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2 / 2)







“所司具禮,以時冊命。”③

這一句句念出,饒是在場眾人已做好了安定公主必得重賞的準備,也被這一連串的加官進爵給震在了原地。

在這禮官念畢後的朝堂寂靜之中,不知道是誰先發出了一聲輕微的抽氣聲,而後才有官員如夢初醒一般朝著同僚看去,彼此交換了個震驚的眼神,確認自己並沒有聽錯話。

將“風雲之感,必生王佐,廊廟之任,爰在柱臣”作為封官詔書的開篇,已將陛下對於安定公主的期望擺在了台麵之上。

遼東與吐蕃的兩場戰事,顯然已經讓陛下徹底確定,要將安定公主真正作為統兵的將領予以對待,而不隻是憑借著公主身份進行玩票性質的帶兵。

王佐、柱臣之言往往是對大唐宰相與大將的寄托,現在用在了此地,而不是用“天之紫薇”“帝子之星”這樣的詞,便是在強調,安定公主的戰功更多來自於她自身,而不是她這大唐公主的身份。

或許唯獨還能看出她確實與尋常將領不同的,就是在詔書之中依然有陛下第三女這樣的說法,也比之蘇定方這樣的外臣,有著更高的食邑封戶。

但這隨後的官職卻是她自己實打實爭取得來的。

總角弱冠的王孫公子還在長安城中鬥雞走狗醉生夢死,至多便是被扣押在弘文館中進學,然而安定公主已如那詔書之中所說,保靖疆土、威掃三羌,乃是無可置疑的戰功。

也難怪陛下在此等期許與戰功評判之下,給出了這樣豐厚的嘉獎。

此前安定公主的熊津大都督官職雖拿到了開府的權力,但算起官職品階來,還應該算是從二品。

然而這一次的加官,何止是對其作出了擢升,也將大唐官職體係之下的其他部分全給補齊了。

對於大唐的武官來說,要看的是四個東西——

勳,階,官,爵。

勳就是勳官,傳承的是南北朝時期的“策勳十二轉”,用以代表將士獲得的戰功,以殺敵俘獲、戰利品收繳、破城破陣作為評判標準。

對於統兵將領的策勳評判還與尋常的士卒有些區別,其中以少擊多、殺獲四分算是上功。

按說安定公主在滅國高麗,奇襲其南路的時候就已經應該拿到對應的勳官封賞,但不知道陛下此前到底出於何種考慮,竟然並未在策勳上給出獎勵,倒是這一次一口氣提到了勳官的頭等。

蘇定方此前平定西域的時候就已領到的勳官頭銜,終於也加到了這位戰功卓越的小公主身上。

而勳官之後就是武散官的輔國大將軍,和上柱國一般同樣位列正二品,這代表著安定公主所能接到委任的正職,已被陛下從原本的從二品提到了正二品。

相比之下,從原本的右武衛將軍升到右武衛大將軍,統領鳳亭等四十九府軍事,還在正三品的範疇內,反而是這其中相對不那麽起眼的封賞了。

此等官職敕封一出,大唐武將之中能在地位上超過安定公主的恐怕已經沒有幾個了。唯獨還有可能算在她上頭的,就是領有先帝托孤之命輔佐政事的英國公李勣,以及在作戰上更有經驗、被安定公主在舉止中多有敬重的邢國公蘇定方。

再便是看她,究竟能否將此前的戰績維係下去,對得起陛下的這份厚望了。更要看看,在之後可能出現的戰事之中,陛下到底會否將安定公主直接派遣出去。

算起來,公主的兩次出征都有些不走尋常路的感覺。

第一次是直接跟著老師劉仁軌往百濟去,結果掃平百濟的同時,做官都做到她老師頭上去了。更是在隨後的覆滅高麗之戰中儘顯她的軍事才能。

第二次則是陛下此前告知的主動請戰、奇襲吐蕃。

想來,周邊各國對於陛下有這樣一個用兵有方的女兒,應該要有些準備了,絕不會再給她以這等偷襲暗戰的機會。

在盛名之下,尚且年幼的安定公主真能承擔得住嗎?

不對,現在該當稱呼她為上柱國、輔國大將軍、右武衛大將軍、熊津大都督了,反而是那安定公主之名,或許隻有“安定”二字最符合她的身份。

但不論她到底能否承擔得起這份加官進爵的厚望,起碼在此刻,眾人看到的依然是安定公主沉穩如昔的背影,用同樣平穩的聲線做出了答複:“臣叩謝君恩,必不負陛下所望。”

在李清月接旨抬頭之際,目光有片刻與簾幕之後的皇後對視。

明明彼此之間都應該看不清對方的眼神,李清月就是覺得,阿娘正在用一種滿懷欣慰與欣喜的表情,看著她領受這份確然該當持有的功名。

有這份支撐,有那些跟隨作戰的下屬與士卒的支持,還有她在遼東領地上發展壯大的事業,就算因為這勳、階、官、爵具備的封賞,即將迎來更加可怕的風浪,她也沒什麽好怕的。

不止在今日朝堂上她不會因這份敕封詔書而失態,在詔書中所提及的“所司具禮,以時冊命”,也就是在除拜詔書下達之後有司負責製作冊書,而後舉辦的冊命典禮之上,她也絕不會有半分露怯的表現!

