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1 / 2)







第295章

“報紙?”

太平輕聲念了念這兩個字, 頓覺這名字雖是簡單,卻也當真恰如其分。

“報”這個東西,在方今的政務之中也算常見。

天下各地的消息, 並不隻是到了年末朝集使齊聚入京的時候,才會彙總到帝王的案頭。

天子詔令和其他的官方文書,需要由信使傳遞到各方州郡長官的手中, 各地的政務民情也需要彙總至京師官邸之內,都可稱之為“報”。

那麽當其被寫在這些經由改良而來的竹紙之上, 不再以竹簡絹帛等物作為載體,甚至還能在印刷術的助力下大批發行, 不再隻是將消息往來於地方官員和中央之間的時候, 將其叫做“報紙”,也算是有其由來。

太平又聽母親繼續說道:“還有,你說此物是為了讓那些略微識得幾個字的人能快速獲知天下的消息, 為我大周效力,對, 但也並不完全對。”

“這東西既可以叫做報紙,也叫神都月報, 將會在隨後定期刊載發行。”

“如果說,銅匭上書,是將消息自下而上地傳遞上來,就連目不識丁的人也可以借此表達自己的建議,那麽神都月報, 就是將消息儘可能地自上而下傳遞出去。”

“……自上而下?”太平歪著腦袋思量了片刻, “也就是說, 阿娘希望此物一經推行於天下,哪怕是鄉野之間最尋常之人也能知道這其中說了些什麽, 而不是讓政令在抵達州郡官員後便到此為止,便常有地方官吏行陽奉陰違之事?”

“不錯。”武曌回答得很是果斷。

她在說話之間,也頗為讚賞地朝著女兒投去了一個眼神。

太平雖然年紀尚小,前頭又有安定為之遮風擋雨,並不需要揠苗助長,但如今武周已立,身為武周開國君主的女兒,自然也有不少目光聚焦在她的身上,能將一些事情看個清楚,顯然是很有必要的。

今日她的表現,便已很是讓人滿意了。她的老師們,將她教得也很出色。

武曌繼續說道:“若是先前你阿姊沒拿出那套完善的印刷術成果,我可能還未必能將這條上下相合的言路給徹底打通。但現在,一份月報隻需雕刻數十份模板,便能在幾日內製造出數萬份的文書,令其分發於各州各縣,甚至是當地的學館街亭之內,也便遲早能以口口相傳的方式,將消息傳遞至五湖四海的每一個武周子民麵前。”

“那這就不應該叫做神都月報了,而該當叫做大周民報。”太平認真聽完認真分析道。

但她話剛出口又忍不住在想,若是按照阿娘一貫以來的取名方式,隻叫什麽大周民報,她是必定不太樂意的。

上有聖神皇帝、神都和萬象神宮,下有鳳閣鸞台,那這個報紙也該當有個與之匹配的名字。

“你在想什麽奇怪的東西。”武曌頗覺有趣地看著太平臉上變幻的表情,出聲打斷了她的遐思,“之所以叫神都月報,是因為你阿姊覺得,天下諸州之中,真正參與到改朝換代之中的,其實並不多。”

“但人總是有好奇心的,就算身處江湖之遠,也會想要知道,在神都洛陽到底發生了一些什麽事情。更想知道,現在的這個朝廷到底與先前有什麽區別。”

她對上了太平欲言又止的神情,坦然說道:“既然如此,與其讓民間因為先帝的生死與諡號在私下議論紛紛,與其讓有些追憶李唐的言論在暗處發酵,還不如有這樣一個上下公開的渠道,將今日神都展示給天下百姓去看。”

他們不是想看今日的神都是何種模樣嗎?那就來看吧!

她敢說自己坐在這個皇帝的位置上,自有自己的資格,也遲早能令四海信服歸順。

阿菟這個繼承人,更是歷代少有的兼具守成與進取之能,讓她既不必擔心終有還政之日,也大可以大刀闊斧地改革圖變。

那她也自然敢於將神都的每一次變化,每一份詔令,都以這種新興誕生的途徑,廣泛傳播到民間,也將其反過來用在收攏民心之上。

唯有用這樣潛移默化的方式去改變民眾的想法,才能讓更多人將對自己的認知從李唐轉向武周,也在同時,掀起一股貫徹於民間的浪潮,去對抗這千百年來世家壟斷朝堂的局麵。

而現在,正是以神都月報之名,讓其走出第一步的大好機會。

武曌摸了摸小女兒的腦袋,向她繼續解惑道:“若要達到我所說的目的,在這份神都月報上,不會隻有武周立國以來的政令法規變更。”

對於大多數的百姓來說,這個東西未免太過枯燥了,也太難理解了,就像藏原之上的百姓能聽得懂“吃飽飯”這樣的問題,卻聽不懂“兩稅法”。

太平目光炯炯地聽到母親說起,她會讓人將這個月報辦成更容易傳播的方式。

比如說,萬象神宮這座更像是紀念碑而非宗廟的明堂,就會在月報之上不斷刊載建造的進程。一座標誌性建築誕生的同時,還勢必會有武周的諸多理念在同步宣揚,歷年以來的種種科技進步,也將在其中得以彰顯。

這就要比照本宣科的手段靈活得多。

再比如說,臨近入秋,天下各州尤其是洛陽長安一帶的糧食即將豐收。畝產收成、種植方式的改良和明年計劃展開的水利項目,也都能被刊載在月報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