軍前衛呢,都是官兵,人頭熟吧?恰好那個張公公現在兼著寧夏鎮守太監,把這李世子塞進兵營,想來不難。</P>

就是嘛,這位的功夫,嘖嘖,那是三腳貓都不如的。</P>

那所謂騎射,不過是紈絝子弟遛馬吧,弓能不能拉開都得兩說,去了兵營不是拖後腿嘛!</P>

邢大樁對文弱公子哥兒一般的李熙是壓根瞧不上的,心下暗暗盤算著,豐爺卻不過麵子隻怕要挪出幾個好手來護衛李世子,還真得琢磨琢磨讓誰跟著去沒準兒兄弟們命好,能撈個小功勞呢。</P>

果然那邊李熙鄭重道:“大樁,你也知此事緊要,現下你把人手攏一攏,有大用。”</P>

求人就是不同,叫得忒也親熱。</P>

邢大樁倒也應得爽快。</P>

卻不想李熙分派下來卻全然不是他想得那般。</P>

“留幾個好手盯著晉王府……”</P>

“把能調的人手都調出來,立刻趕往汾州,盯著慶成王府各處。”</P>

邢大樁唬了一跳,下意識道:“盯著王府做什麼,難不成……也都是要反的?”</P>

李熙擺了擺手,隻道:“這種時候,總要防備一二。”</P>

邢大樁卻不容他含糊,直言道:“李世子,咱們就是走鏢的,又不是錦衣衛,咱們去盯梢套話的,行。可旁的,做了,就是與官府為難,被打成匪寇可就再難翻身了。”</P>

他是不懂政治,但綠林出身,對官府剿匪的道道可是明白得緊。</P>

李熙想了想,又道:“是我思慮不周。大樁,我記得你同徐儀徐千戶有些交情,你備份禮,去尋徐千戶吃酒。”</P>

邢大樁呆了一呆,合著,我們不行,就得去搬來行的上?可,你當錦衣衛是咱家鏢師啊?!這是吃酒就能搬來的人物嗎?!</P>

“李世子,在下可沒有這樣的麵子。”邢大樁不客氣道。</P>

李熙卻閒適的整了整衣襟,道:“你且放心,我往沈參議府上去,回頭便去尋你。”</P>

這沈參議,說的乃是蘇鬆沈氏先前的宗子,長房長子沈。</P>

沈當年外放山西為布政使司右參議,因著賑災有功,借著京察打點一番,轉了左參議,隻是離著參政始終還差一口氣。</P>

自從沈家分宗、賀家倒台,沈與其他兄弟就越發遠了,如沈瑾、沈瑞成親都是禮到人沒到,尋常節禮也隻是平平。</P>

不過,趙弘沛到山西時也曾帶著李熙拜訪過沈,沈倒也沒拒之門外,相反,倒是搭手幫了些小忙,彼時還讓沈瑞沈理十分詫異。</P>

這些內情,如邢大樁這樣的人是不會知道的。</P>

若是田豐在,許會仔細斟酌這種時候讓不讓李熙去找沈。</P>

可在邢大樁眼裡,沈就是沈家人。</P>

順風標行有沈家一大股,他邢大樁如今端著的是沈家的飯碗,李熙去找他東家的族人,那他有啥好斟酌的,好生備禮也就是了。</P>

沈置的宅子離布政使司略遠,外觀不大起眼,內裡園子陳設亦是尋常。</P>

而沈本人一身家常道袍,看上去樸素得簡直不大像江南望族子弟。</P>

李熙卻是知道,這位在山西任上絕沒少撈。</P>

人都道山陝邊關,是苦地方,可實際上,山西的豪商,家資絲毫不遜於江南!</P>

山西平陽、汾州之地一直較為富庶,也有經商的傳統,平陽的解州還有著現下山西最大的鹽場。</P>

潞安、澤州則自古便是南北轉運要道,又有絲綢產業、煤鐵冶業。</P>

尤其澤州大陽鎮冶煉發達,手工製針那是享譽天下。</P>

當初山西行省提出“開中法”,便是這四地商人最先響應,亦最早獲利。</P>

尤其解州的鹽,使得鹽引不必非取“淮鹽”,更為這些晉商提供了便利。</P>

這四地商人由此崛起,時人筆記稱“富室之稱雄者,江南則推新安,江北則推山右(山西舊稱)。山右或鹽,或絲,或轉販,或窯粟,其富甚於新安。”</P>

“平陽、澤、潞豪商大賈甲天下,非數十萬不稱富。”</P>

即使後來開中法停了,那商路已是趟出來了,至今往蒙古去的商路仍牢牢掌握在幾大豪商手裡。</P>

這些大豪商當然也會各找靠山,且山西官場上上下下自然也都會打點到,處處有人給撐腰。</P>

是以趙弘沛、李熙雖可稱一句侯門公子,背後也有大勢力,卻也是強龍難壓地頭蛇,動不了這些商賈分毫。</P>

想從這些人手中拿下最賺錢的通蒙商路來“為皇上分憂”,那是彆指望了。</P>

沈倒是幫趙弘沛牽線搭橋過,將他們引薦給一些商賈,邊貿沒指望,倒是把山西的一些特產運往山東銷到海外也算過得去的買賣。</P>

因打過交道,李熙登門,沈便十分和氣。</P>

然當他看到了那信箋上的內容,那笑容便凝在了臉上,立時便打發走了一應伺候的下人,又叫人遠遠守在院子裡。</P>

沈語氣極差,近乎訓斥道:“布政使司衙門還不曾收到信報,這是哪裡來的消息?這種消息也是能混傳的?!還巴巴送來本官門上!”</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