在重新站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後,她還能隱約感覺到數道視線依然在朝著她的後背投來,像是想要知道她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吐蕃一戰成果。

朝堂之上無法竊竊私語,讓他們討論個夠,但等到散朝之後,這份封官的詔令恐怕有得他們討論了。

可阿娘都不在乎那些對她協助執掌朝政的閒言碎語,反而借著陛下的手將其送上了黃泉路,達成了二聖臨朝的結果,李清月也隻覺得,在今日之後,真正聰明到審時度勢的官員,應該知道該當用何種態度來對待她們母女了。

而不是效仿上官儀、薛元超等人,走上一條不歸路!

……

暗潮湧動的朝堂之上人心各異,倒是禮官的聲音還在響起。

隻是有著安定公主這個敕封內容的重磅消息在前,其餘將領的封賞好像都顯得有些不那麽夠看了。

蘇定方的食邑新增二百戶,以及加官到他的兒子身上,已經是標準操作了。

隨同安定公主作戰的薛仁貴、黑齒常之、斂臂王女以及蘇定方平定西域戰線的阿史那卓雲各有將軍名號升遷。給出兵力支援的蒙舍詔王也有大唐官方欽定的封賞。

而其中最為特殊的,大概就是那位東女國的斂臂王女。

她被敕封為右驍衛將軍,並領歸德將軍散官號,也代表著大唐對於東女國做出了友好結盟之舉。

此外,還有另外兩個官職有些特別。

其一,便是在吐穀渾西北方向、沙州以北成立西海都護府,以裴行儉出任西海大都護,意在奉行安定公主為吐穀渾製定的擴張方針——

在吐蕃必須先將精力放在穩固內政之時,奪取安西都護與吐穀渾連接之地,防止吐蕃再次乾擾西域戰局,甚至聯手大食,對大唐邊境造成威脅!

可惜這官職敕封詔令到來之前,李清月還沒來得及向李治告知對庫狄真如的安排,看來隻能等到隨後滯留長安期間的諫言了。

好在這西海都護府的建立隻是暫行敲定,其中到底要囊括多少羈縻範圍還需她一並參與謀劃,便能有從中斡旋的機會。

既要將東女國也納入西海都護府的範圍內,斂臂王女也應當會認同她這個為庫狄氏求官的建議。

另一個特別的官職,在對唐璿的委任上。

李清月記得阿娘去年說過,若是唐璿能攻克南山賊,也繼續治理好梁州,便在升遷之事上推他一把。

現下他何止是成功破獲了梁州附近的賊寇,與臨近的洋州結成了友好關係,重新將梁州等地的百姓引回,勸導在農桑要務之中,又在協助安定公主征戰吐蕃之事上立功,應當可以來上一出提拔了。

但唐璿的官職並沒有升,而是做出了一個平調。

從梁州,調去了宣州。

李清月不會覺得這是對唐璿的辜負,反而覺得這正是阿娘走的一步絕妙的棋。

當她朝著唐璿所在的方向看去時,也能從這位野心勃勃的“老實人”眼中,看到一簇跳動的火光。

宣州絕不是一個尋常的州郡。

位處江南西道的宣州和一度放逐來濟的台州可不算一類,反而更接近於其不算太遠的揚州。

更要緊的是,宣州境內銀、銅、鉛、鐵四礦的礦藏都已探究分明,少府監在宣州設立的監察機構人數不少。這是個毫無疑問的礦產大州。

像是蜀中這樣的地方,就算礦產發達,也因運輸不便,大多是按照大唐律令,準許百姓私人開采,可宣州不同!

宣州瀕臨長江水道,境內的青弋江、蕪湖水、姑蘇水、涇水均能行入長江。

雖然境內還麵臨不小的水患襲擾,卻已有了成為銅器、錢幣、軍械製造中心的潛力,比起漢中梁州,實在能算得上是一個上州望郡。

若直接從梁州調入中央擔任要職,或許還容易遭到他人的詬病,但若能在宣州乾出一番政績來,再入朝為官,起步就不可能太低了。

前提是,唐璿能做到政令通達,治水有功,礦業興盛。

“還有一個麻煩事,”李清月在離開含元殿的時候便忍不住嘀咕,“唐休璟離開梁州,還得在此地找到個合適的接任之人啊。”

梁州承接著關中與蜀中,別人覺得此地是窮鄉僻壤,李清月可不覺得,此地的麥子也是那回紇商人釀酒的原料產地,有這筆交易在,就不能隨便將人放到那頭去。

“你覺得,我在想到讓他前往宣州任職的時候,會沒想到這個問題嗎?”武媚娘答道。

她伸手握住了女兒的手,含笑說道:“等此人來了長安之後,你便知道了。”

李清月端詳了一番母親的麵容,覺得自己倘若未曾看錯的話,阿娘提到對方的時候語氣有些溫和,似乎得算是舊交。

可她自腦海中翻找了一遍,也沒找出個在此時能聯係起來的人選。

“算了我不想了!”李清月攤手放棄,“我還是先為我的冊命典禮做準備吧。”

她正在長身體的時候,身高變化太明顯了,今日的朝服還是因為年初多做了兩身才能勉強合身,但用來參與冊命典禮卻還差了些規格,還得勞煩尚服局走一趟。

此等震驚百官的封賞在前,她這個主角可不能掉鏈子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