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兩策(2 / 2)







朱棣聽聞不由得點了點頭,道衍的這個解釋正說到了朱棣的心頭,從小到大,他就以朱元璋為表揚,不僅是行軍打仗,還是成為皇帝之後所乾的一係列事情,總是有朱元璋的身影。

如果自己真能將太祖的血脈灑向天下,想必自己的父皇在九泉之下應該不會怪罪自己奪取朱允炆的皇位了吧。

不過,現在又兩個難題,一是國庫資金不夠,如果要將藩王全部運出去,那所要的糧食器械船隻,對於現在的朱棣來說有些捉襟見肘。

二是藩王的態度不明,即使傳言吹的神乎其技,但是在大明,自己不需要乾活就能夠生活富足,誰會願意去海外拚死拚活呢。

此事還需要從長計議。

朱瞻壑思考半晌,並沒有得出答案,他並不像朱棣以及道衍一般思維縝密,能夠管中窺豹,從一點關鍵信息就能分析出問題的關鍵。

“小朱,看在你還是勤於思考的份上,我將我的一些見解告知與你,當然,隻僅僅是我個人的觀點,到時候執行起來可能會有較大的阻力。”

傅林內心想到,一頓飯真不好賺啊。

朱瞻壑當即挺直腰杆,表情認真,仿佛要把傅林所說的話語都記在腦海中一般。

“我這次同樣有兩策。”

朱瞻壑聽聞傅先生同樣有兩策,心中不由得對傅先生更加敬仰有加。

傅先生不愧是傅先生,竟然還有兩個策略,自己可是為了一策就和父王想了半天,最終才想出將藩王遷出這一策略。

至於父王所說的準備刀斧手之類,朱瞻壑則是將之拋棄在腦後,原因是這也許能解決一代的藩王衝突,但是不能解決之後的藩王衝突。

從不能每次大宴都來這麽一手吧,那樣藩王們肯定要造反的。

不過這次傅先生難道和上次一般,同樣是內外兩策嗎。

就在朱瞻壑沉吟之際,坐在他對麵的傅林放下玉箸,緩緩開口道:

“這兩策分別是''開源''與''節流''。”

聽聞有兩策,朱棣頓時坐直了身子,將身體前傾,想要聽的清楚一些,並吩咐身邊的指揮使紀綱開始記錄。

紀綱一臉苦悶,沒想到自己身為錦衣衛指揮使要承擔起記錄的工作,但是陛下發出指令了,他也不敢違抗。

至於聽到開源節流,朱棣一愣,這兩個詞他他當然知道,開源節流就是增加收入,節省開支。

那這位傅先生究竟會如何增加收入,難道要更改父皇的稅收政策。

眾所周知,太祖皇帝朱元璋早期乃是農民出身,深知農民的艱辛,因此他定下的田賦並不高,最多隻有總收成的一成左右。

並且下令鼓勵農民歸耕,甚至可以免除三年和賦稅,除此之外,又令廣受戰亂侵擾的北方農民“新墾土地,不論多寡,俱不起科”,對於無籍流民墾荒者,官府提供耕牛和種子。

這一切都顯示出太祖皇帝對於農民的重視。

朱棣捫心自問,如果增加賦稅的話,那就是和父皇的政策背道而馳。這是朱棣自己所不能忍受的。

至於節流,無非就是朝廷節省開支之類,朱棣都要聽戶部尚書夏原吉念叨地耳朵都要聾了,無非是苦一苦陛下,他不認為眼前的這位教書先生能比得上夏原吉,即使他曾經碰巧預言過自己的國策。





//